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财经专家分析:疫情结束,等待小龙虾养殖户的很有可能是行情暴涨(江门小龙虾养殖)
2025-02-06人已围观
财经专家分析:疫情结束,等待小龙虾养殖户的很有可能是行情暴涨
"《疫情阴霾下小龙虾产业的困境与曙光:市场行情的深度剖析》
在美食的世界里,小龙虾堪称一颗璀璨的明星,那油焖、清蒸、蒜蓉等各种口味的大虾,让无数食客为之垂涎欲滴。 自称是 “小龙虾重度患者” 的赵小辉,在被 “圈” 在家连续 20 天后,满怀期待地宣称:“等疫情过去,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全虾宴’,把什么油焖、清蒸、蒜蓉大虾,全都来一套。 ” 然而,与他的热切期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湖北的养殖场老板沈师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湖北作为小龙虾的主产区,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 3 月便会开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养殖户们也会在这个时候迎来收获的喜悦和经济的回报。 但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股强大的暗流,冲击着小龙虾产业的上下游,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诸多变数和挑战,使得今年的小龙虾上市时间及价格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沈师傅望着村口被封锁的道路,满心忧虑。 他家库存的小龙虾饲料即将告罄,而饲料厂能否在短短数天内将所需饲料送达,成为了他心中悬而未决的难题。 倘若饲料供应不上,那他辛辛苦苦养殖了大半年的 2 万多斤小龙虾,马上就将面临饥饿的困境。 要知道,开春后,在洞穴里度过了一个冬季的小龙虾,会大量出洞到塘中觅食,此时充足的饲料供应对于小龙虾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
农业农村部于 2019 年 8 月发布的《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2019)》清晰地显示出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这只小小的龙虾,已然崛起成为年产值高达 3690 亿元的新兴产业。 在全国 1261 万亩的小龙虾养殖面积中,湖北省独占 721 万亩,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养殖面积最大的省份;在全国 118.65 万吨的小龙虾产量中,湖北的年产量达到 81.24 万吨,几乎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
湖北的小龙虾养殖,最初起源于潜江。 这种学名为克氏原螯虾的 “外来入侵者”,一开始因其啃咬水稻秧苗、捕食水产生物、钻溃围栏土坝等破坏性行为,被当地视为害虫。 然而,当地农民偶然间尝试捕捞后售卖给餐饮门店,却意外发现小龙虾易于烹饪且肉质鲜美,于是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一道备受追捧的国民网红菜。 从 2015 年开始,全国小龙虾总产值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不足 1000 亿迅速飙升至 2018 年的 3690 亿。 其中,高达 74.49% 的产值来源于下游的餐饮消费。 美团点评于 2019 年 6 月份发布的《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 (2018)》表明:2017 年,小龙虾门店数量比 2016 年激增了将近 10 万家,增长率高达 95%;2018 年,小龙虾门店数量更是比 2017 年新增了超过 14 万家。 就这样,曾经毫不起眼的小龙虾,凭借着广大 “吃货” 的喜爱和支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品类。 沈师傅也曾在 2018 年这一产业的黄金时期,凭借小龙虾养殖一年就赚取了几十万元的丰厚利润,享受到了 “小龙虾” 带来的红利。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报告显示,湖北全省的小龙虾养殖,约 95% 集中在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 9 个地市。 其中,荆州的养殖规模最为庞大,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一半。 但令人痛心的是,包括荆州在内的湖北 9 市,大多都沦为了此次疫情的重灾区。 为了全力控制疫情,武汉、荆州等地纷纷实施了严格的封城政策,甚至部分城市还出台了更为严厉的 “战时管制” 和 “战时封闭管理” 措施,这使得当地的小龙虾养殖产业迅速陷入困境。
长期专注于小龙虾行业市场研究的市场人士刘节欢指出,小龙虾投喂不足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由于食物短缺,一些饥肠辘辘的大小龙虾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相互内斗,上演自相残杀的悲剧;越冬后的公虾会因无力蜕壳,死亡率大幅上升;而一些散仔母虾则可能因营养匮乏、体力不支,在生殖性蜕壳时,因体力耗尽而死亡;此外,整个塘口一旦肥力不足,青苔就会肆意蔓延,飞鸟、田鼠等小龙虾的天敌也会趁机大肆攻击小龙虾,对小龙虾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尽可能减轻疫情对当地小龙虾养殖的冲击,潜江市的一些乡镇积极行动起来。 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介绍说,当地的一些养殖合作社专门开辟了生产物质供应渠道,竭尽全力将原料配送到各村养殖户手中,以缓解饲料短缺的燃眉之急。
然而,疫情对小龙虾产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专注于小龙虾行业研究分析的研究员胡升翔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给整个湖北的小龙虾养殖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往年的二三月份,本是销售小龙虾成虾的黄金旺季,也是养殖户们效益最好的时段,但今年,包括武汉白沙洲水产市场等在内的大部分水产批发市场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小龙虾市场无价无市,从业者们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引发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处于上游的养殖场老板们,面对无法确定的市场开放时间,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担心小龙虾上市后无法顺利进入流通渠道,如今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亏损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能否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去。 再者,由于疫情导致的封城和交通不畅,本该在春节后复工的养殖场工人,也被迫滞留老家无法返回工作岗位,这进一步加剧了养殖场的用工紧张局面。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 1℃记者采访的养殖户无奈地表示,小龙虾目前面临的难题绝不仅仅是饲料短缺这一项。 同样因为交通的阻隔,一些原本计划上市的小龙虾无法顺利运抵外地市场。 即便有幸运达,由于大多数餐饮门店尚未开业,这些小龙虾也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停摆” 的不仅仅是养殖业,小龙虾加工业也遭受重创。 湖北交投莱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玉林透露,自 1 月 17 日公司停产后,车间至今尚未开工,这直接影响到了公司年前接到的包括 2000 多万元国外订单在内的共计 5000 多万元订单的交付率。 此外,公司年前还向全国各地销售了 1.5 亿元小龙虾产品,但由于这些货品至今仍囤积在各地网点,无法开门售卖,资金难以回笼,进而导致公司的原材料采购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无疑大大增加了今年小龙虾生产和上市的不确定性。
同在湖北的小龙虾养殖户张师傅也无奈地表示,鉴于市场预期不佳,他担心养殖出来的小龙虾无法顺利销售,因此打算推迟出虾时间。 这意味着,往年三月底即可上市的小龙虾,极有可能被迫推迟到 4 月甚至 5 月,而且最终能否上市,还将取决于疫情的控制程度。 如今,养殖户们最为担忧的是,如果在后续的几个月内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终端消费市场因道路阻断、餐饮闭店等因素,将会导致小龙虾的销售严重受阻。
对于接下来的小龙虾价格走势,拥有 10 多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黄师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交通物流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如果在第一茬小龙虾上市时,国内道路能够保持畅通,充足的小龙虾供应或许不会对终端餐饮造成过大冲击。 但倘若届时道路交通依然不畅,那么养殖户手中的小龙虾可能无法及时上市销售,从而导致亏损。 这不仅会打击养殖户后续的养殖热情,还可能最终引发终端餐饮消费价格的上涨。 黄师傅进一步分析指出,虽然去年暖冬加上今年暖春,小龙虾出洞觅食的时间会比往年提前几天,但一般要到水温 15℃左右才会进入活动频繁期,目前尚未达到小龙虾大批量进食的阶段。 然而,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到 3 月底,届时物流、终端餐饮门店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那么今年的小龙虾养殖将会遭受 “重创”。
胡升翔也表示,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湖北的虾苗、早虾生意基本无望。 如果到 4 月中旬疫情仍未好转,那么第一茬小龙虾的收入也将化为泡影。 倘若疫情继续延续到 5 月份,那么整个湖北近 80% 的养殖户都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尽管形势严峻,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情况并非完全悲观。 养殖户黄师傅就指出,疫情对小龙虾养殖的实际影响,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多位当地养殖户也纷纷表示,湖北的小龙虾总产量与 2019 年相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已经构建起了小龙虾种苗生产、小龙虾饲料加工厂、成品小龙虾的加工厂、成品小龙虾的专门快递物流公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使得疫情不太可能对当地小龙虾养殖造成致命的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养殖模式创新也为小龙虾产业在此次危机中提供了一定的风险缓冲。 以潜江农民摸索出的 “虾稻共作” 模式为例,这种模式曾推动了整个潜江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并逐渐推广到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 虾农们的收入也从过去单一的种稻收入,转变为稻米和售虾的双重收入。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虽然名为 “虾稻共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虾农过于偏重 “虾” 的养殖,而相对轻视了 “稻” 的种植。
作为 “虾稻共作” 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沈师傅详细介绍说,所谓 “虾稻共作”,是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和谐共生、共同成长。 养殖户通过这种模式,一年能够养殖两茬虾,每亩的收入也从过去单一的稻米收入 1200 元大幅提升到四五千元。
在胡升翔看来,虽然短期内国内的小龙虾销售受阻,但从长远来看,其价格仍有可能 “很快会起来”。 一方面,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鸡、鸭等活禽正在被限售,其他野味又被国家禁售,而小龙虾虽然也曾传出寄生虫谣言,但实际上至今仍未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小龙虾与人的疾病存在关联,并且小龙虾在经过高温蒸煮后,体内寄生虫已被彻底杀灭。 另一方面,小龙虾作为一个备受欢迎的网红品种,国内民众对其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而且,由于湖北小龙虾产业受到疫情打击后,市场供应量将会减少,这反而会为安徽、江西等地的小龙虾产业崛起创造新的机遇。
这也意味着,像赵小辉这样渴望品尝物美价廉小龙虾的 “吃货” 们,在短期内实现这一愿望或许将成为一种奢望。 但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小龙虾产业在经历这场疫情考验后,有望在困境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周推荐阅读:最高涨 5 元 / 斤! 多地小龙虾价格复苏! 21 日湖北、江苏、湖南等报价
关注主编的抖音账号,即可获得最新的水产养殖资讯、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热点话题!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