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揭阳惠来:数字赋能养虾业智慧转型质效双升

2025-05-03人已围观

揭阳惠来:数字赋能养虾业 智慧转型质效双升

养殖基地内,智能感应装置与调控终端密布虾池,动态捕捉水体溶氧量、温度等7项核心参数,同步完成数据建模与异常预警。监测信息实时回传云端后,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实施远程投喂、排污等操作,彻底颠覆传统人工作业模式。

当水产养殖插上数字化翅膀,会激荡出怎样的产业变革?在惠来县仙庵镇四石村智慧化养殖基地,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开辟精准化、集约化发展新路径。

数字技术重构生产逻辑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决策

在占地130亩的数字化养殖车间,600余个养殖单元均配备智能调控系统。合作社负责人林洪豪介绍,该体系能24小时监测水体14项关键指标,当氨氮浓度超过0.2ppm或pH波动超出7.8-8.5区间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

"过去每天需4名技术员轮班巡查,现在通过手机端就能完成80%日常管理。"林洪豪现场演示中,养殖池溶解氧数值始终稳定在5mg/L以上,这得益于智能增氧机的毫秒级响应能力。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查需要2-3小时/次,智能系统每5分钟自动完成全池扫描。

智慧系统攻克养殖痛点

闭环管理提升存活率

针对南美白对虾抗病性弱的特点,基地创新应用循环水处理体系。海水经过三级过滤(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后重新注入养殖池,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下降至0.5%以下。配合恒温控制系统,池水温度波动控制在±0.3℃范围,为虾苗创造最佳生长环境。

在投喂环节,自主研发的精准饲喂系统实现三大突破:

- 投料误差率<2%

- 饲料转化率提升至1:1.15

- 日均节约人工12工时

"每尾虾平均体重从18g增至22g,规格整齐度提高35%。"技术员展示的对比数据表明,数字化管理使虾苗存活率稳定在92%以上,较传统模式提升27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带来效益飞跃

集约生产释放产能

36㎡标准养殖池现容纳2万尾虾苗,单位水体承载量达550尾/m3。通过环境精准调控,养殖周期从120天缩短至98天,年收获批次增至3.5季。当前基地亩产量突破1万斤大关,较传统模式提升近50%。

惠来县渔业部门数据显示,全县数字化养殖面积已扩展至2300亩,带动从业者人均增收4.8万元。作为粤东地区首个全数字工厂化养殖样板,该基地累计培训技术人员超300人次,推动周边12家养殖场完成智能化改造。

(注:应要求删除原文末段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内容,其他核心数据及技术参数均严格依据原文呈现)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