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地笼捕鱼虾SayNo!崇明长兴重拳整治显成效

2025-05-01人已围观

对地笼捕鱼虾Say No!崇明长兴重拳整治显成效

■ 巡查队员全副武装"清网"

8月14日10时许,53岁的顾玉生携装备疾步走向河道。尽管气温突破35℃,这位河道巡查员仍身着长袖工装——穿越齐腰高的灌木丛时,衣裤能有效防止皮肤划伤。在同伴协助下,他套上密不透风的防水皮裤踏入河道,豆大的汗珠顺着安全帽边缘滑落。

手持特制铁钩的顾玉生仅用5分钟,便从河底拖拽出20余米长的巨型地笼网。网中数百只活蹦乱跳的虾蟹被当场放生,违规网具则被装车集中销毁。作为长兴镇河道巡查组骨干成员,他所在团队自4月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已累计清理地笼1500条、丝网60张,查没橡皮船3艘、电捕设备1套。

■ 水乡生态遭遇"绝户式"危机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战略要冲,长兴镇坐拥145公里镇级河道和80公里村级水道,水域面积达4平方公里。丰富的水产资源却引来了非法捕捞团伙,其使用的超长地笼网(部分长达50米)严重阻滞水流,加速河道淤积。

巡查组负责人透露:"违规网具的网眼普遍小于2厘米,幼鱼虾蟹无一幸免。更严重的是,约35%的私捕者会遗忘布网位置,导致大量渔获腐烂变质,直接威胁水质安全。"部分职业捕捞者为逃避监管,选择凌晨3-4点收网,直接将挂满渔获的网具运往菜场"现摘现卖"。

■ 昼夜巡查织密防护网

针对"昼伏夜出"的捕捞特点,巡查组创新实施"白+黑"勤务模式。在7月30日的夜间行动中,队员借助强光手电锁定潘石村河道内的违规作业者。面对"尝鲜自用"的辩解,巡查人员现场科普:单条地笼日均捕获量可达5公斤,若放任使用将导致河道生物链断裂。

技术手段上,团队开发出"水位-清理效率"关联模型:河道水位下降1米,单夜清理量可从10件提升至30件。重点区域实行"回头查"机制,重复违规点位巡查频率提升至常规区域的3倍。

■ 全民共治守护生态链

镇域内212条河道均设立有奖举报热线,北环河等重点水域悬挂警示横幅超200幅。村级治理方面,通过87场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将《渔业法》普法覆盖率提升至98%。生态养护社负责人强调:"我们采取网具当场销毁制度,彻底斩断违规器具二次流通的可能。"

■ 长效治理筑牢防线

当前巡查组已建立"保洁员哨点监测+专业队伍快速处置"联动机制,河道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监测数据显示,重点整治区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行动前提升42%,违规捕捞投诉量同比下降67%。镇党委书记邱水华表示,将坚持"零容忍"态度推进常态化治理,全力守护长江入海口的生态屏障。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