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斑节对虾,真的能够复兴吗? 其中,中国市场很关键(斑节对虾结构图)

2025-02-22人已围观

斑节对虾,真的能够复兴吗? 其中,中国市场很关键

"《斑节对虾复兴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全球虾类养殖与贸易的舞台上,斑节对虾的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其复兴与否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中国市场无疑在这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于我而言,全球虾论坛(GSF)关于斑节对虾的会议可谓是所有 GSF 会议中最具洞察力的。 在聆听了诸多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题的会议中那些新颖见解后,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有关斑节对虾未来产量预测的研讨会着实令我震惊,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斑节对虾在亚洲的复兴,极有可能成为对虾生产和贸易动态中期展望中最为重要的趋势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斑节对虾养殖的恢复得益于两大关键因素:其一,SPF(无特定病原体)斑节对虾遗传学的显著改进;其二,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重要虾类生产国,所需基础设施(如生物安保中心(BMC)和孵化场)的成功建立。 这使得当下在亚洲艰难谋生的虾养殖户们看到了新的出路,他们如今能够不再仅仅局限于南美白对虾的密集型生产模式,而是可以转换养殖品种,将目光投向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斑节对虾养殖领域。 然而,他们究竟能否成功推动斑节对虾的复兴大业呢?

一、CPF 和 MOANA 技术驯化计划:亚洲斑节对虾养殖复兴的关键引擎

在全球虾论坛的演讲中,Charoen Pokphand Foods(CPF)高级副总裁 Robins McIntosh(罗宾斯?麦金托什)详细阐述了斑节对虾作为最早被养殖的虾类之一,虽然后来逐渐被南美白对虾所取代,但如今亚洲的虾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推动斑节对虾的复兴进程。 而他们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 CPF 和莫阿娜(Moana)在斑节对虾育种计划方面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功驯化了斑节对虾亲虾,实现了类似于南美白对虾育种计划的重大改进,在生长速度、存活率以及个体均匀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数遗传学公司因进展的不确定性和高昂成本而在斑节对虾育种计划的第一个关键阶段停滞不前时,CPF 和 Moana 却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

如图 1 所示,Robins McIntosh 的幻灯片清晰地展示了 CPF 第二代和第十四代斑节对虾育种计划的显著不同结果。 如今,这两家公司向市场推出的斑节对虾具有相对快速的生长特性,在 110 - 120 天的养殖周期内,便可生长至 40 - 45 克。 更为突出的是,这些斑节对虾能够有效耐受诸如 EHP(肝肠胞虫)和 APHNS(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等南美白对虾难以应对的疾病。 尽管市场上也存在其他一些公司提供或拥有驯化的斑节对虾亲虾,但 CPF 和 Moana 的育种计划无疑是最为先进的,并且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等国家,养殖户们采用的养殖模式具有独特优势。 他们的池塘仅需一定程度的曝气即可,甚至可以使用土塘,而且无需排污口和自动喂料机,这与当下更为高效、集约化的南美白对虾生产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养殖模式使得成本大幅降低,对于一次养殖作业而言,低密度系统所需的饲料和其他投入显著减少。 因此,Robins McIntosh 将如今驯化的斑节对虾形象地称为 “贫苦农民的虾”。

从图 2 中 Robins McIntosh 的幻灯片所展示的数据来看,自 2019 年以来,驯化斑节对虾虾苗的投入使用,使得斑节对虾的产量从 382000 吨稳步增加至 2021 年的 546000 吨。 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成为推动斑节对虾产量增长的主力军。 除此之外,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马达加斯加等国家也从驯化斑节对虾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半集约化生产的斑节对虾产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中国,CPF 在斑节对虾虾苗市场占据了高达 85% 的份额,销量呈现出急剧飙升的态势。 斑节对虾的养殖面积也从 2020 年的 10000 公顷迅速扩展至 2021 年的 16000 公顷。 据 McIntosh 介绍,中国养殖户在生产力和利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成功的养殖案例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身于斑节对虾养殖事业。 CPF 预估,中国斑节对虾的总产量将从 2020 年的 10 万吨持续增长至 2021 年的 15 万吨,并进一步提升至 2022 年的 18 万吨。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今年中国的斑节对虾产量增长有望超越越南,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斑节对虾生产国。 Robins McIntosh 对未来几年斑节对虾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二、VAISHNAVI AQUATECH 展望:印度斑节对虾产量的宏伟蓝图

Dhaval Contractor 作为 GSF 会议的发言人,他所共同拥有的产业涵盖了饲料制造企业(Ishi Marine Technologies)、400 公顷的对虾养殖业务(Shree Sai Krupa Aquaculture)以及虾育种公司(Vaishnavi Aquatech)。 该集团的所有业务均位于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邦,仅部分孵化场设立在印度东海岸的安得拉邦。

Contractor 的家族企业无疑是印度斑节对虾养殖业复兴的关键推动力量。 其饲料业务得到了与美国专业对虾饲料集团(Zeigler Nutrition)的技术合作支持,在育种业务方面,则与 Moana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Vaishnavi Aquatech 于 2021 年开始从 Moana 进口驯化的斑节对虾亲虾,并在古吉拉特邦和安得拉邦的孵化场利用这些亲虾进行虾苗生产。 如今,Contractor 家族在印度全国范围内经营着 6 个孵化场,虾苗产量已成功突破 10 亿尾。

然而,该公司有着更为宏大的发展规划。 他们计划不再依赖进口亲虾,而是大力投资建设当地的亲体繁殖中心(BMC),且该中心近期已获得印度政府的认可。 一旦全面投入运营,这个 BMC 将成为推动印度斑节对虾产量进一步增长的核心动力。

Contractor 预计,如果其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印度斑节对虾的产量将从 2022 - 2023 财政年度的 220000 吨逐步攀升至 2026 - 2027 财政年度的约 455000 吨。 同时,他还预测印度斑节对虾的养殖面积将从 2022 - 2023 年的 60000 公顷大幅增长至 2026 - 2027 年的 130000 公顷(如图 3 所示)。 他坚信,到 2023 年,在其家族企业所在地古吉拉特邦,随着斑节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南美白对虾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几乎所有的虾农都将转而养殖斑节对虾。

Contractor 指出,虾农使用其驯化的斑节对虾虾苗的实践结果表明,以 10 - 20 尾 / 平方米的密度进行养殖是最为成功的方案。 在印度超过 150000 名的对虾养殖户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养殖户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对池塘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正如 Robins McIntosh 所说,这些 “贫穷” 的虾农恰恰可以将斑节对虾视为一个难得的机遇,使其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对虾养殖行业中继续维持体面的生活。

三、印度尼西亚的新希望:驯化斑节对虾虾苗的即将到来

Moana 还在印度尼西亚积极寻觅合作伙伴,旨在推动印度尼西亚斑节对虾养殖的复兴大业。 Bong Tiro 作为印度尼西亚合作孵化场的共同所有者,满怀热情地分享了他的见解和计划。

自 1986 年起,Bong Tiro 便深度涉足印度尼西亚的虾产业。 在 1990 年代初期,他负责管理一个大型斑节对虾孵化场,该孵化场曾是 Dipasana 大型养虾场虾苗的主要供应源,而 Dipasana 养虾场在其产量巅峰时期曾产出 40000 吨斑节对虾,不过当时全部虾苗均来自野生捕获的亲虾。 对于 Dipasena 而言,虾苗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公司聘请 Bong Tiro 在大型养殖场内部开发自主的孵化基础设施。

如今,Bong Tiro 是印度尼西亚一家经营南美白对虾孵化集团公司的重要成员之一,并且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即向印度尼西亚的养殖户提供驯化好的斑节对虾虾苗。 目前,印尼仍保留着大片用于在粗放系统下养殖斑节对虾的区域,特别是在加里曼丹地区。 尽管斑节对虾养殖的总土地面积如今可能仍维持在 300000 公顷左右,但产量却未能超过 50000 吨。 Bong Tiro 深刻认识到,若没有驯化的虾苗,印度尼西亚的斑节对虾产量将难以实现增长突破。

早在 2019 年,Bong Tiro 便开始对 Moana 的遗传学进行试验,并在粗养和半精养的养殖场取得了多次成功经验。 他坚信,正是由于缺乏驯化的斑节对虾虾苗,才导致了当前养殖产量的低下局面。 众多养殖户纷纷表示,一旦他成功孵化出驯化的斑节对虾虾苗,便会立即进行采购。

如图 4 所示,Moana 并不打算将亲虾和无节幼体出售给独立的孵化场,而是专注于与现有中小型孵化场开展租赁和联合生产合作模式。 这一举措旨在避免其他孵化场声称从 Moana 获得亲虾,但实际上却使用野生捕捞亲虾的情况发生。 为了顺利实施这一模式,Bong Tiro 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并在战略区域部署小型 BMC,以便为自己和联合运营的孵化场提供稳定的虾苗供应。

2022 年,Bong Tiro 从夏威夷的 Moana 进口了 3 批斑节对虾亲虾,其中第一批亲虾将于本月分发给其孵化场。 截至 2022 年底,Bong Tiro 的目标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三个战略地点成功推广其驯化的虾苗。 尽管他对 2023 年充满希望,但也清楚地认识到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他特别强调,让印度尼西亚的加工商积极参与进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协助开发市场,为斑节对虾寻找更多的客户,然而目前许多加工商仍持观望态度。

正如众多业内人士和分析师在过去两年中所指出的那样:亚洲对虾产业若要保持与厄瓜多尔同行的竞争力,就必须采取联合行动,虾农和加工商必须紧密合作,确保虾农与养殖物种的精准匹配。 对于部分虾农而言,这可能需要引入新技术以提升养殖系统的效率;而对于其他养殖户来说,则可能需要转向更适合自身条件的养殖品种。

自斑节对虾产量下滑以来,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几乎所有半精养的虾农都纷纷转向南美白对虾养殖。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成功实现转型的虾农确实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随着市场供应的持续增长,价格逐渐走低,而养殖成本却不断攀升。 如今,他们唯有采用最具效率的养殖模式,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 这包括对自动喂料机、曝气控制系统和生物估算工具等技术的投资,以及采用多阶段养殖系统和其他需要更大资金投入的新型养殖系统。

但是,仍有一大批小规模养殖户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够采用这些先进技术或对其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投资。 在当前对虾养殖的竞争环境下,对于这些小规模养殖户而言,半精养南美白对虾的模式或许已不再可行。 因此,如同更广泛的传统养殖户一样,他们寻求生存的另一种策略可能就是转而养殖斑节对虾。

四、市场的隐忧:斑节对虾产量激增后的挑战

随着斑节对虾产量的显著激增,一个关键问题随之浮现:市场是否能够持续消化这些新增产量? 养殖物种的转变,对于这些小规模养殖户来说是否真的是最佳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市场能否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中国斑节对虾产量的迅猛增长完全被国内市场所吸纳,而且到目前为止,国内市场愿意为斑节对虾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是因为在当地虾类市场中,斑节对虾被视为优质产品,中国消费者因其独特的味道和美观的外观而愿意支付溢价。

然而,印度的虾农却并未处于如此有利的市场环境中。 相反,他们高度依赖竞争激烈的出口市场。 在 GSF 的黑虎虾会议期间,一些参与市场讨论的进口商在了解到 McIntosh、Harry Yuli 和 Le Van Quang(越南明富海鲜公司)的产量预测后,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在全球虾论坛斑节对虾的市场小组讨论中(如图 6 所示),许多参与斑节对虾养殖、加工和出口的业内人士坚信斑节对虾是优质虾类。 他们宣称其优越性体现在深色的外观和独特的图案、浓郁的味道和紧实的质地,以及其广泛(近乎自然)的养殖过程。 基于这些特点,他们认为能够为产品争取到溢价空间。

尽管我和他们一样对斑节对虾充满热情,但也不得不正视严峻的市场现实。 据我所知,真正能够为斑节对虾产品支付溢价的市场寥寥无几。 其中,法国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蒂亚斯?伊斯梅尔是 OSO 的所有者,OSO 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斑节对虾生产商之一。 他们在法国食品服务行业和零售市场为马达加斯加虾树立了积极的市场形象,并成功获得了溢价地位,做出了诸多努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法国的斑节对虾市场主要集中在 HOSO(带头带壳虾)市场;其二,该细分市场的规模估计不超过 6000 吨。 即便亚洲生产商能够成功为其产品塑造类似的市场形象,并与马达加斯加和尼日利亚的生产商展开竞争,但相较于其庞大的生产前景,6000 吨的市场规模实在是微不足道。

如图 7 所示,OSO 在马达加斯加生产的有机虾曾经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斑节对虾逐渐被南美白对虾取代之前,除了日本、中东和中国等市场外,斑节对虾在美国和北欧也拥有较大的市场。 这些市场主要需求 HLSO(去头带壳虾)和去皮虾。 然而,随着价格更为亲民的南美白对虾的崛起,这些市场中的大部分消费者转而选择了更实惠的南美白对虾,导致美国的斑节对虾市场几乎完全消失,如今北欧的市场也主要局限于食品服务业以及比利时和德国的一些小型零售区域。

从(GSF)市场小组获得的一条重要信息显示:由美国最大的斑节对虾进口商和分销商岑西亚联合总裁(Jeff Stern)证实,除非亚洲的斑节对虾生产商能够设法将其产品价格与南美白对虾保持 1 美元的差异,否则难以期望斑节对虾在北欧或美国市场获得较高的接受度。 即便他们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在北欧和美国市场也很难找到超过 50 万吨的斑节对虾市场空间。 因此,亚洲的生产者或许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日本和中东的传统斑节对虾市场,特别是中国这个庞大的传统斑节对虾市场,这些市场有可能吸收大量的进口斑节对虾。

五、结论:谨慎前行,寻求平衡

今天的这篇文章,并非旨在对从南美白对虾向斑节对虾的养殖过渡表示认可或鼓励,也不是对亚洲斑节对虾可能出现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或展望,因为这一情况实在是过于复杂微妙,难以在有限的篇幅内进行深入探讨。

相反,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亚洲部分对虾养殖户而言,一个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并非仅仅依赖于更高效的南美白对虾生产和供应链,而在于精心调整和优化合适的养殖者 - 养殖系统 - 养殖物种之间的组合。 虽然我们承认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斑节对虾产量可能会迎来显著的增长,但如果生产商、饲料公司、加工商及其海外买家不能共同努力开拓市场,那么这种复兴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为了确保斑节对虾的复兴能够取得长期而稳固的成功,我们或许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构建合适的养殖者 - 系统 - 物种组合,还需要通过正确的市场策略打造和拓展市场空间。 倘若复兴能够得以长期持续,亚洲的对虾养殖业将有望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其中粗养和半精养斑节对虾生产以及精养和超精养南美白对虾生产都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使得虾农、他们的投入品供应商以及国内外买家都能够继续维持稳定、体面的生活,共同推动亚洲对虾产业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