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从农家乐到生态养殖场:龙泉山下澳洲龙虾养成记

2025-04-13人已围观

从农家乐到生态养殖场:龙泉山下澳洲龙虾养成记

清晨的洪安镇养殖场里,黄家和正忙碌地指挥工人分拣订单:"客户要的60只大闸蟹和澳龙抓紧装箱!"这个距离成都市区仅半小时车程的80亩基地,已成为当地特色水产养殖的标杆。

A 大闸蟹养殖攻坚记

35岁的客家汉子黄家和经历了戏剧性转型。2014年部队转业后,他借款创办的农家乐因客源流失陷入困境。转机出现在战友带来的江苏大闸蟹——彼时成都市场单只售价超20元,这让他决心在11亩试验塘开启养殖之路。

首轮养殖遭遇重创:700斤蟹苗死亡率超70%,直接损失达十余万元。技术团队诊断发现双重失误:成都初春气温较江苏低4-5℃,过早投苗引发冻害;池塘水体酸碱度(PH值)高达8.6,超出蟹苗耐受范围。痛定思痛后,黄家和以每日5000元的高薪聘请专家驻场,通过水藻增殖和有机肥调配,成功将PH值稳定在7.2-7.8的理想区间。

B 生态养殖体系构建

2014年11月,第二批蟹苗迎来丰收。监测数据显示:母蟹平均重量达2.8两,蟹黄饱满度较首轮提升40%;公蟹蟹膏含量突破15%,肉质清甜无土腥味。这得益于三大核心措施:

1. 饲料革新:将鱼肉、玉米、黄豆按5:3:2比例混合,蛋白质含量达38%

2. 水体管理:引入东风渠活水形成24小时循环系统,溶氧量维持在5mg/L以上

3. 精细管控:每日3次检测水温,温差控制在±1℃范围内

养殖规模从11亩扩展到80亩过程中,黄家和创新实施多元混养:每亩投放1200只蟹苗+50尾鲢鱼+30只甲鱼的立体模式,使单位面积产值提升60%。2018年引入的澳洲淡水龙虾试养项目,更开创了西南地区内陆养殖先例。

C 产业振兴辐射效应

洪安镇的转型远不止水产养殖。占地1200亩的漫香庄园综合体,通过"生态种养+休闲旅游"模式,2018年实现:

- 400万元年产值

- 1500亩土地结构调整

- 1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 100万元劳务收入

该基地现已形成200亩葡萄园、200亩柑橘园、600亩特色水产的三维产业布局。配套建设的电商平台使线上销售占比达35%,客户复购率维持在82%高位。周边农户在技术辐射带动下,已有12户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形成"现捞体验+冷链配送"的新型产销体系。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