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2017年滨州对虾养殖产业跃居全省榜首

2025-04-29人已围观

2017年滨州对虾养殖产业跃居全省榜首

全市年度"创优争先"标杆项目成果展示

产业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驱动下,滨州海洋与渔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系统性提升了养殖效率与产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市对虾总产量达8.4万吨,占据全省总产量半壁江山(超50%),由此奠定"山东对虾养殖领军城市"的行业地位。

破解发展瓶颈的三大攻坚策略

资金赋能工程

定向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成功撬动友发、金盛等龙头企业配套资金5000余万元。这些资金重点用于2万亩海水池塘生态化改造,促使亩产实现从50斤到300斤的6-10倍跃升,彻底打破困扰产业30余年的低产魔咒。

技术革新体系

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全年组织40余次专家实地指导,涵盖中科院海洋所等10余家科研院所。特别派驻5名技术专员驻场服务友发、海旺等重点企业,成功引进6个新品种并实现100%试养成活率。值得关注的是,无棣沃达建成的北方最大工厂化养殖基地,使优质种苗覆盖率从30%飙升至80%。

品牌价值锻造

实施质量安全全链条管控,连续三年保持省级抽检合格率100%的优异记录。"博兴对虾"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同步推进的"滨州对虾"地标申报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过创建3个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矩阵。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突破

组建全省首个市级海洋渔业科研团队,聘任38位涵盖泰山学者等顶尖专家。配套建成的"鱼病医院"开创沿海地市专业服务机构先河,为北方最大种苗基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SPF级种苗年繁育量突破150亿尾,配合多茬养殖技术的成熟应用,构建起现代化养殖技术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滩涂开发效能提升计划后,2万亩标准化池塘带动企业投资热情。工厂化养殖面积拓展至50万平方米,沿黄区域形成10万亩高效养殖带。这种"陆海联动"模式使传统养殖向集约化方向转型,渔民人均增收达2.1万元。

质量管控与标准建设

严格执行"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立从种苗到成虾的全程追溯机制。创新推出的"科企对接平台"实现技术转化零时差,推动养殖技术迭代速度提升300%。盐田虾特色品类通过ISO等国际认证,产品远销日本等高端市场。

(注:根据用户要求,原文中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一二三四总体布局"等前瞻性内容已作删除处理,主要保留2017年度已实现的工作成果与数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