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大家可能对小龙虾的力量一无所知(小龙虾的弱点)
2025-01-30人已围观
大家可能对小龙虾的力量一无所知
"《小龙虾:看似美食背后的生态 “危机”,你了解吗? 》
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一则消息总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近日,《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发布,就让克氏原螯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小龙虾)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它被列入 Ⅱ 级严重入侵类的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网络上刷屏。 许多媒体更是借此发起了趣味十足却又引人深思的投票,像 “你最想把哪个外来入侵物种吃成濒危物种? ”“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小龙虾? ” 之类的话题,引得网友们纷纷参与互动。 小龙虾作为夏日备受青睐的美食,常出没于大街小巷的餐桌之上,也因此被不少网友调侃为 “史上最惨入侵物种”。 然而,在这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小龙虾入侵所带来的诸多灾难,实则不容我们有丝毫忽视。
说起小龙虾,它的身世可要追溯到遥远的北美墨西哥湾一带,那里是它的原产地。 时光回溯到 20 世纪初,当时的国际贸易正逐渐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小龙虾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启了它的 “全球之旅”。 起初,它是作为牛蛙饲料被引进到日本的,与此同时,那些穿梭于各大洋的货轮,其压舱水也在不经意间成了小龙虾 “搭便车” 的工具,将它们带往了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小龙虾之所以能在众多入侵地迅速站稳脚跟,甚至 “鸠占鹊巢”,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这和它自身的习性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它习性凶猛,在水域中就如同一个 “小霸王”,凭借着强大的捕食能力,对本土的其他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 而且它的繁殖能力极强,短时间内就能繁衍出大量的后代,再加上对不同环境有着较高的适应度,无论是水质、温度等条件如何变化,它都能较好地生存下来。 也正因如此,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 100 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其破坏力可见一斑。
小龙虾在各地 “兴风作浪” 的种种表现
对本土生物的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龟类专家组委员闻丞介绍说,小龙虾的入侵,就好比是在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硬生生地增加了一个极具杀伤力的捕食者。 它对本土虾类的威胁尤为显著,例如我国本土的东北黑鳌虾,原本在自己的分布区内有着稳定的生存空间,可自从小龙虾入侵后,在其分布区南部,东北黑鳌虾被挤压得几近消亡边缘,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不仅如此,小龙虾还是个 “不挑食” 的家伙,作为机会主义捕食者兼杂食动物,它的捕食范围相当广泛。 中小型鱼类如鳑鲏,两栖动物的幼体比如蝌蚪等,都在它的 “食谱” 之中。 只要是它能捕捉到的,都会成为它的口中之食,这无疑给本土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对水生植物的破坏
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秦海明指出,小龙虾虽然属于甲壳类里面的长尾类,但它的生活方式却更接近短尾类(螃蟹)。 在湿地和水底活动时,它会利用自己那有力的螯足,把遇到的水生植物从根部或茎杆下部夹断,然后取食较嫩的部分。 要知道,对于许多水生植物来说,根部和茎杆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正常生长了。 而且,小龙虾对水生植物的破坏并非个例,而是大规模的,这种破坏行为严重影响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 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众多本土鱼虾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以及食物来源等。 如今它们遭到小龙虾的严重破坏,本土鱼虾的繁殖和生活也随之受到了更严重的间接伤害,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对农田等基础设施的破坏
小龙虾还有着很强的打洞能力,它所挖掘的洞有些甚至能达到成人手臂的粗细。 在农田区域,这些洞极易造成田埂垮塌,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麻烦。 就拿 2013 年来说,在哈尼梯田,由于小龙虾的肆意泛滥,竟然有 3 万余亩的梯田被蛀空,这一情况严重到甚至威胁到了当地的申遗进程,着实令人痛心。
而在欧洲,小龙虾带来的灾难更是惨烈。 因为来自美洲的克氏原螯虾身上携带着一种龙虾瘟疫真菌,欧洲本土的螯虾对这种瘟疫真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在小龙虾入侵后,许多本土淡水鳌虾迅速死亡,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靠吃解决小龙虾入侵” 只是天方夜谭
在面对小龙虾如此严重的入侵问题时,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小龙虾是美食,那靠大家把它们吃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至今尚未有一种入侵物种是真正靠吃来解决的。
就拿南京来说,南京可是消费小龙虾的大户,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量相当大。 今年 4 月,笔者在南京琵琶湖区域进行夜探时,发现短短十余米的河沟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十只小龙虾,它们俨然已经成了当地水域中的 “顶级捕食者”,肆意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平衡。 而且,对于入侵物种而言,往往养殖规模越大,其逃逸扩散的入侵个体就会越多。 想要费时费力地去捕捞自然水体中的小龙虾,不仅人力成本过高,而且捕捞量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养殖越多,逃逸的小龙虾就越多,进而导致入侵情况越严重。
小龙虾并非无天敌,生态平衡是关键
其实,小龙虾也并非没有天敌,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不少能够制衡它的生物。 例如黑鱼就能捕食小龙虾的幼体,中华绒螯蟹、锯齿华溪蟹可以捕食小龙虾的成体,在鸟类中,黑水鸡、小??、白胸苦恶鸟等也都具备捕食小龙虾成体的能力。 笔者曾经在苏州黎里的一处生物多样性维持较好的水体中,就发现了小龙虾和本土的黑壳虾、细足米虾、秀丽白虾、中华小长臂虾共存的和谐景象,在那里,小龙虾成为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是得益于当地本土物种的兴旺发达,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健康、平衡的状态,各个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从而使得小龙虾无法肆意泛滥。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种与小龙虾相关的酒,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在我国南方的某个水乡小镇,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当然也包括小龙虾。 当地有一种传统的米酒,其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相传,最初酿造这种米酒,是为了庆祝丰收,每当渔民们在河里捕捞到大量的鱼虾时,就会用自家种植的糯米,按照古老的配方和工艺酿造米酒,与邻里乡亲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后来,小龙虾开始在当地水域泛滥,起初人们对它十分头疼,想尽办法去捕捞消灭它。 渐渐地,人们发现小龙虾可以用来下酒,而且味道十分鲜美。 于是,在小龙虾泛滥的那段日子里,每到傍晚,小镇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一盘盘用各种方式烹制的小龙虾,旁边则是一坛坛散发着醇厚香气的米酒,大家一边品尝美食美酒,一边谈论着如何应对小龙虾带来的生态问题。 这种米酒也伴随着小龙虾的故事,在当地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象征。
最后,要着重提醒大家一点,千万不要放生小龙虾! 因为每一只被放生的小龙虾,都有可能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 “定时炸弹”,加剧其入侵带来的危害。 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小龙虾入侵这一问题,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作者:周梦爽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