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动物界全系列无螯下目—龙虾科(一):生活习性(无螯下目龙虾属)
2025-03-08人已围观
动物界全系列无螯下目—龙虾科(一):生活习性
"《探秘无螯下目 — 龙虾科:独特的生活习性与奇妙的生命历程》
在广袤无垠的动物世界中,无螯下目 — 龙虾科(学名:Palinuridae)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作为甲壳亚门十足目腹胚亚目无螯下目中的重要一科,现存 12 属,其与蝉虾科亲缘相近,共同构成了无螯下目的奇妙生物群落。
一、形态特征:海洋中的巨型精灵
龙虾拥有着令人瞩目的形态,其头胸部粗壮而坚实,外壳坚硬如铠甲,色彩斑斓绚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品。 腹部相对短小,体长通常在 20~40 厘米之间,体重约 0.5 公斤,堪称虾类中的巨无霸。 然而,这还不是它们体型的极限,有些龙虾甚至能重达 5 公斤以上,被人们敬畏地称为 “龙虾虎”。
它们的身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显平扁,头胸甲高度发达,坚厚且布满棘刺,前缘中央那一对强大的眼上棘,犹如威严的卫士,守护着它们敏锐的视觉。 鳃室封闭,为其在海洋中的呼吸提供了稳定而高效的保障。 腹部较短而粗,后部优雅地向腹面卷曲,尾扇宽短有力,犹如一把精巧的船桨,在水中推动着它们前行。
龙虾的外骨骼坚硬且分节,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为其身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护。 胸博上生有五对足,其中一或多对常常变形为螯,这些螯大小不一,一侧的螯通常大于对侧者,成为它们捕食和防御的得力武器。 它们的眼睛位于可灵活活动的眼柄上,如同两个精密的探测器,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两对长长的触角,则像是灵敏的传感器,帮助它们探测周围的水流、食物和潜在的危险。
腹部修长,配备有多对游泳足,这些游泳足协同工作,使龙虾能够在水中灵活自如地游动。 尾呈鳍状,其独特的摆动方式与腹部的弯曲活动相结合,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龙虾的身体前进,让它们在海洋中穿梭自如,展现出优雅而矫健的身姿。
龙虾的附肢也别具特色,前三对胸足具爪,其中第一对足上的爪极长,宛如锋利的长剑,彰显着它们在海洋中的威严。 覆盖头部和胸博的背甲前方,有着明显的额剑或吻,这不仅是它们的标志性特征,也在其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与龙虾相似的海螯虾拥有不对称的螯,这是它们与龙虾在形态上的一个显著区别。 而大西洋龙虾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换壳这一神奇的现象,新换的虾壳起初又薄又软。 在加拿大,龙虾捕捞季节巧妙地错开换壳的夏季,以确保捕获的大多是硬壳龙虾,因为硬壳龙虾肉被认为是最美味且最有营养的,它们在换壳时会失掉一部分营养并吸收大量水分,但依然是消费者最健康的选择。
龙虾的自然颜色丰富多彩,从清新的蓝绿色到深沉的锈棕色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蓝壳或白壳的龙虾。 不过,无论它们原本的颜色如何,(除了白壳龙虾外)各种颜色的龙虾在煮熟后都会变成诱人的红色,而且不同颜色虾壳的龙虾在口感和味道上同样鲜美,这也为人们品尝龙虾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惊喜。
当人们品尝龙虾时,会发现其肉大体上为白色,但也会呈现出几种其他的颜色。 紧挨着龙虾肉的暗红色是雌龙虾珍贵的龙虾籽,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带有纹理的绿色部分是龙虾肝,其独特的风味深受许多人的喜爱,被认为是龙虾独特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经常出现的白色泡沫状物质则是龙虾的脂肪及血液,这些看似奇特的部分同样是可食用的,充分展现了龙虾全身是宝的特质。
曾经,由于在龙虾的内脏中发现过龙虾壳,龙虾被误认为是同类相食的生物。 但实际上,这些虾壳是龙虾在换壳过程中吃下的自己丢弃的旧虾壳。 龙虾虽然属于食腐动物,但它们对新鲜食物有着明显的偏好,包括鱼、螃蟹和海胆等,这些美味的食物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维持着它们在海洋中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龙虾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牙齿并不长在嘴里,而是长在胃里,这种独特的生理结构让人们对龙虾的消化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而且,有趣的是,简单地把龙虾倒过来让其背部朝下几分钟,就能让龙虾进入一种类似睡觉的状态,一些人还喜欢在煮龙虾前这么做,这也成为了龙虾生活中的一个小趣事。 同时,龙虾在脚部也拥有味道识别器官,除了嘴部,它们能够通过脚部的味蕾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味道,这进一步增强了它们在海洋中觅食和生存的能力。
二、生活习性:顽强的生存智慧
(一)强大的适应能力
龙虾的适应能力堪称一绝,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水渠还是水田,它们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甚至在一些鱼类都难以存活的恶劣水体环境中,龙虾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它们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尤其强大,在水体缺氧的紧急情况下,龙虾不仅能够机智地爬上岸来,还能巧妙地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进行呼吸,从而维持生命的延续。 这种独特的生存技能使得龙虾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水域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龙虾耐低氧能力较强,即使在水体缺氧的极端环境下,它们也能够凭借着坚韧的毅力爬上岸进行鳃呼吸,以确保自身的生存。 其生存的水质 pH 值范围在 5.8~9 之间,在溶氧低于 1.5mg/L 的低氧环境下,龙虾仍能正常生存,不过正常生长则要求溶解氧在 3ml/L 以上。 龙虾具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它们喜爱新水活水,总是逆水上溯,并且喜欢集群生活。 在养殖池中,常常可以看到它们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仿佛在热烈地欢迎新鲜水流的到来。 下大雨天,这些聪明的虾儿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巧妙逃逸,而当水中环境不适时,它们也会果断地爬上岸边栖息。 因此,为了防止龙虾逃脱,养殖场地必须配备坚固的防逃围栏设施,以确保它们在安全的范围内生长和繁衍。
(二)多样的进食方式
龙虾的食性极为繁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贝类、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以及各种鱼、虾的尸体甚至同类尸体,都在它们的美食清单上。 它们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表现出极大的喜爱,展现出不挑食的好胃口。 在生长旺季,在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众多的水表面,常常可以观察到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地划动水,将水面藻类熟练地送入口中,这表明龙虾具有很强的觅食能力,甚至能够巧妙地利用水中的藻类资源。
龙虾属于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其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稍有差异。 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依靠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在生命的最初阶段获得充足的能量支持。 之后不久,它们便开始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壮大,它们的食物范围也逐渐扩大,开始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 成年龙虾则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同时也会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水草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等美味佳肴。 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成虾则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植物碎屑,这样的饮食搭配能够满足龙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确保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独特的掘洞习性
生存环境的影响: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中,龙虾打洞的现象较为频繁,它们似乎在努力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空间;而在硬质土中,由于挖掘难度较大,龙虾打洞的数量相对较少。 当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时,龙虾洞穴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因为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得它们无需过多地依赖洞穴来躲避危险。 然而,无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会明显增多,这是它们为了繁殖后代而做出的本能行为,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栖息之所。
掘洞深度与速度:龙虾掘洞的深度是衡量其生存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对 35 例克氏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发现,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 50~80 厘米之间,约占测量洞穴的 70% 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甚至超过 1 米,其中最长的一处洞穴达到了惊人的 2.1 米。 通常情况下,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 1 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 龙虾的掘洞速度相当快,尤其是当它们被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时,这种速度更为明显。 在大丰龙虾试验地中,研究人员放入龙虾后经过一夜观察发现,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已经超过 30 厘米,展现出了它们惊人的挖掘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洞穴位置的选择: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较多,但由于水位的自然变化,洞口常常会高出或低于水平面。 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一般在水面上下 20 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这是它们根据水流、温度和食物资源等因素综合做出的选择。 不过,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十分严格,在试验基地中,无论是水上池埂、水中斜坡,还是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可能发现龙虾的洞穴,这也反映了龙虾在生存环境选择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隐秘的底栖生活
龙虾喜欢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这些地方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藏身之所,使其能够躲避天敌的追捕和外界的干扰。 它们昼伏夜出,不喜强光,遵循着自然的生物钟规律。 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它们大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静静地休息,很少活动,仿佛在积蓄能量。 而傍晚太阳下山后,它们便开始活跃起来,纷纷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找配偶,此时的它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若受到惊吓,它们会迅速逃回深水中,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和对环境的熟悉,瞬间消失在黑暗的水域中,确保自身的安全。 龙虾多喜爬行,不擅长游泳,它们在觅食和活动时总是稳步向前爬行,而当受惊或遇敌时,则会迅速向后弹跳躲避,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它们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自己的生存。
(五)好斗的性格特征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夺栖息洞穴等资源时,往往会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的现象。 这种竞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优势。 不过,龙虾幼体的再生能力很强,当它们损失部分肢体后,能够在第 2 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经过几次蜕皮后就会基本恢复,尽管新生的部分可能比原先的要短小一些,但这仍然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保护性适应机制,使得龙虾在面对外界伤害时能够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生存的几率。
(六)严格的水温要求
龙虾生长适宜的水温为 24~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它们的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生长速度也最快。 当温度低于 20℃或高于 32℃时,生长率会明显下降,水温 15℃以下时,幼体的成活率极低,这对龙虾的生存和繁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饲养水域的昼夜温差不能过大,对于幼虾来说,昼夜温差最好不要超过 3℃,成虾则不要超过 5℃,否则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沿岸地区,由于气候相对温暖,龙虾一般均能自然越冬。 但为了防止较大寒潮的袭击,养殖户们通常会将越冬成虾放在较深的养殖池中,并在养殖池西北角搭挡风墙或防寒棚,为龙虾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越冬环境,确保它们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季节,迎接来年的生长和繁殖。
(七)适宜的 pH 值范围
龙虾适宜的 pH 值范围为 5.8~9,在这个酸碱环境中,它们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然而,在繁殖孵化期,龙虾对 pH 值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保持在 7.0 左右,同时溶氧量要达到 3mg/L 以上,这样才能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尽管龙虾的抗逆力很强,能够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轻度工业废水以及农药施用地区的田沟、渠道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长期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中健康生存。 为了确保龙虾的养殖效益和生态平衡,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适宜的酸碱度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八)神奇的蜕壳与生长
龙虾的生长是通过蜕壳这一神奇的过程来实现的。 蜕壳后的新体壳在 12~24 小时后会逐渐硬化,为龙虾提供新的保护。 在水温 25~30℃的理想条件下,经过 6~8 个月的精心饲养,龙虾的体重可达 60~150 克,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态势。 龙虾生长总的趋势呈现出一个倒 u 字形的曲线:从孵化后到体重 20 克这一阶段内,生长速率呈加速度增长,仿佛是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奋力冲刺;在达到 50~100 克的阶段,其生长的速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而超过这个阶段后,生长速率便逐渐呈下降的趋势。 蜕皮分为长蜕皮和生殖蜕皮两种类型,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就会进入第 1 次蜕皮,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长,这是为了适应身体的快速发育,属于生长蜕皮。 从幼体到成体,龙虾共蜕皮 11 次,每一次蜕皮都是它们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雌虾性成熟后便开始生殖蜕皮,此后每次交配产卵前都要进行生殖蜕皮,这是为了保证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深海中的龙虾通常都能活到 100 岁左右,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壳和生长,见证了海洋的沧桑变迁,成为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长寿传奇。
三、繁殖习性:生命的延续之歌
(一)巧妙的雌雄鉴别
龙虾雌雄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特征,人们可以轻松地鉴别它们的性别。 首先,同龄亲虾个体中,雌虾通常比雄虾体型更大,这是因为雌虾需要承担孕育后代的重任,较大的体型能够为繁殖提供更多的能量储备。 其次,体长相近的亲虾,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这些粗壮的螯不仅是雄性龙虾的象征,也是它们在求偶和争夺配偶过程中的有力武器。 此外,雌虾的第 1 腹肢退化,显得很细小,第 2 腹肢正常;而雄虾的第 1、2 腹肢变成管状,较长,为淡红色,第 3、4、5 腹肢为白色,这些独特的腹肢形态是雌雄之间在外形上最明显的鉴别性特征,为龙虾的繁殖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二)成熟的生命阶段
在天然环境中,龙虾一般在 6~12 个月龄时达到性成熟,此时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通常在 30~100 克之间。 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环境相对稳定,食物资源充足,龙虾的生长速度加快,一般 6 个月左右就可达性成熟。 同龄亲虾中,通常雄虾个体比雌虾稍大,这可能与它们在繁殖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竞争策略有关。 在同池塘饲养的龙虾群体中,雌雄性比接近 1:1,这种相对平衡的性别比例有助于龙虾种群的稳定繁衍,确保了物种的延续和发展。
(三)浪漫的交配季节
龙虾的交配季节一般在 4 月下旬到 7 月,其中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 5 月,这个季节仿佛是龙虾的爱情季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交配时,雌虾会仰卧在水底,展现出一种温柔的姿态,雄虾则会迅速就位,用螯足紧紧钳住雌虾前螯,步足稳稳抱住雌虾,然后将交接器小心地插入雌体,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交配时间通常持续 10~30 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龙虾们完成了生命的传承使命。 研究人员在实验里和市场最早观察到抱卵虾的时间分别为 5 月 28 日和 6 月 4 日,随着时间的推移,8 月份以后雌虾群体开始大量抱卵,这标志着新生命的孕育开始。 到了 9 月以后,就有稚虾陆续孵出,这些稚虾如同海洋的新希望,为龙虾家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四)繁衍的生命奇迹
龙虾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当水温升至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