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养殖:浅析肝肠胞虫及其诊断防控(虾肝肠胞虫会感染人吗)

2025-01-12人已围观

对虾养殖:浅析肝肠胞虫及其诊断防控

"对虾养殖:肝肠胞虫的深度剖析与科学防控策略

在水产养殖这片广袤的领域中,对虾养殖无疑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板块,然而从业者们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大家都怀揣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推动水产行业走向繁荣昌盛。 秉持着客观、真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且杜绝标题党的原则,咱们今天就用养殖人最熟悉、最接地气的语境,来深入聊一聊对虾养殖中令人头疼的肝肠胞虫问题,希望能让您在短时间内收获一份有价值的养殖知识 “精品”。

一、肝肠胞虫的基本概况

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简称 EHP),隶属真菌界、微孢子门、肠胞虫属,它可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呀,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神秘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对虾的健康。 这种寄生虫有着广泛的 “涉猎范围”,能够感染多种真核生物,可见其 “破坏力” 不容小觑。

回溯它的发现历程,那还是在 2009 年的时候,泰国的养殖人员发现有些斑节对虾生长异常缓慢,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与分离,最终发现了这个 “罪魁祸首”,并给它命名为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从此,肝肠胞虫正式进入了水产养殖从业者们的视野。

自 2013 年起,我国各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就陆续陷入了 EHP 的困扰之中。 它就像一场来势汹汹的 “瘟疫”,感染率居高不下,所到之处,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原本应该茁壮成长的对虾变得瘦弱不堪,养殖户们满心期待的丰收场景也化为泡影,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如今,它已然成为制约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成了养殖户们亟待解决的心头大患。

到了 2017 年,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开展的被动监测结果更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EHP 已经在我国虾类主要养殖区广泛 “安营扎寨” 了,从北方的山东、河北,到南方的广东、海南,甚至远在西北的新疆,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了它的存在。 而且呀,不止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像泰国、印度、文莱、越南、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也都陆续传出了 EHP 检出的消息。 就拿印度东海岸西孟加拉邦的对虾人工养殖来说,那里的发病率竟然高达 84.9%,这数字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啊! 在泰国,由 EHP 引发的对虾肝胰腺微孢子虫病(HPM),已然超越了不少常见病害,成为继白斑病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后,影响泰国对虾养殖的第三个极为棘手的难题,严重阻碍了当地对虾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肝肠胞虫的感染机制与生活史

(一)感染的 “秘密武器”—— 极管

要说这肝肠胞虫感染对虾,靠的可是它独特的 “秘密武器”—— 极管呢。 在还未感染对虾的时候呀,极管就像个安静的 “沉睡者”,在孢子细胞内呈螺旋状紧紧缠绕着。 可一旦孢子幸运(或者说不幸,对于对虾而言)地进入了宿主体内,并且敏锐地察觉到环境发生了变化,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 这时候,孢子内的压力瞬间增大,就像被触发了机关一样,驱使着极管迅速外翻并弹出,这个过程简直就如同注射器的针头精准地刺入宿主细胞,而与此同时,极管会把孢子内珍贵的遗传物质妥妥地注射进宿主细胞内。 就这样,遗传物质便在宿主细胞内 “安了家”,开始贪婪地吸取养分,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分裂,进而实现孢子的大量繁殖,一步步地侵蚀着对虾的健康防线呀。

(二)微孢子虫的生活史 “三部曲”

从微孢子虫完整的生活史来看,大致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呢:

感染期:在外界环境中的成熟孢子,就像一个个潜伏着的 “小刺客”,时刻等待着 “出击” 的时机。 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对虾宿主细胞,它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弹出极管,那动作就跟注射器一样精准,一下子刺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质。 紧接着,孢原质就会通过弹出的极管管腔迅速释放出来,而极管的先端呢,会顺势形成芽体,这些芽体就如同勇敢的 “先遣部队”,顺利地进入宿主细胞内,为后续的一系列 “繁衍大计” 打下坚实的基础哦。

裂殖增殖期:芽体成功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几个小时内呀,起初还会保持着最初那种圆圆的模样,不过呢,它们可不会一直这么 “安分”,而是会悄悄地逐渐增大体积,仿佛在暗暗积攒力量呢。 随后呀,芽体就开始以二分裂或者多分裂的方式,不断地 “开枝散叶”,逐渐增大并发育成为裂殖体,再进一步变异为母孢子。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细胞世界里的 “繁衍盛宴”,母孢子的数量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持续增加,慢慢就进入到了孢子增殖期啦。

孢子增殖期:进入这个阶段后,母孢子会以高效的二分裂方式,形成一个个孢子母细胞,这些孢子母细胞就好比是孕育新生命的 “摇篮” 呀,它们会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孢子。 当成熟孢子诞生的那一刻,也就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循环大功告成啦,而新诞生的这些孢子呢,又会开启下一轮的 “感染之旅”,继续去威胁其他对虾的健康啦。

三、肝肠胞虫的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

(一)广泛的宿主 “名单”

对虾肝肠胞虫(EHP)的宿主那可真是多种多样,范围极其广泛呀,就好像一个无处不在的 “幽灵”,给防控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目前呀,已知它能够感染的虾类宿主就包含了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罗氏沼虾、南美蓝对虾等这些常见的品种。 而且哦,它的 “触角” 还延伸到了其他生物身上呢,在鱿鱼、沙蚕、商品化冷冻桡足类、商品化卤虫卵及卤虫幼体、冰冻成体卤虫等生物中,也都能检测出它的踪迹,这覆盖面着实让人头疼呀。

(二)多样的传播途径

EHP 有着独特的生存和传播方式,它是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离开了细胞这个 “温床”,它在外部可就没办法繁殖啦,这是因为它的基因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缺失了许多重要的代谢相关基因,所以必须得依靠寄主细胞来提供生存和繁衍所需的条件呢。

它主要会对对虾的肝胰腺、肠道、血淋巴、肌肉、鳃这些重要器官发起 “攻击”,先是在肝胰腺细胞内形成孢原质,等成熟之后呢,就会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而且呀,它的孢子壁那叫一个厚实,就像一层坚不可摧的 “堡垒”,药物很难穿透进去,这也是它难以被彻底攻克的原因之一呢。

再说说它的传播途径吧,这家伙传播起来都不需要中间宿主,简直就是 “无孔不入” 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呢:

直接感染:它产生的子代孢子可 “机灵” 着呢,能够直接去感染新的细胞,或者通过肠道排出后,再去感染其他的虾,就这么悄咪咪地在虾群里扩散开来啦。

垂直传播:这就好比是一种 “遗传诅咒” 呀,种虾要是感染了 EHP,那就会像携带了一颗 “定时炸弹” 一样,把这个病害传染给仔虾,让病害在虾苗阶段就开始生根发芽,后患无穷呢。

水平传播:对虾在日常的摄食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吃到了携带 EHP 的鲜活饵料,像那些被感染的沙蚕、病死虾,或者接触到了环境中的孢子体,那就很容易被感染啦。 比如说,要是池塘里有被 EHP 污染的沙蚕,对虾吃了之后,就很可能 “中招”,而且呀,病死虾随意丢弃在池塘里,也会让 EHP 在养殖环境里肆意传播,就像一场无声的 “瘟疫” 蔓延开来哦。

昆虫摄食传播:您可能想不到吧,像蜻蜓之类的昆虫,要是摄食了感染 EHP 的对虾或者其他相关生物,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传播的 “帮凶” 呢,它们会把 EHP 带到其他地方,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传播范围,真是防不胜防呀。

四、肝肠胞虫感染对虾的症状与危害

EHP 这个 “狡猾” 的家伙呀,个体微小得很,对虾感染之后,初期的症状往往特别不明显,就像个隐藏在暗处的 “无声杀手”,养殖户们很难在现场一下子就发现它的踪迹,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等发现问题了,病情可能都已经比较严重了呢。

对虾感染 EHP 后,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它的孢子在肝胰脏中的数目可是密切相关的哦,孢子数量越多,对虾生长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具体表现如下:

(一)生长缓慢与规格不均

虾肝肠胞虫一旦寄生在对虾的肝脏以及肠道细胞内呀,那就好比是在对虾的身体里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严重破坏了对虾的吸收功能,让对虾没办法好好地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时间一长,就陷入了营养不良的困境,生长速度自然就变得缓慢起来啦。 您瞧,在同一个池塘里,感染了 EHP 的对虾和健康的对虾相比,那体型大小可就参差不齐了,差距特别明显呢。 而且呀,这些生长缓慢的对虾,本身身体就瘦弱,抗病能力那叫一个差,到了蜕壳期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零星死亡的情况。 要是再赶上异常天气,比如说突然降温、暴雨,或者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像溶氧不足、酸碱度失衡之类的,那对它们来说可就是 “雪上加霜” 啦,很可能会引发大量死亡,这可让养殖户们损失惨重呀。

(二)肝胰腺坏死风险

有不少研究都发现呀,感染了虾肝肠胞虫的对虾,存在着肝胰腺坏死的潜在风险呢。 这 EHP 呀,就像是一把 “罪恶的钥匙”,打开了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AHPND/EMS)和败血性肝胰腺坏死(SHPN)的 “大门”,成为了引发这些致命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一旦对虾被 EHP 感染了,它自身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削弱,就像坚固的城墙出现了缺口一样,对 AHPND、SHPN 这些疾病的感染敏感性会大幅增强,进而导致肝胰腺细胞的坏死和脱落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这两种疾病的死亡率也跟着蹭蹭往上升呀。 就拿 2019 年利洋公司调查发病池塘的情况来说吧,也证实了对虾肝胰腺坏死和虾肝肠胞虫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呢。 这很可能是因为 EHP 感染使得对虾免疫力下降了,整个机体变得更容易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从而引发了交叉感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三)白便综合征关联

早在 2010 年的时候,越南就有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对虾白便综合征可能是由虾肝肠胞虫引起的,当时就引起了行业内不小的关注呢。 到了 2016 年,又有相关报道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经历白便综合征的对虾肝胰脏组织以及池塘中的 EHP 含量,要比没有经历白便综合征的对虾或者池塘里的含量高得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哦。 这也就表明呀,对虾白便症和虾肝肠胞虫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联呢。 那些发病的对虾呀,不仅生长缓慢,而且粪便还呈现出异常的白色,这其实就是对虾消化系统出现严重问题的一个外在表现,也是 EHP 危害对虾健康的又一有力证据呀。

五、肝肠胞虫的流行特点

(一)超强的 “耐受性” 与无明显季节性

EHP 孢子的 “耐受性” 简直强得超乎想象呀,有专家甚至大胆推测,它可以耐受长达 50 年的干燥环境呢,就凭借这一点,它就能在养殖环境里长期 “潜伏”,很难被彻底清除干净,像个甩不掉的 “牛皮糖” 一样。 而且呀,它还特别 “任性”,没有明显的易感水温或者季节偏好,不管是在苗种培育阶段,还是成虾养殖阶段,都有可能随时冒出来 “捣乱”,让养殖户们时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呀。

(二)复杂的传播和发病特点

传播方式多样:这肝肠胞虫感染对虾的传播方式那可真是多种多样呀,既可以通过水平传播,也就是对虾经口摄食那些寄生了虾肝肠胞虫的病虾、饵料(像沙蚕、桡足类、轮虫、卤虫等等),或者接触到环境中的孢子体而被感染;还能通过垂直传播,由亲虾把病害传递给子代呢。 它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繁殖后呀,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然后它的孢子体就会在水环境里 “安营扎寨” 啦,要么散落在水体中,要么附着在藻类、碎屑、饲料表面以及底泥环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孢子会在养殖环境里不断累积,就像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感染,让整个虾群陷入危险之中哦。

影响因素复杂: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呀,那些感染了虾肝肠胞虫发病的对虾池塘,往往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呢。 首先呀,养殖密度和 EHP 的感染几率可是密切相关的哦,养殖密度越低,对虾感染 EHP 的风险相对来说也就越低;其次呢,盐度也是个重要因素,在高盐度环境下养殖的对虾,相较于低盐度环境,感染 EHP 的几率会有所增加;还有哦,池塘里的有机质含量越多,对虾患病的风险也就越高,这可能和微孢子虫的中间寄主偏好的生活环境有关呢。 而且呀,EHP 孢子的数目和养殖天数之间呈现出正比的关系,养殖的时间越长,孢子的数目就越多,尤其是在养殖到 40 天左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发病的高峰期,就好像一场 “定时爆发的危机”,这可给养殖户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呀。

六、肝肠胞虫的发病诊断

由于 EHP 的虫体实在是太小啦,要是想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进行压片镜检,去观察它的虫体形态特征来确诊的话,那可太难啦,就好比大海捞针一样,很难准确判断呢。 所以呀,现在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成为实验室检测 EHP 的常规手段啦,比如说实验室普通 PCR 或套式 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等等,这些方法就像是一个个精准的 “探测器”,能够对 EHP 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帮助咱们更好地了解对虾体内的 “敌情” 呢。

另外呀,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固定样品做组织病理切片,然后仔细观察对虾的肝脏情况。 要是发现肝脏里有大量的虾肝肠胞虫,而且对虾肝胰腺组织出现了严重的病变,比如说肝胰腺腔体变小或者干脆消失了,部分肝胰腺上皮细胞也出现了坏死或者脱落的现象,那这可就是对虾已经受到 EHP 严重危害的有力证据呀,也能为后续制定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呢。 一般来说呀,大家普遍认为肝胰腺中 EHP 在 103 copies/ng DNA 以上,可能就代表着对虾面临着比较高的感染风险啦,这就像是一个 “危险信号”,提醒养殖户们得赶紧采取行动,加强防控措施咯。

七、肝肠胞虫的防控策略

这肝肠胞虫的孢子壁厚达 10nm 不说,成熟的孢子还裹着一层坚韧的几丁质外壳呢,就像穿着一层厚厚的 “铠甲”,一般的药物根本就没办法穿透进去,所以呀,到目前为止,针对这个病害,还没有发现特别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或者一劳永逸的措施呢。 不过没关系,咱们可以根据它的流行特点,“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来应对它呀。

(一)清塘灭孢

有相关研究表明呀,经过砂滤、臭氧消毒、紫外消毒等一系列严格的处理之后,养殖用水里就检测不到 EHP 了,这就充分证明了消毒处理在预防 EHP 感染和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呢。 对于那些 EHP 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比如说珠三角的土塘养殖区域,以及对虾生长缓慢、疑似受到 EHP 影响的养殖池塘呀,必须得进行一场彻底全面的清塘消毒 “大战” 啦。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先翻耕塘底,深度大概在 10 厘米左右就行,然后使用 400 公斤 / 亩以上的生石灰来彻底清淤,让塘底的 pH 值达到 12,并且保持这个状态一段时间哦,之后再把塘底完全晒干,通过这样一套 “组合拳”,就能有效地杀灭那些藏在塘底的微孢子虫啦,给下一轮的养殖创造一个相对 “干净” 的环境呢。

(二)水源、工具、饵料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呀,水源、工具以及饵料的消毒可千万不能马虎哦。 咱们可以使用氯制剂、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养殖水源里的野虾野蟹、浮游生物以及水体中的孢子虫进行严格的处理,确保水源是干净安全的,毕竟 “病从口"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