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权威解读、电商平台回应(厄瓜多尔南美白虾)

2025-01-12人已围观

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权威解读、电商平台回应

"《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新冠病毒事件:权威解读与各方回应全景透视》

在全球疫情的阴霾之下,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的关联愈发紧密,每一个新的发现都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 2020 年 7 月 10 日,一则关于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反思。

当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成为了信息的汇聚中心,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详细披露了事件的关键细节。 为了全力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这一潜在渠道传入国内,全国海关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且细致入微的新冠病毒监测行动。 截至 7 月 9 日 24 时,累计抽样监测的样本数量达到了惊人的 227934 个,这些样本涵盖了产品样本 43964 个、内外包装样本 147568 个以及环境样本 36402 个,如此全面的监测范围彰显了海关守护国门安全的坚定决心与严谨态度。

在这海量的样本中,令人担忧的检测结果浮出水面。 7 月 3 日,大连海关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从装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的一个样本,以及该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均检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几乎与此同时,厦门海关也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然而,幸运的是,经过严格的检测流程,上述三家厄瓜多尔企业的冻南美白虾虾体和内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其余的 227928 个样本检测也全部呈现阴性。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恐慌情绪,但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专家们迅速对这些阳性样本展开了核酸序列分析与深入研判。 虽然检测结果呈阳性,但专家明确指出,这并不代表这些冻虾具有实际的传染性。 不过,这一事件无疑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相关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上的严重漏洞与不足。 企业在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很可能未能严格遵循卫生标准与防疫要求,从而为病毒污染外包装创造了条件。

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海关总署果断采取行动。 自 7 月 10 日起,立即暂停上述三家厄瓜多尔企业在华的注册资格,同时暂停其产品的进口业务,并对已暂扣的货物采取退货、销毁等坚决有力的处理措施。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更是向全球传递了中国在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方面绝不妥协的坚定立场。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敏锐地察觉到,进口的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盒马等新零售平台均有销售,且部分平台还针对这些商品推出了促销优惠活动。 记者随即与天猫平台上一家在售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店铺的客服人员取得联系。 该店客服人员向记者保证,店内销售的南美白虾品牌均不在国家海关总署公告的三家问题企业之列,并且店内目前在售的产品全部经过国家海关的新冠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被允许上市销售。 无独有偶,京东平台上销售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的一家品牌官方旗舰店客服也向记者确认,平台上现售的白虾并非样本检测的批次,同时强调出货的商品都会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和质检流程。 而在苏宁易购方面,记者注意到,在其 app 上搜索 “厄瓜多尔” 关键词后,已经没有相关商品显示。 至于平台后续是否会下架相关进口白虾,截至发稿前,天猫、京东、盒马等平台均未向记者作出明确回应。

在发布会的现场,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新冠病毒能否通过冷链方式留存和传播,以及海鲜和肉类是否会成为传染源等问题,海关总署的毕克新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李宁等专家也进行了权威解读。 毕克新指出,中国海关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是预防新冠病毒从进口冷链食品渠道传入风险的关键举措,这一行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国内的法律依据也十分充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并且不会影响国际正常贸易的开展。 暂停厄瓜多尔三家企业产品进口,主要是为了督促其切实履行企业的主体责任,及时纠正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针对近期一些国家肉类、水产品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的情况,中国已经暂停了德国、美国、巴西、英国等 23 家境外肉类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口,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根据中方的要求,由出口企业自主提出、自主暂停对华出口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国际间在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保障上的合作与担当。

李宁则基于国际组织相关权威机构的观点和现有证据表示,海鲜和肉类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小。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组织和机构都一致认为,新冠病毒主要经人的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的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也没有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确凿证据,这些观点在各机构的官方网站上均可公开查阅。 此外,李宁还提到了美国军事医学传染病研究所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将新冠病毒接种在去毛的猪的皮肤上来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目的是模拟人的手的皮肤,从而预测病毒在人手皮肤上的存活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在猪的皮肤上是可以存活的,这一发现再次警示人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北京和香港的疫情动态也备受关注。 在北京,7 月 9 日 0 时至 24 时,无新增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自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北京已经连续 4 天实现零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治愈出院人数不断增加,中风险地区持续减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公布的 2020 年 6 月至 7 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显示,当前北京市实施的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相关暴露人员继续发病风险已基本消除,高风险环境人群均已发现、处置并纳入管控范围,后续发生新的感染的风险较低,北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专家也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仍不可有丝毫懈怠,个人防护依然是关键。 例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此次疫情中年龄最大和年龄最小患者的发病过程,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家中有老人、孩子和长期卧床者的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外出时要戴好口罩、不聚集,回家后先洗手、更衣,再接触家人,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不要带老人、孩子等免疫力较弱的人员到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 出现身体不适的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要做到早报告、早诊治,做好隔离和防护,切不可带病照顾家人,防止疫情在家庭中传播。

而在香港,疫情却出现了反弹态势。 据中新网援引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连日出现多宗本地新冠肺炎确诊个案。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 10 日下午宣布,全港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于下周一(7 月 13 日)起提早放暑假,部分班级的考试将作特别处理,并需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 10 日下午在记者会上公布,香港当日新增 38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 6 例为输入病例,32 例为本地病例。 截至目前,香港累计确诊 1403 例。 特区政府表示,此次香港第三波疫情源头分散,将加强社区病毒检测,并研究为特定群组,包括敬老院舍员工、餐馆职员和公共交通司机等安排病毒检测,全力以赴应对疫情的反弹。

回顾此次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新冠病毒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食品安全检测事件,更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体系、企业责任意识以及公众防疫意识的一次全面考验。 这一事件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冷链食品在疫情传播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标准与流程,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要保持高度警惕,关注食品的来源与检测信息,谨慎选择,共同守护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而对于整个食品行业而言,这一事件更是敲响了警钟,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平台,都必须将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与繁荣,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选购各类食品,重拾对进口食品的信心。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持久战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战胜疫情,迎来安全、健康、稳定的生活与发展环境。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