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中国山东网12月22日讯在深化落实国家十四五战略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业迎来重要里程碑。2020年12月19日,深蓝渔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对虾工业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青岛成功举办。该联盟由中国水
2025-04-26人已围观
中国山东网12月22日讯 在深化落实国家"十四五"战略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业迎来重要里程碑。2020年12月19日,深蓝渔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对虾工业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青岛成功举办。该联盟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黄海水产研究所担任理事长单位,联合正大集团、恒兴股份等71家行业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正式迈入工业化升级新阶段。
联盟组织架构搭建
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见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共同完成联盟揭牌。首届理事长李健研究员现场公布包含20位行业专家的顾问委员会名单,同步审议通过联盟章程及运行机制。数据显示,我国对虾年产量已突破180万吨,产业规模逾千亿元,但传统养殖模式面临资源消耗大、病害防控难等发展瓶颈,工业化转型势在必行。
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
联盟明确三大攻坚方向:构建智能化养殖体系、完善全产业链标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将通过物联网水质监控系统、循环水处理装置等工业化设备,将单位水体产能提升30%以上;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从苗种繁育到商品虾流通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需系统性解决方案。"联盟名誉理事长刘英杰强调,当前重点攻关方向包括生物安保体系构建、精准投喂系统开发、尾水处理工艺优化等核心环节。以青岛某示范基地为例,通过应用智能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成功将养殖密度从每平方米200尾提升至500尾,饲料转化率提高18%。
技术融合创新实践
论坛期间披露的多项研究成果显示,工业化养殖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1. 深远海网箱养殖系统实现50米水深作业能力,抗风浪等级达12级
2.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
3. 基于机器视觉的虾体健康监测系统识别准确率达92.7%
4. 生态型复合饲料成功降低氮磷排放量26.5%
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团队研发的"虾贝混养"模式,在山东日照试验区实现亩产对虾800公斤、贝类1200公斤的立体产出,较传统单养模式增收75%。
跨领域协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联盟创新性地整合了产业链各环节:科研院所负责技术研发,装备企业提供智能化设施,流通企业搭建电商销售渠道。这种"研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在广东湛江试点中成功缩短产品上市周期15天,损耗率从12%降至4.3%。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透露,联盟已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完成5项行业标准制定,2022年建立3个国家级示范基地,2023年实现关键技术专利转化率60%以上。通过这种阶梯式推进策略,切实推动我国从"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