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水产种业」珠海长丰:现代化家庭式对虾种苗场初长成(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

2025-01-14人已围观

「水产种业」珠海长丰:现代化家庭式对虾种苗场初长成

"《水产种业:珠海长丰 —— 从坎坷创业到现代化家庭式对虾种苗场的崛起之路》

在广袤的中国水产行业版图中,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曾经是众多水产养殖户的普遍选择。 千千万万的养殖户们,大多靠着夫妻二人携手创业、全家老小共同经营的方式,在这片领域里辛勤耕耘,努力谋求生计。 然而,在广东珠海,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 “家庭农场” 脱颖而出,那便是长丰种苗场,也就是珠海市斗门区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种苗场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凭借着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与执着追求,一步步发展壮大,已然成为珠三角地区举足轻重的对虾种苗场之一。

在这个别具特色的农场里,呈现出一幅家族齐心、共同奋斗的和谐画面。 父亲叶佳担任董事长一职,儿子叶振彪则挑起了总经理的重担,除了少数几位外请的工人帮忙打理日常事务之外,其他家庭成员也都在种苗场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大家齐心协力为种苗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长丰种苗场一路走来,荣誉加身,这些荣誉见证了它不断迈向现代化、规范化的坚实步伐。 2016 年,它成功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同时还荣获珠海市斗门区首批 “家庭农场” 认证;2018 年 8 月,顺利通过评审,拿下 “广东省级水产良种场” 资格;同年 12 月,又凭借过硬的实力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核,成为备受瞩目的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叶家父子及其团队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一、“坎坷” 创建种苗场 —— 叶佳的逐梦之旅

说起这个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父亲叶佳无疑是最大的 “功臣”。 叶佳出生于 1961 年,身上有着那一代 “60 后” 所共有的优秀品质 —— 勤劳刻苦、善于钻研且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拼搏精神,驱使着他在种苗场创建的道路上一次次勇敢尝试,哪怕历经重重困难,也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最终让长丰种苗场如同一朵经历风雨洗礼后绚烂绽放的花朵,迎来了属于它的绚丽彩虹。

近日,叶振彪在与《海洋与渔业》记者的交谈中,缓缓道出了家族那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创业史。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上午,长丰种苗场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而挂在虾苗场门口那块崭新的 “省级水产良种场” 牌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种苗场一路走来的荣耀与不易。

叶振彪的老家位于广东省廉江市龙营围附近,廉江市作为有着 “中国对虾之都” 之称的湛江市的一个县级市,在水产养殖领域起步较早,有着浓厚的养虾氛围。 叶佳作为我国南方最早一批涉足养虾行业的工人之一,早在 1987 年,便进入了当地的国营养殖场。 起初,他只是一名负责投料的普通工人,每日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着养殖池里的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等品种。 但叶佳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做好手头的基础工作,他怀揣着对养虾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在虾苗场里用心地向专家们请教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悟性,逐渐掌握了虾苗孵化的全部流程。

掌握了一定技术后,叶佳怀揣着满腔热情回到老家开始进行养殖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将孵化和养殖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8 年左右,叶佳凭借着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勇气,大胆地在廉江龙头沙承包了一个虾苗场,开启了自己的首次创业之旅。 在那里,他一干就是好几年,虽然付出了诸多努力,但或许是受限于当地的一些客观条件,他总觉得廉江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不利于种苗场的长远发展,于是毅然决定离开,辗转来到了珠海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

来到珠海后,叶佳并没有一帆风顺。 他先是自己开办虾苗场,然而创业之路布满荆棘,首次尝试便遭遇失败。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进入当地的水产企业,从一名技术员做起,继续积累经验、沉淀自己。 就这样,在经历了多次的起起落落之后,直到 2004 年,叶佳终于正式成立了长丰水产种苗场,为自己的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后的 2008 年,为了让种苗场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他又进一步成立了珠海市斗门区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长丰种苗场发展的新篇章。

二、建 “不怕台风” 的种苗场 —— 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在叶佳这一路走来的数次创业经历中,有一段记忆尤为深刻,那便是发生在 1995 年的事情。 那一年,他承包了一个小型虾苗场,主要从事罗氏沼虾苗的孵化工作。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佳感慨万千:“那时候,虾苗养得特别好,每一只虾苗都活力满满,整个虾苗场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打破了所有的美好,龙卷风导致供电、供氧系统全部瘫痪,尽管我们想尽了办法去补救,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那次创业以亏本告终,实在是太可惜了。 ”

其实,在正式成立长丰种苗场之前,叶佳除了在水产企业做技术员之外,还先后三次自主创业开办虾苗场,然而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遭遇亏损,这使得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回到水产企业打工,重新积攒资金和经验。 虽然这些失败的经历让他在经济上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也为他后续成立长丰虾苗场积累下了无比宝贵且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这诸多的经验教训中,除了不断精进自己过硬的养殖技术之外,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成为了他创办虾苗场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方面。 叶佳坦言:“之前的很多次创业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那些毫无预兆、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造成的,每一次都让我损失惨重,那种挫败感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

不过,正所谓 “吃一堑,长一智”,叶佳从过往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做足了功课。 在近年来强台风 “天鸽”“山竹” 等肆虐来袭之时,长丰种苗场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 “坚不可摧”。 叶振彪回忆起台风 “天鸽” 来袭时的场景,依然印象深刻:“那次台风‘天鸽’重创了珠海,整个城市大面积停电,一片狼藉。 当时有很多领导下来巡查受灾情况,当他们来到我们长丰种苗场时,却惊讶地发现种苗场的办公室里空调还在正常运转,网络也保持畅通,一切都井然有序,仿佛台风根本没有来过一样。 ” 原来,长丰种苗场配备了功率较大的发电机,并且在台风来临之前,就早早地做好了周全的防风等应对措施,所以即便在如此极端的天气条件下,种苗场的正常运转也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那次台风过后,长丰种苗场的损失主要集中在窗玻璃之类的小问题上,所有损失加起来还不到 3000 元,这与其他那些在台风中遭受重创的种苗场、养殖场相比,简直让人觉得有些 “不可思议”,也让同行们对长丰种苗场的防灾能力刮目相看。

三、打造种业 “长丰”—— 立足当下,铸就辉煌

2004 年,时年 43 岁的叶佳正处于人生中稳打稳扎、厚积薄发的阶段,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谨慎地成立了长丰种苗场,自此开启了稳步向前发展的征程。

如今,长丰种苗场已然在珠三角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众多养殖户信赖的合作伙伴。 它坐落在珠海市国家农业科技园 —— 鹤洲北垦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得天独厚。 长丰种苗场的业务范围广泛,主要从事水产种苗生产、引进试验养殖新品种等工作,尤其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合作方面成绩斐然,双方携手共同推广 “南海 1 号”“南海 2 号” 斑节对虾新品种,为这两个优良品种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

目前,长丰种苗场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涵盖了人工繁殖、虾苗养殖以及市场开拓运作等各个关键环节,为种苗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硬件设施方面,鹤洲北基地配备了完善的孵化培育设备,拥有面积达 13000 平方米的孵化基地,高标准的示范养殖塘面积达到 110 亩,而且合作试验养殖塘更是超过了 10 万亩,其苗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海水养殖地,产品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和认可。

除此之外,长丰种苗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堪称行业典范。 据介绍,该公司与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完成的 “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 项目荣获 2016 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们科研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长丰种苗场在种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截至 2019 年,公司已经拥有发明专利 2 项、实用专利 7 项,彰显了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公司的技术团队阵容强大,拥有高级工程师 5 人、中级工程师 1 人、初级工程师 1 人以及中级水产病害防治员 17 人,这些专业人才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技术力量,为种苗场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养殖技术难题和市场变化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细数着长丰种苗场一路走来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叶振彪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这些成绩不仅是对他们家族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长丰种苗场未来继续蓬勃发展、铸就更大辉煌的坚实基础。 相信在叶家父子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长丰种苗场必将在水产种业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廖静"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