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养虾人必须建立系统性防控体系,应对孢子虫常态化挑战
2025-04-22人已围观
养虾人必须建立系统性防控体系,应对孢子虫常态化挑战
"孢子虫已成为行业常态难题,其增殖动态与养殖条件密切相关。尽管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通过强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危害程度。"深耕如东养虾业十年的黄建航,在管理超700张小棚的实践中,上半年交出了单棚1500-1600斤的优异成绩单。这位拥有南通福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罗源县渔业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衔的资深从业者,同时担任如东镇北普瑞莫江苏独家总代理,近年来持续开展孢子虫防控专项研究。
水产前沿:作为如东标杆企业,黄氏水产如何构建养殖体系?
黄建航:2009年随父辈进入如东水产领域,初期经营8000亩外塘基地。2011年接手小洋口1400亩基地转型钢丝大棚养殖,2015年台风损毁设施后转战九龙村建立现代化养殖体系。当前基地包含658口池体(常规小棚500张+水泥池小棚158张),配置9台240万大卡锅炉、1400方淡化车间,计划年内扩建5000方新车间。所有设施采用钢结构双层膜设计,实现全程温控养殖。
水产前沿:苗种质量控制有哪些核心策略?
黄建航:执行"三级筛查"制度:①种源追溯:要求供应商提供种虾系谱档案,跟踪幼体发育全程;②动态监测:派驻专员驻场监测P5苗关键发育节点;③交叉验证:同步跟踪3-5家苗企批次质量。目前育苗产能主要保障自营需求,年对外供应量不足总产能15%。
水产前沿:如何理性看待当前过度的检测风潮?
黄建航:自2012年引入印尼检测体系至今,行业检测标准已迭代三次。当前需警惕两个误区:①唯检测论:忽视环境调控的治本作用;②数据误读:部分机构为营销夸大检测数值意义。建议建立"检测-环境-管理"三维评估模型,例如孢子虫载量10^3-10^5拷贝/μL时,配合增氧改底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水产前沿:针对孢子虫常态化有何防控心得?
黄建航:构建"条件管理"防控体系:①环境应激控制:分池操作温差需<2℃,溶解氧维持在5mg/L以上;②投喂策略优化:感染塘口日投喂量递减10%,缩短单次投喂时间至40分钟内;③水温精准调控:夏季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区间;④生物安保:自建检测室执行"三阶筛查"(P5入棚前、标粗期、分池后),确保孢子虫载量<10^3拷贝/μL。
实践数据显示:严格执行该体系的塘口,孢子虫增殖速度可降低63%,养殖周期缩短12天。典型案例显示,2024年秋造虾养殖中,5人使用同批虾苗呈现显著差异——3人通过环境控制使孢子虫载量稳定在10^2-10^3,最终单棚产量达1800斤;2人因管理疏失导致载量飙升至10^6,被迫提前出虾。
水产前沿:如东小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黄建航:该模式具备三大优势:①反季节产能:春造虾5月初上市,较传统外塘早45天;②环境可控性:双层膜结构使水温波动<3℃/日;③生物安保:独立小棚有效阻断病原交叉感染。建议从业者重点提升三项能力:①水质参数解读(总碱度维持200-300ppm,总硬度>1800ppm);②生产资料筛选;③信息甄别能力——行业存在30%的无效产品宣称需警惕。
【技术参数】
- 检测标准:qPCR检测CT值>35判定为阴性
- 防控阈值:孢子虫载量10^5拷贝/μL为临界干预值
- 水体要求:盐度4-8‰,钙镁离子浓度>400mg/L
【关键字】:对虾微孢子虫 小棚养殖 如东模式 水产病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