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广西,华南第一张小棚虾,凭什么? (广西,华南第一张小棚虾,凭什么+最新消息)
2025-03-08人已围观
广西,华南第一张小棚虾,凭什么?
"《广西:华南小棚虾崛起背后的奥秘与水产养殖多元发展》
一、虾价与小棚数量优势尽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一)小棚数量占比可观,发展前景广阔
广西作为华南小棚虾的发源地,自 2021 年诞生第一张小棚虾以来,发展势头迅猛。 截至今年年初,广西投产小棚数量已经增加至 3 万张,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北海、钦州和防城港这三个沿海城市。 放眼整个华南地区,当下小棚数量大约为 10 万张,而广西所占的份额就达到了华南小棚总量的 1/3,足见其在小棚虾养殖规模上的突出地位。
不仅如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在今年年底到明年这段时间,广西的小棚虾养殖面积将扩增至 6 万 - 7 万亩。 尽管目前小棚数量的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从长远来看,在未来 3 - 5 年的巅峰阶段,仍有望进一步扩增到 10 万亩,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优越地理位置助力,虾价更具优势
广西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其小棚虾养殖带来了庞大的商机。 它背靠西南地区,距离贵州 500 多公里、云南 700 多公里,相较于其他小棚虾养殖区,在将鲜虾运往内陆地区时,更具备时间上的优势。
尽管整体的市场环境会对虾价走向产生影响,但广西小棚虾的价格依旧表现亮眼,能比其他地区普遍高出 2 - 3 元 / 斤,与广东相比,平均每斤更是高出 3 至 5 元,甚至和江苏相比,也要高出约 10 元 / 斤呢! 如此显著的价格优势,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养虾高手纷纷慕名而来,都想在广西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分得小棚虾养殖的 “一杯羹”。
二、产量稳定且提升,养殖模式优势凸显
(一)单棚产量稳步增长,空棚率极低
经过将近 3 年的发展,广西小棚虾养殖技术已经趋向稳定,单棚产量与江苏的水平不相上下,展现出了良好的养殖成效。 据广西虾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广西第一季度小棚虾总量约为 2.25 万吨,成绩斐然。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对虾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熊建华博士日前在接受水产前沿采访时表示,小棚模式对于白虾产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倘若以广西原先白虾产能 20 万 - 22 万吨作为基数来计算的话,5 万亩标准小棚能够为广西的白虾产量增加约 20% - 30%。 而且,随着白虾产量的增加,还能带动种苗、动保、饲料等全产业链的产值提升,有效地推动整个产业链朝着中高端阶层升级和发展。
与土塘、外塘相比,小棚养殖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规划整齐,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主,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散户经营的模式。 规模化经营在日常管理方面更加便利,对于尾水处理的监管问题也更容易把控,这都为稳定且高效的养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广西小棚虾养殖刚起步的时候对比,如今在养成率较高的情况下,单棚产量基本能够稳定在 1500 - 1800 斤,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棚产有望突破 2500 斤,向着更高的产量目标迈进。 尽管受到虾价波动、病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不过不少规模化养殖户仍然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坚信广西小棚虾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年初广西小棚空棚率不超过 5%,除了正在建设的小棚以及闸口镇部分地方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小棚都处于投产状态,而且塘租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 8000 - 10000 元 / 张,由此也能看出,业内人员对广西小棚虾养殖依然充满信心,看好其后续的发展潜力。
(二)圆池养虾快速扩张,成本优势突出
在广西的虾类养殖领域,虽说小棚模式备受关注、讨论热度颇高,但从水产前沿一线团队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广西圆池养殖正悄然地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西圆池数量已经突破 2 万个,所汇聚的养殖水体达到了 120 万立方米,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全区 14 个设区市。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属于工厂化养殖的一种模式,具备诸多显著优势,例如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对水质有着较高要求的同时,又极少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能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生产,并且还适合多品种养殖等。 尤其对于养殖白虾而言,由于这种养殖模式对水质处理要求较高,所以能够有效避开让养殖户最为头疼的孢子虫、弧菌等病害,养成率相对比较稳定。
据了解,目前很多新建的圆池直径已经从 7 米扩宽至 10 米,最大承载量约为 1000 斤虾。 而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赵永贞研究员介绍,20 米直径的圆池在提高养虾密度、产量和效益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在管理上也能够节省更多成本。 其团队已经针对小棚、圆池等不同养殖模式,从品种改良、设施设备到技术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并致力于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养虾模式。
圆池模式扩张速度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斤虾成本更低。 据广西犀牛角养殖户介绍,目前他采用圆池养虾,最低成本仅需 10 元 / 斤(不含基建成本),前期将虾养到 30 头规格时,料比仅在 1.0 - 1.1 左右,而养到 15 头左右的规格时,料比也只在 1.3 - 1.5 范围内,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这无疑为养殖户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也进一步推动了圆池养虾模式的快速发展。
广西水产养殖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体现了广西水产养殖深厚的历史底蕴,是行业内专家、从业者们共同努力推动发展所取得的优良成果;另一方面,这也是从业者们对广西水产养殖环境和条件的深度肯定与认可。 多种养殖模式相互补充、良性竞争,共同促进了广西水产行业的蓬勃发展。
三、饲料、动保理念更新,科学养殖成趋势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多数养殖户都在积极顺应和适应市场规律,这一点在饲料和动保两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过去,养殖技术相对比较粗糙,养殖户们往往并不重视饲料质量,只是单纯地追求让虾吃得饱,却忽略了虾是否能长得好,这种粗放式的养殖理念与现在讲究的科学、精细化养殖理念截然不同。 而如今,市场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养殖户们开始深刻意识到高品质饲料的重要性,使用的饲料档次也在不断提升,高端饲料已然成为了养殖行业的新潮流,这也迫使饲料企业展开良性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饲料生产技术,力求为养殖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在动保方面,水产前沿一线团队从不少养殖户的反馈中了解到,他们都在积极寻求更健康、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应对弧菌问题上,养殖户们的理念从以往的发现病症后再进行治疗,转变为以防代治,在投苗后的 3 - 5 天就开始结合相关动保产品拌料投喂,并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使得整个养殖周期内动保产品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从源头上杜绝弧菌的滋生,保障养殖的顺利进行和虾的健康生长。
四、机遇挑战并存,广西水产笃定前行
近年来,整个水产行业面临着诸多困境,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价格低迷、病害频发、天气条件不理想等问题,犹如一片片乌云笼罩在行业上空。 然而,正所谓 “有危才有机”,这样的时期也是一个行业洗牌、优胜劣汰的阶段,能够筛选出一批批优质且坚定前行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就拿今年来说,广西小棚养殖虽然受到了暴雨等恶劣天气的较大影响,但不少养殖户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打击。 他们纷纷表示,在修整好小棚设施之后,下半年依然会继续投苗,想要好好把握接下来的机遇。 正如一位养殖户所说:“水产养殖不可能一直如此低迷下去,我们只有能在低谷坚持住,才有机会看见并享受高峰带来的喜悦。 ”
广西小棚虾养殖户们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正是当地水产养殖行业的一个小小缩影,充分体现了广西水产养殖行业愿意接受挑战、敢于直面挑战,并且有信心最终战胜困难的良好状态。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广西水产行业正笃定地朝着更好的方向稳步迈进,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 / 水产前沿 汤颖琳
本期编辑 /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