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90立方水体产虾2500公斤! 这个工厂化养虾场,产量为何这么(淡水虾工厂化养殖)
2025-04-06人已围观
90立方水体产虾2500公斤! 这个工厂化养虾场,产量为何这么
"《盐碱滩上的 “蓝色奇迹”:工厂化养虾场的高产密码与广阔前景》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郭家村那片广袤无垠的盐碱滩地上,如今正孕育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农业变革。 运城海晟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啸,望着眼前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感慨万千地说道:“曾经,这片盐碱地是我们最大的困扰,而如今,它却成为了我们赖以生存且充满希望的饭碗。 ”
自郭家村的盐碱地成功转型为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以来,其产量成绩斐然。 每一个仅有 90 立方水体的养殖池,却能实现年产 4 批,总计高达 2500 公斤的对虾产量,这样可观的养殖效益,让曾经被视为劣势的郭家村中低产田,摇身一变,成为了发展渔业的一片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地。
山西,作为我国 19 个盐碱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宜渔盐碱地和盐碱水域。 据不完全统计,该省此类土地面积达到了 17.8 万亩之多。 近年来,山西省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充分挖掘盐碱地水产养殖所蕴含的 “以渔降盐治碱” 潜力,在运城盐湖区、永济市,朔州山阴县,大同云州区等盐碱地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大胆引进、试验并示范了一系列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新技术与新模式,如集约化小棚养虾、南美白对虾 “棚 - 塘接力” 养殖以及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等,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意义远不止于渔业产量的提升。 从宏观层面来看,它为拓展我国渔业发展空间,增强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举措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鱼虾等水生生物能够吸收大量的盐分,并排泄出大量酸性物质。 经过多年的持续养殖,盐碱地土壤中的碱性成分将逐步得到有效中和,土壤质量得以改善。 而且,通过在盐碱水土上挖池抬田的方式,经过 2 - 3 年的自然雨季冲刷,能够显著降低抬田底层土壤的盐分含量,为开发储备耕地后备资源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此外,这一新兴业态还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不断涌现。 在晋南的运城永济市黄河滩边的开张镇西开张村,已经成功建成了 1000 座盐碱地集约化养虾小棚,养殖面积达到 885 亩,平均每一个棚的年产虾量可达 1000 公斤。 而在晋北的朔州市山阴县薛圐圙乡,这里拥有 4198 亩盐碱地。 2023 年 3 月,薛圐圙乡罗庄村积极引进朔州三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在 100 多亩重度盐碱荒地上展开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环境测试、水样检测以及挖池建棚等,大胆尝试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并成功建设了桑干河生态虾养殖基地。 目前,该基地已建成集约化养虾小棚 20 多座,养殖面积 136 亩,共计养殖南美白对虾 300 多万尾。 令人欣喜的是,曾经无人问津、白送都没人愿意种植的盐碱地,在经过养虾改良降盐后,土地价值大幅提升,如今一亩土地的流转费已经高达 1000 元,并且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 “香饽饽”,供不应求。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将‘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有机结合,全力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 这无疑为山西盐碱地发展高附加值渔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满怀信心地表示,“当前,山西的盐碱地水产养殖面积虽然已经达到 6.8 万亩,但开发利用率仅为 38%,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亟待挖掘。 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的有效模式,以及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等,全方位推进盐碱地渔业这一特优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这片盐碱地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
展望未来,山西的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有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成为我国农业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例,让更多的人见证盐碱滩上崛起的 “蓝色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