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安康问题冻虾全部追踪到位! 农贸市场咋逛? 官方解答来了(安康冻肉批发)
2025-01-26人已围观
安康问题冻虾全部追踪到位! 农贸市场咋逛? 官方解答来了
"标题:《安康问题冻虾全面追踪有果,农贸市场安全指南来袭》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食品安全尤其是进口冻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安康市在这场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保障的战役中,展现出了严谨高效的应对措施和成果。
安康问题冻虾全部追踪到位,兴安市场所有人员检测为阴性
记者于 8 月 16 日上午召开的厄瓜多尔问题冻虾产品追踪管控情况汇报会上了解到,安康市兴安市场在休市后,迅速且全面地开展了规范消毒消杀工作,全力保障市场环境的安全。 令人欣慰的是,流入安康市的问题冻虾已被全部精准追踪到位,这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排查与追踪,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确保了问题冻虾的流向清晰可查。 同时,兴安市场所有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让市民们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在完成终末消杀后,市场将于明日(8 月 17 日)正常开市,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截至 15 日 18 时,流入安康市已销售的问题冻虾共 19 件零 8 盒,这些冻虾如同隐藏的 “定时炸弹”,但在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已全部被追踪到其去向,对于未食用的部分则全部进行了妥善封存,防止其流入市民的餐桌,引发潜在的健康风险。 不仅如此,累计追踪到冻虾的直接接触者 33 人,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已落实集中隔离 20 人,居家隔离 13 人,并对他们实行了严格的健康管理,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截至 15 日 24 时,安康市汉滨区累计开展社区排查 27.56 万人,利用大数据信息排查 36.26 万条,其他县区也同步积极开展排查工作,累计排查人数高达 110.4 万人。 这庞大的排查数据背后,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市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们不辞辛劳,逐户走访、逐个排查,只为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对安康兴安市场所有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累计采样 1889 份,经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同时采集环境样本(包括冰渣、海鲜、外包装、案板、冰箱、操作台、称量器具、存放用篮等)926 份,结果也全部阴性,这些详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兴安市场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扎实工作成效,也为市场的重新开市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此前,多地紧急通报 9 地 10 起进口冻品检出新冠病毒
8 月 13 日,陕西省疾控中心报告称在对西安市莲湖区方欣海鲜市场海鲜产品采样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个批次的进口厄瓜多尔冻白虾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进口冻品安全的担忧。 回顾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14 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排查情况。 通报称,截至 13 日 20 时,相关 4 个市共排查追溯检测密切接触人员样本 5079 人份,厄瓜多尔冷冻生南美白虾外包装及外环境样本 1360 份,结果均为阴性,这一排查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紧张情绪,但也让我们意识到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这是 7 月以来,短短 41 天内我国第 10 次报告在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及表面样本上检出新冠病毒,这一系列事件让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问题备受瞩目。
7 月 3 日,福建厦门,3 批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拉开了 7 月以来进口冻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序幕,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进口冻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7 月 3 日,辽宁大连,3 批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同一天不同地区的类似事件,凸显了问题的普遍性,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口冻品的监管力度。
7 月 14 日,江西萍乡,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地区,都面临着进口冻品可能携带病毒的风险。
7 月 14 日,重庆沙坪坝区,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些频繁出现的检测阳性事件,让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冻品时更加谨慎。
7 月 16 日,云南,3 份冻南美白虾包装箱外表面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说明病毒可能不仅仅存在于集装箱内部,外包装也有可能成为病毒的 “藏身之所”。
7 月 23 日,辽宁大连,凯洋海鲜冷库食品、加工车间、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环境的多份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在于病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外包装,而是扩散到了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环境中,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8 月 11 日,山东烟台,3 家企业进口同一外籍货船的冷冻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提示我们在进口源头方面,需要加强对货船和供应商的监管。
8 月 12 日,安徽芜湖,1 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餐饮店作为食品的终端消费场所,一旦进口冻品携带病毒,将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
8 月 12 日,深圳龙岗,经省市疾控部门复核,1 份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检测出新冠病毒,这表明不仅仅是厄瓜多尔的冻品,其他国家的进口冷冻食品也存在风险。
8 月 13 日,陕西西安,方欣海鲜市场 1 份厄瓜多尔进口的冻白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进口冻品的安全问题以及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否足够完善。
能否干脆暂停进口冷冻食品?
面对不断出现的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情况,有人提出了干脆暂停进口冷冻食品的想法。 然而,这一想法虽然看似能够直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弊端。
一方面,进口食品在我国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进口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可观。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 484.1 万吨,水产品进口量 626.5 万吨,这些进口食品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为了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 2020 年 1 至 6 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 475 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 73.5%,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进口食品在保障国内市场供应方面的重要性。 如果贸然暂停进口冷冻食品,可能会导致市场供应短缺,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
另一方面,尽管不时有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但从实际情况看,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概率仍然是极低的。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此前介绍,截至 7 月 7 日,包括浙江、云南、河南、山东、宁夏等地上报的近 6 万份食品等样品中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综合来看,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2020 年 8 月 15 日,广州市民出行预防措施充分,在肉菜市场等有近距离接触的场所都 “戴好口罩不放松”。 从全国海关风险监测数据来看,截至 7 月 11 日,全国共抽样检测样本 227934 个,其中只有 5 个阳性,这进一步证明了进口冷冻食品整体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作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近期以来,全国海关进一步严格口岸检验检疫,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风险监测,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透露,海关总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 由此可见,目前因为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而暂停进口,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另一方面,一概禁止进口,甚至可能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所以我们需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进口冷冻食品的疫情风险。
农贸市场怎么逛? 小龙虾怎么吃? 国家卫健委解答来了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农贸市场购物以及食用小龙虾等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为民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实用的指南。
如何预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的《关于对食品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相关提示》中明确指出,消费者确保食品安全需要遵循以下一般性要求:
保持清洁:这是预防食品污染的基础。 餐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卫生常识,但在疫情期间,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而且在准备食品期间也要经常洗手,避免手上携带的病菌污染食物。 准备食品的场所和设备要保持清洁,定期擦拭和消毒台面、厨具等,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制备和存放食品场所要做好防蝇虫、防鼠工作,因为这些害虫可能会携带各种病菌,污染食品。
生熟分开:处理食材应保证生熟分开,这一点至关重要。 处理生肉、水产品要有专门的砧板、菜刀等厨具,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处理后要及时清洗并洗手,防止残留的病菌传播。 使用包装袋、器皿来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在冰箱中要分层存放,生的食物放在下层,熟的食物放在上层,防止生食物的汁液滴落到熟食物上。 特别要注意,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周围环境,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烧熟煮透:烹饪时保证食物彻底烧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和水产品。 这些食物如果没有熟透,可能会携带细菌和病毒,食用后容易引发疾病。 吃剩的饭菜在确定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这样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保障食品安全。
保持食品的安全温度:夏秋季节的高温天气易导致食物加速腐烂变质,建议少量多次制备食品,即做即食,尽量不吃剩菜剩饭。 如有必要,吃剩的饭菜要及时放入冰箱储存,但要注意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存放,因为冰箱虽然可以延缓食物变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细菌生长。 冷冻食物不要长时间在室温下化冻,可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化冻或用微波炉化冻,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这些粮食可能含有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不吃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因为这些动物可能是因为患病死亡,食用后可能会感染疾病。 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这些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可能不符合卫生标准。 喝清洁的饮用水,使用清洁的水清洗和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防止水源性污染。
洪涝灾害后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期间,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性要求以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洪涝灾害过后,尤其注意对水淹后的厨房和厨具及时清洗和消毒。 洪水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污染物,淹没厨房和厨具后,会留下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不及时清洗和消毒,很容易污染后续准备的食物。
二是洪涝灾害过后,尤其要注意不可食用经过洪水浸泡后霉变、腐烂的粮食、肉禽、果蔬和其他食品。 这些食品已经被洪水污染,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是不喝生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 生水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烧开后可以杀死这些病原体,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消费者在农贸市场注意事项
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农贸市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尽量不要去人流多的地方购物,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停留,与他人保持至少 1 米的安全距离,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
要购买新鲜的食品:新鲜的食品营养价值高,而且受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选择外观、色泽、气味正常的食品,避免购买有异味、变质或过期的食品。
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我们的手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物品,可能会沾染病菌,触摸口眼鼻会增加病毒进入人体的机会,所以要养成勤洗手、不随意触摸面部的好习惯。
没有定型包装的熟食品要重新加热后食用:熟食品在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重新加热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确保食品安全。
小龙虾的消费提示
从正规渠道购买:从正规的农贸市场、超市或电商购买鲜活小龙虾,这些渠道的小龙虾来源相对可靠,质量有保障。 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或野生小龙虾,野生小龙虾可能生活在污染的水域,体内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和寄生虫,食用后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在正规场所消费: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馆就餐并索要发票或收据。 这样可以保证餐馆的经营符合卫生标准,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可以有据可查。
烹饪前清洗干净:小龙虾鳃里的脏物要清除干净,最好把鳃剪掉,虾壳和虾爪根部要用刷子刷洗干净,这样可以去除小龙虾身上的泥沙、细菌和寄生虫,保证食用安全。
一定要烧熟煮透,应避免一次过量食用:小龙虾可能携带细菌和寄生虫,烧熟煮透可以杀死这些病原体,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避免一次过量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如果进食小龙虾后 24 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酱油(茶)色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这些症状可能是食用小龙虾后引发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疾病的表现,及时就医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注意事项
为避免和预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疫情期间特别强调食品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做好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和设施的卫生消毒。 食品从业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立刻离岗就诊并报告,千万不能带病从业。 对于集体食堂、餐馆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除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帽)、口罩,还要勤洗手(接触食物前、加工食物前及加工过程中接触其他物品、便后等都要洗手);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公共接触物品(如水龙头、门把手、冰箱冰柜、各种电器开关按钮等)表面,保持食物加工操作间接触台面、刀板等加工器具和容器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厨余垃圾。 农贸市场食品从业人员要避免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长时间敞开放置,防止灰尘、飞沫等污染食品,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来源|华商网综合
编辑|华宝
审核|麦子
总之,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阶段,无论是政府部门对问题冻虾的追踪管控,还是国家卫健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答,都旨在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