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东方甄选再陷产品争议:自营白虾被指配料造假二氧化硫残留陷罗生门
2025-04-14人已围观
【东方甄选再陷产品争议:自营白虾被指配料造假 二氧化硫残留陷罗生门】
一、检测报告引爆信任危机:配料表与实测数据矛盾
2023年12月,消费者王先生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购入1.65公斤装厄瓜多尔南美白虾(售价108元),送检后发现二氧化硫残留量达0.155g/kg。这一数值显著超过《GB2760-2014》规定的冷冻虾类0.1g/kg上限,而产品配料表仅标注“南美白虾、水、盐”,未提及焦亚硫酸钠(俗称虾药)。
知名打假人王海同步介入,指出东方甄选自营白虾累计销量已突破703.7万单,但隐瞒添加防腐剂的事实。其公布的直播间录屏显示,董宇辉明确宣称“配料仅含虾、水、盐”,与检测结果形成直接冲突。
二、企业回应陷“数据打架”:自检合规 vs 第三方超标
面对质疑,东方甄选出示两份自检报告:一份显示二氧化硫残留量0.0220g/kg(符合国标),另一份结果为“未检出”。客服强调产品经海关检验合格,每月高频抽检均达标,并质疑王先生送检样本规格(1公斤)与销售装(1.65公斤)不一致,暗示样本真实性存疑。
行业专家解释称,虾类捕捞后普遍使用焦亚硫酸钠保鲜,分解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若超量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健康风险,但需区分系人为添加或原料自带。
三、法律纠纷历史重演:从“野生门”到“配料门”
此次争议已是王先生与东方甄选的二次交锋。2022年其购买的“野生海捕虾”实为养殖产品,经诉讼获赔639元(退一赔三)。法院认定供应商浪海情公司虚假宣传,东方甄选因未尽审核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对比两次事件,涉事方处理模式高度相似:
1. 问题曝光:消费者送检→第三方检测超标
2. 企业应对:质疑样本真实性→出示合规报告
3. 善后措施:涉事商品下架→启动“退一赔三”
4. 供应链追溯:拉黑供应商→强调自营品控升级
四、行业顽疾透视:直播电商品控体系待重构
1. 检测标准执行差异
王先生送检结果(0.155g/kg)与企业自检(0.0220g/kg)相差7倍,凸显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企业实验室可能存在方法学差异。
2. 配料标注规则漏洞
现行法规未强制要求标注加工助剂残留,导致焦亚硫酸钠分解产物(二氧化硫)无需列明,为“配料表造假”争议埋下隐患。
3. 生鲜品维权困境
东方甄选以“商品无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常规退货,消费者需自证产品缺陷,维权成本显著高于普通商品。
(注:根据要求已删除原文末段关于客户端下载及联系方式的推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