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泸州泸县:三大突破领航川南早虾产业

2025-04-24人已围观

泸州泸县:三大突破领航川南早虾产业

新春寒潮未退,川南泸县万亩虾田已掀起产销热潮。当地养殖户依托独特气候资源,创新采用"错季养殖"策略,使肥美龙虾提前60天抢占春节档期,成功填补全国"虾荒"市场空白。

【时空博弈催生价格红利】

2月11日清晨,奇峰镇稻虾基地内,工人们正熟练收拢浸水地笼。随着网具徐徐提升,青壳透亮的活虾倾泻入筐,经分拣后通过合作社直通杭州、青岛等消费市场。"大虾每斤60元,中虾40元,虾苗20多元"基地负责人刘雁兵透露,春节至元宵期间,其百亩虾田已产出万斤商品虾,初二开工初三即实现首单交易。相较于湖北、江苏等传统产区,泸县凭借300余天无霜期与早春回暖优势,成功将上市节点前移两个月,空运直达的活虾傍晚即可现身东部沿海餐桌。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养殖户在完成商品虾分拣后,立即展开第二轮虾苗投放。在8亩标准塘内,400斤精选虾苗入水后,预计3月中旬可产出1600斤成虾,创造4.5万元产值。刘雁兵团队自2021年入行以来,通过"两段式繁育"技术实现虾苗批量供给与成虾集中上市。其管理的330亩基地横跨三镇,预计全年产出7万斤虾苗与10万斤商品虾,总产值突破300万元。这种"滚动养殖"模式既保障持续供给,又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源,形成区域产业联动。

【三大里程碑夯实发展根基】

1. 技术标准破冰:2024年9月,由县农业农村局主导制定的《双稻双虾养殖技术规范》等3项市级标准正式实施,填补川南地区稻虾共生技术空白。

2. 加工能力飞跃:毗卢镇新建速冻虾尾生产线日处理量达6-8万斤,彻底改变原料外运历史。

3. 品牌价值初现:"双稻双虾"地理标志完成注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产业支撑体系同步完善,年初举行的技术培训会吸引200余养殖主体参与,省内外专家针对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讲解。2024年全县稻虾种养面积突破17万亩,小龙虾产量同比激增15.34%至1.38万吨,6亿元产业产值贡献全县渔业总产值的50%。这种"稻虾共作"模式实现每亩"千斤粮、万元钱"的综合效益,水稻产量连续七年领跑全川。

(曾佐然、任莉丽、杜雨芸)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