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博兴县乔庄镇:白对虾养殖盐碱地上发展起来的黄河流域富民产业

2025-01-28人已围观

博兴县乔庄镇:白对虾养殖盐碱地上发展起来的黄河流域富民产业

"标题:《博兴县乔庄镇:盐碱地上崛起的白对虾养殖致富传奇》

在中华大地广袤的版图上,黄河如一条巨龙奔腾不息,其拥河而居的独特地理位置,不仅孕育出了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更是催生出一个个令人瞩目的致富产业,博兴县乔庄镇便是这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踏入乔庄镇,那成方连片的虾池着实令人震撼,一眼望去,1.2 万个养殖虾池星罗棋布,铺开了足足 3.5 万亩的养殖面积,这般壮观的景象,让 “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 的称号当之无愧。

10 月 29 日,“黄河时代 滨州答卷” 采访团走进了这座充满生机的乔庄镇,在那美丽宜居的环境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白对虾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在采访现场,博兴县乔庄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中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他自豪地对记者说道:“我今年养了 8 个池塘,纯收入就达到了 13 万多呢。 ” 紧接着,李志中又回忆起往昔,感慨地介绍道:“在养殖基地建设以前啊,这里到处都是长芦草,土地十分贫瘠,基本没什么收成,种啥都不大长东西。 可自从养殖基地建立起来之后,情况就一年比一年好啦,咱老百姓的收入也是逐年攀升,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

如今在乔庄镇,养殖户们的收益颇为可观,平均亩纯收入能达到 1.5 万元,有的甚至最高可达 6 万元。 这片曾经的低洼盐碱地,已然华丽转身,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致富聚宝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乔庄镇开启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说起。

时光回溯到 2001 年,乔庄镇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沿黄的低洼盐碱地,展开了集中连片的整理与开发,大胆地尝试养殖南美白对虾。 历经近 20 年的砥砺发展,这里的白对虾产业从最初的虾苗淡化、饲料供应,到病害防治、产品销售,再到冷储加工,整个产业链条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已然成为了乔庄镇的主导产业,更是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镇的养虾户多达 3200 余户,超千亩的大型水产基地就有 11 个。 这里的白对虾养殖产量相当可观,平均亩产可达 500 公斤,最高亩产更是突破了 2000 公斤,年产量高达 2 万吨。 在产业配套方面,乔庄镇也有着强大的支撑体系,拥有虾苗淡化企业 36 家,这些企业的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了 20 亿尾之多;渔业投入品经营业户有 260 余家,为养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还有水产品加工企业 2 家,其年存储能力达 3000 吨,并且有 1 家年生产能力 20 万吨的饲料企业。 凭借着如此完善且强大的产业布局,乔庄镇已然成为了北方最大的白对虾淡化标粗基地,真正实现了白对虾养殖的产业化发展。

然而,乔庄镇白对虾养殖的产业化,绝不仅仅局限于庞大的养殖规模,更体现在其对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之上。 自 2017 年以来,乔庄镇在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集成创新,创立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内陆盐碱地 “135” 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对于这一独特的 “135” 养殖模式,李志中向记者详细地解释道:“所谓的‘135 养殖模式’啊,就是虾苗先在育苗场进行为期 10 天的淡化处理,接着转移到大棚里再淡化 30 天,最后才放到虾池中养殖 50 天到 60 天呢。 ”

正是得益于这一创新的 “135” 养殖模式,乔庄镇的白对虾养殖迎来了诸多利好。 它有效地增加了全年适温养殖期,让白对虾在更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从而提高了生长速度和品质;同时,能够巧妙地规避虾病集中暴发期,大大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风险,保障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提高了养殖成功率和虾苗回捕率,避免了养虾户以往选苗时的盲目性,使得虾苗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而且缩短了外塘养殖期,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对自身环境的污染,让整个养殖生态更加健康可持续。 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势叠加,对虾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养殖户们在各方面的效益也都达到了最大化。

乔庄镇坚持生态养殖、规范养殖以及二茬分级接续养殖的理念,充分彰显了独具特色的地域优势,也造就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这里,纵横交错的渠网如同大地的脉络,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源输送到各个虾池之中,富泽了这片曾经荒芜的热土沃地,为白对虾产业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乔庄镇的白对虾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量占到了山东省的四分之一,构建起了产值高达 10 亿元的虾业链条,每年虾苗的淡化量更是达到了 20 亿尾,并且全国最大的优质白对虾一代苗培育基地也在这里落地生根。 产业兴旺了,虾农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富裕了,“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 的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成为了黄河流域一道亮丽的富民产业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也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来源:鲁网"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