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现代化渔业转型的文昌实践
2025-05-02人已围观
【现代化渔业转型的文昌实践】
探访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养殖池映入眼帘。智能供氧系统与循环水处理装置有序运转,经过四级净化处理的养殖废水达到海南省一级排放标准,最终汇入宝峙溪。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虾苗谷",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峰期虾苗产量占全国市场70%。但随着粗放式发展,海岸带密布取水管导致沙滩污染,近海水质从Ⅰ类降至Ⅲ类,转型迫在眉睫。
■ 生态治理与民生保障双轨并行
养殖户曾广能指着游弋的东星斑鱼苗介绍:"得益于水质的显著改善,鱼苗成活率从65%提升至92%,生长周期缩短30天"。这位会文镇边海村的老渔民亲历了环境变迁——2018年前,当地84户养殖户日均抽取海水超5万立方米,未经处理的尾水直接排海,导致3公里海岸线出现生态退化。
2018年9月《文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后,系统划定三类养殖区域。截至2021年6月,清澜红树林保护区完成84家东风螺养殖场拆除,同步推进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红树林覆盖率回升12个百分点。为保障退养户生计,政府创新推出"分期入园"政策,对首批入驻企业实施3年免租期,并提供技术培训、设备补贴等扶持措施。
■ 产业集群驱动技术升级
产业园已吸引14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从育种研发到智能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正大集团建设的数字化育苗车间,采用人工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将虾苗培育成功率稳定在85%以上。中国水科院东海所研发的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单位水体产量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饲料转化率提高40%。
在尾水处理环节,园区建设的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8万立方米,采用"物理沉淀+生物滤池+人工湿地"三级净化工艺,使总氮、总磷等关键指标较处理前下降90%。晨海公司建设的立体养殖系统,通过多层养殖槽设计,使单位面积产能提升至传统池塘养殖的5倍。
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核心区800亩开发,建成标准化车间2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3亿元,申请专利58项,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支撑"的转型模式,为沿海地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