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粤东小棚虾产业深度观察沙质土塘孕育高产能棚均产出突破2400斤

2025-05-02人已围观

【粤东小棚虾产业深度观察】沙质土塘孕育高产能 棚均产出突破2400斤

文 | 揭阳海大一部 江义镯、汪春林

■ 陆丰小棚养殖捷报频传

在陆丰鳌江王总园区,500张小棚2023年冬造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棚均产出1300斤,饲料转化率稳定在1.1水平,其中最高单棚产量达到2437斤,整体盈利客户占比突破90%大关。该数据印证了沙质土塘在小棚养殖中的独特优势——渗水性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配合充足的地下水源,为对虾生长创造理想环境。

上英镇刘总园区则实现了双重突破:1350斤的棚均产量配合小于1.2的饲料系数,产出的对虾甲壳透亮、肌肉饱满,成功以高于市场价1.5元/斤的价格销往云贵川等内陆市场。这种品质溢价充分体现了科学养殖的价值。

■ 北棚南移技术攻坚纪实

面对北方养殖户南迁遭遇的"水土不服"现象,技术团队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粤东地区地下水重金属超标(铁离子浓度达3.8mg/L)、底质酸化(pH值4.6-5.2)等客观条件,与传统养殖区存在显著差异。以江苏模式直接套用导致苗期存活率骤降50%,异常蜕壳率达23%。

揭阳海大技术团队通过三项创新实现破局:

1)水源预处理系统:采用三级过滤+矿物元素平衡工艺,将重金属含量控制在0.05mg/L安全线

2)底质改良方案:按3.5kg/棚标准施用贝壳粉,配合微生物制剂调节酸碱度至6.8-7.5

3)精准投喂模型:开发阶梯式投喂算法,将日投喂频次由3-4次提升至8-12次

■ 本土化技术体系构建路径

在陆丰自建34棚试验基地的实践中,团队攻克了三大技术瓶颈:

1)苗期损耗:通过虾苗适应性驯化(盐度梯度调节法),将30日存活率由51%提升至89%

2)水质调控:建立碳氮比动态平衡模型(C/N=12-15),氨氮峰值由1.8mg/L降至0.3mg/L

3)饲料优化:"棚虾宝"专用料采用金刚虾料造粒工艺,溶失率控制在8%以内,虾体红润度提升40%

技术转化成效显著:跨行业转型的颜老板首造即实现85天达上市规格(25条/斤),棚均产出1300斤;惠来江总养殖场取得1600斤/棚的优异成绩,饲料成本占比下降至总成本的38%。

■ 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江苏如东基地的"沉浸式"培训(人均实操管理50棚),服务团队建立起包含水质检测(日检3项关键指标)、病害预警(弧菌检出率<5%)、应急处理(4小时响应机制)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当前配置的3个园区服务站已实现:

- 水质指标监测覆盖率100%

- 养殖日志完整率92%

- 技术方案匹配度88%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创新开发的"一区一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园区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在郑总810棚园区实施的分区管理策略,北区实现1400斤/棚稳定产出,南区中造50天即达85条规格,日均增重0.18g的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