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半路起家的养虾领路人:李瑞林与清连村的蓝色财富
2025-04-26人已围观
半路起家的养虾领路人:李瑞林与清连村的蓝色财富
"好生态孕育好龙虾!"在梅县区清连村的养殖基地,党总支书记李瑞林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特色产品。这位曾经的农业"小白",如今已成为带领村民闯出致富路的产业带头人。
●●半路起航
繁殖技术的破局之路
初次接触水产养殖的李瑞林,用"九死一生"形容创业初期。2024年初,当这位村支书决定接手濒临停摆的龙虾养殖项目时,面临的首要难题竟是幼虾存活率——运输损耗率高达40%,每批虾苗折损成本超过万元。
"水产这碗饭,端起来才知道有多烫手。"李瑞林撸起袖子,手臂上还留着被虾钳夹伤的疤痕。他独创的"昼夜颠倒学习法":白天处理村务,夜晚钻研《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手册》(参照新疆麦盖提县技术规范),每月驱车600公里赴珠三角养殖场取经。
技术突破出现在水温控制环节。通过改良云南耿马县的稻虾混养模式,李瑞林团队实现了两大创新:①自主设计阶梯式保温系统,将越冬水温稳定在8-32℃临界区间;②发明多孔陶制虾屋,使幼虾存活率从35%跃升至68%。2024年冬季,5000尾杂交虾苗首次实现露天越冬,标志着本地化养殖技术趋于成熟。
●●模式革新
旱地养殖的生态解法
沿着清连村蜿蜒的山路,30组镀锌板帆布池在旱地上整齐排列,这种源自新疆沙漠养殖的防渗技术,在这里焕发新活力。每个6m×3m的养殖单元内,水草覆盖率严格控制在35%-40%,既模拟自然栖息环境,又避免过度耗氧。
"传统池塘养殖亩均基建投入2万元,我们这套系统成本压缩至8000元。"李瑞林踩着凉鞋跨入养殖池,展示着他的"三防"系统:防逃逸围网、防天敌护罩、防病害监测仪。相较于潮州樟溪镇的土塘养殖,该模式节水率达40%,土地利用率提升3倍。
技术团队的数据监测显示:①养殖密度维持150-200尾/㎡时,成虾均重达到120g/只;②实施虾藕套养后,水体氮磷含量下降27%;③采用自动投饵系统,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9%。这些技术参数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财富密码
特色产业的变现之道
翻开合作社的销售台账,两组数据格外醒目:①2024年9月,2.8-3.2两规格成虾地头价达86元/斤;②中秋期间2000斤礼盒装产品48小时内售罄。这种市场热度与潮州养殖基地的销售情况高度吻合,印证了优质水产品的溢价能力。
经济效益测算显示:标准养殖单元(0.8亩)单茬产出460-520斤,扣除28元/斤的综合成本,净利润稳定在1.1-1.3万元。若实施虾苗自育(参照湖南岳阳标粗技术),成本可再降15%。目前合作社带动11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突破4万元。
"现在每天要回绝五六个采购电话。"李瑞林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暂养池说。合作社的物联网系统实时显示:现存塘虾8320斤,已签约订单量达6470斤,产品主要流向广深高端餐饮市场。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养殖基地,正在书写梅县水产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