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小龙虾托起扶贫产业链——河南首例气象关联养殖险落地罗山
2025-05-01人已围观
【小龙虾托起扶贫产业链——河南首例气象关联养殖险落地罗山】
■ 助力1680户脱贫的富民工程
熊林村村民陈广录堪称脱贫典范。原先守着13亩薄田,年收入不过5000元的他,2018年尝试虾稻共作后,当年纯收入就突破12万元(小龙虾10万+稻米2万),成功摘掉贫困帽。"每天早晚巡塘两次,投喂高蛋白饲料。"这个朴实的农民说起养殖经头头是道,现已将规模扩至60亩。
作为产业带头人,陈广斌的合作社2018年发展虾稻共作1400亩,带动4个行政村97户689人脱贫。数据显示,全县已有1680名贫困人口通过该模式实现稳定增收,小龙虾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 定制化保险破解养殖难题
中原农险调研发现,虽然养殖户积极性高涨,但普遍面临三大风险:极端天气(高温/暴雨)、病害频发、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均降雨量达1100毫米,夏季极端高温可达39℃——这对适宜13-30℃水温的小龙虾堪称致命威胁。
"我们创新研发的气象指数险,将赔付标准量化为累计高温时长、暴雨漫塘面积等客观指标。"中原农险研发中心负责人解释道。该产品设置差异化费率,贫困户可享额外20%优惠。按政府实施方案,普通农户仅需自缴20%保费(约19.2元/亩),剩余80%由财政补贴;贫困户更可全额免缴。
■ 立体化扶持筑牢保障网
政府配套政策形成强力支撑:《信阳市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方案》对示范基地给予50万元建设补助。在县级层面,连片种养30亩以上可获150-200元/亩奖励,贫困户5亩以上还能额外享受400元/亩补贴。
以陈广录为例,其60亩虾稻田不仅获得2.4万元种养补贴,更通过财政全额代缴保费,实现零成本参保。"脱贫不撤政策"的保障机制,让脱贫户吃下长效定心丸。目前全县参保热情高涨,这种"生态种养+保险托底"的模式已显现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说明:已严格删除原文末段关于试点推广的内容,其他核心数据和案例均完整保留。通过重组句式结构、添加限定副词、拆分复合句等方式提升可读性,专业术语如"虾稻共作"等维持原表述以确保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