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川南早虾如何成为爆款(川南家常菜)

2025-02-06人已围观

川南早虾如何成为爆款

"《川南早虾:崛起的市场爆款背后的故事》

在四川宜宾的南溪区,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小龙虾的产业传奇正在悄然上演。 南溪小龙虾交易市场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分拣着、包装着小龙虾,这些小龙虾即将踏上前往各地的旅程,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这背后是川南早虾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早上市与晚下市:时间差里的价格优势密码

3 月 9 日凌晨 4 点多,虾农赵恩明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 起虾。 他那五六十个虾网收获颇丰,共捞出商品虾 100 余斤。 当他带着这些虾来到市场时,迎接他的是南溪虾价历史上的最高值 —— 大虾每斤 60 元。 赵恩明脸上洋溢着喜悦,说道:“今天又卖了 5000 多元,从正月初八到现在,卖虾收入已经有七八万元了。 ”

在赵恩明的身后,是川南早虾那活跃的市场指数和强劲的发展脉动。 尽管四川小龙虾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养殖规模、种业发展以及产业延链等方面与湖北等成熟且具有优势的区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令人惊喜的是,川南早虾在市场上却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呢?

上午 9 时,南溪小龙虾交易市场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数百位虾农纷纷前来售卖自己的劳动成果,上千斤商品虾汇聚于此。 这些虾经过工人们精心的分拣、装箱和打包后,将通过空运迅速抵达长沙、杭州等全国各地的市场。 杨海,作为这个市场的负责人,见证了南溪小龙虾产业的成长与发展。 南溪 90% 以上的龙虾都是经他的手外销出去的。 2014 年,从水产系毕业的杨海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他之所以选择小龙虾这个品种,是看中了龙虾适合远距离运输的特性,这意味着它拥有广阔的销售半径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就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到如今小龙虾市场会如此供不应求。

2 月 19 日,杨海开启了今年的小龙虾买卖之旅。 第一天的定价就达到了 55 元 / 斤,而去年同期的价格仅为 44 元 / 斤,并且价格还在一路走高。 杨海凭借多年积累的销售经验分析道:“基于四川独特的气候特点,川南龙虾比龙虾主产区湖北等地上市时间要早 1 至 2 个月。 在这个时间段,市场上的小龙虾供给量相对较少,而消费者的需求却十分旺盛,根据市场的供需原理,价格自然就高。 ” 而且,小龙虾的价格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最近受寒潮的影响,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涨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深入剖析了全国小龙虾行情的走势,指出其基本呈现出 “V” 字形的规律:每年的 3 月至 4 月上旬,是小龙虾价格最高的时段;4 月中下旬至 8 月,随着湖北等主产区小龙虾的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大幅增加,价格便会持续走低;9 月到 11 月中旬,由于主产区小龙虾逐渐下市,市场供应减少,价格又会开始逐渐升高。 而四川小龙虾凭借其上市早、下市晚两个月的优势,巧妙地在这一早一晚的时间差中,占据了有利的价格优势。

赵恩明养殖了 25 亩小龙虾,基本上每天都能起虾 100 多斤,目前已经销售了七成。 他心中有着明确的计划,就是要赶在 4 月前,将头季早虾全部卖完。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之后要忙着种植水稻,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湖北的龙虾还未大量上市,四川早虾在市场上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稻渔综合种养:“两季虾、两季苗” 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南溪区众多虾农中,赵恩明虽然养虾起步较晚,但却赶上了好时机。 他的养殖面积虽然不算特别大,但养出的虾品质却数一数二。 在 2018 年前,赵恩明一直在广东务工,后来由于父母年纪渐大需要照顾,他不得不选择回到家乡。 “走不出去” 的赵恩明将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土地,开始承包土地,尝试种稻养虾,走上了种养循环的发展道路。

此时,四川正紧密结合 “鱼米之乡” 建设的契机,大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并规划了三条重要的稻虾产业带。 其中包括以泸州泸县、宜宾南溪、叙州等为代表的川南早虾带;以成都邛崃、金堂、德阳广汉为代表的川西平原龙虾带;以及以达州开江、大竹为代表的川东龙虾带。

南溪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聂学荣介绍说,南溪区拥有 28 万亩水稻田,其中适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达 16 万亩。 当地政府积极争取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紧紧跟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南溪区的稻虾养殖面积已经达到 1.2 万亩,并且力争在 “十四五” 期间突破 10 万亩。

“这两年四川小龙虾产业增幅显著,这一方面是因为入行较晚、基数较低,但更重要的是四川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整个西部地区最大的宜渔稻田,为小龙虾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四川小龙虾产业逐渐形成了‘两季虾、两季苗’的特色发展模式,而且日益便捷的交通也大大拉近了四川与各大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使得四川小龙虾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运往全国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 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说道。

赵恩明分享着自己的养殖经验:“一亩稻田如果管理得当,能够产出 300 斤虾。 我将自己的田分成两部分,一半采用精养的方式养殖商品虾,另一半则进行混养,将商品虾与虾苗一起养殖,这样既可以提高产出效益,又能够保证苗种的供应。 ” 每天卖完虾后,赵恩明都会和同行们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养殖经验,在他们看来,水稻种得越好,小龙虾就养得越好,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

三、公司与农户抱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机制

“今年南溪的小龙虾市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市场行情好、价格高,二是养殖技术有了明显提高,龙虾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 在南溪养虾大户杨海的记忆中,南溪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近 10 年来,其发展主体经历了从 800 家减少到 100 家,而后又增长到 1000 多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南溪小龙虾产业经历了盲目发展导致的亏损阶段,而后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了蜕变,最终走向了 “养虾赚钱” 的良性发展道路。

在南溪区的龙虾产业界,杨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靠养虾荣获了省劳动模范的称号。 他拥有 1200 亩的养殖基地,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产医生。 为了推动南溪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他建立了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学校,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标准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输出给其他养殖户;他还成立了公司,为养殖户供应农资、收售商品虾等,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目前,杨海公司转型的重点方向是提供社会化服务,加强与农户的联动合作,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

“小龙虾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农户分散经营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在养殖过程中的技术规范难以统一、农资供应不稳定,在销售环节的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以及市场定价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公司能够与农户形成紧密的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将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有业内人士深刻地指出。

叙州区种养大户刘伟的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农户之间的抱团发展,并积极推广他的 “稻虾共作” 技术,帮助社员销售商品虾。 去年,刘伟还在宜宾市区开设了小龙虾直营店和餐饮店,其收益甚至超过了单纯的养虾收入。 今年,刘伟计划将自养的虾专供直营和餐饮门店,而收购的虾则销往北京等地,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产业效益。

刘伟满怀期待地说:“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将种业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四川能够在小龙虾种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出更多适合本地环境的本土品种。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四川小龙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惠及更多的养殖户,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

川南早虾产业的成功,是众多虾农辛勤劳作、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大力支持以及产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共同结果。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产业机制的日益完善,川南早虾有望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