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江苏推广脊尾白虾多层级绿色养殖(脊尾白虾的养殖要点)

2025-01-28人已围观

江苏推广脊尾白虾多层级绿色养殖

"《江苏推广脊尾白虾多层级绿色养殖》

马珍韫

在江苏的水产养殖领域,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凭借其专业的科研力量,精心构建起了脊尾白虾绿色养殖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众多极具实际应用价值的绿色养殖高效技术,为江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脊尾白虾养殖在江苏沿海地区已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池塘单养模式,还是鱼虾蟹贝混养模式,特别是在秋冬季养殖时,它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 其产量在江苏的海水经济虾类品种中,仅次于南美白对虾,足见其在当地水产养殖产业中的分量之重。

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特色水产)项目更是将脊尾白虾列为其中一个重要品种,围绕它深入推进绿色养殖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 该项目旨在加强农科教推协同,通过精心组织省内水产相关科研单位、推广机构以及经营主体,共同开展重大技术的协同推广,从而为脊尾白虾产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的技术支撑,助力这一产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介绍道,江苏省的脊尾白虾产业规模颇为可观,其产量占到了整个全国的 80%,而且这一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然超过了 20 年。 在这 20 多年的养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脊尾白虾的种质退化现象。 具体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一,商品规格越来越小,以往个头较大的脊尾白虾变得愈发小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价值;其二,它的抗病性明显不如从前,在养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各类病菌的侵袭,导致养殖户面临的养殖风险增大;其三,抗逆性也越来越差,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稍微遇到一些不利的环境因素,比如水温、水质的波动等,就可能影响其生长和存活。

面对这些难题,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启东庆健水产公司展开紧密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科研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选育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脊尾白虾个体,其颜色呈现为红色,这一品种经过层层严格审核,获得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功拿到了新品种证书,被命名为脊尾白虾 “科苏红 1 号”。 这一新品种的出现,为改善脊尾白虾种质退化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养殖户们提供了更优质的养殖品种选择。

在脊尾白虾的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无疑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应对这一情况,科研人员开展了生态防控的研究,并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主要做法是在同一个养殖池子里,放养一定数量的杂食性鱼类,或者是肉食性鱼类。 这些鱼类在池子里会摄食虾类,但它们有着独特的 “选择偏好”,只是摄食那些病虾或者死虾。 这种看似简单的摄食行为,实则意义重大,它巧妙地对整个虾池中的病害防控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减少了病菌在健康虾体间传播的风险,有助于维持虾池内的生态平衡,保障脊尾白虾能够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展望未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现代农业(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有着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 在进一步加快推进 “脊尾白虾多层级绿色养殖” 模式推广的同时,还将聚焦于包括脊尾白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养殖品种的多项关键技术支撑工作。 例如,针对养殖尾水净化治理,致力于使其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水域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各类养殖疾病的深入研究,以便能够提前预警、精准防控,降低养殖户因疾病造成的损失;积极开展种质收集工作,不断丰富和优化虾类的种质资源库,为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奠定基础。 通过这些努力,旨在为广大渔民提供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以及优质全面的技术服务,助力江苏的水产养殖业能够在绿色、可持续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