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莆田:鱼虾登楼入室效益扶摇直上

2025-04-18人已围观

莆田:鱼虾登楼入室效益扶摇直上

全省首创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基地投产,年养殖周期突破5季,产能倍增

鱼虾"垂直化养殖"创收显著

作为全省首个工业化循环水立体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3栋专业化养殖楼宇。每栋建筑占地432平方米,垂直分布着12600立方米养殖水体,配置南美白对虾、九节虾、石斑鱼等6个高价值品种。值得关注的是,其单位水体产能达到传统池塘的12倍,土地利用率提升5倍,水资源消耗量锐减95%。

低碳节水 空间集约化革命

步入养殖车间,精密的水处理系统正持续运转。微滤机以200目筛网高效拦截残饵粪便,蛋白分离器配合臭氧消毒实现水体净化,整套系统每日可循环处理3000吨养殖用水。"每栋楼仅需1名技术员值守,主要承担设备巡检和精准投喂工作。"陈正昌指着智能化控制面板解释道。

该模式突破传统露天养殖模式限制,通过恒温控制系统将水温稳定在28±2℃。相较于传统池塘养殖,楼房模式单位面积产能提升十倍以上,电力消耗降低43%。以占地1.2万平方米的传统养虾场为例,采用立体养殖后用地规模可压缩至2400平方米。

绿色增效 生态链闭环构建

在建筑顶层,金藻、小球藻培养池构成天然净水车间。这些微藻日均吸收二氧化碳200公斤,转化产生溶解氧浓度达8mg/L的优质水体,同步消解80%的氨氮污染物。经测算,藻类系统每年可替代30%人工饲料,降低饵料成本25万元。

"水质管控是成功关键。"莆田市水技站站长张健展示实时监测数据:pH值稳定在7.8-8.2,溶解氧浓度维持6.5mg/L以上,氨氮含量控制在0.2mg/L以内。封闭式水循环体系使药物使用量下降92%,虾类弧菌病发病率从常规养殖的35%降至3%。

技术创新 生产周期突破

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从传统模式的90-120天缩短至60天,年产出批次达5季。最新投放的百万尾虾苗,仅需40天即可达到5-6厘米的商品规格。目前基地年产量突破500吨,创造3000万元产值,利润率保持在35%以上。

废弃物回收系统每年处理5.2万公斤生物粪污,经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随着自动化投料设备即将上线,人工成本有望再降40%。这种"空间换资源"的创新模式,为沿海土地紧张区域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