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荒碱地上的博兴县乔庄镇成为养虾第一镇(博兴县乔庄村)
2025-02-11人已围观
荒碱地上的博兴县乔庄镇成为养虾第一镇
"《荒碱地上的博兴县乔庄镇:从 “养虾第一镇” 到高质量 “二次创业”》
编者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脚踏实地地真干、苦干、实干。 从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 “高质量发展看山东” 栏目,旨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蹲点调研,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视角,去呈现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生动实践以及典型经验,以此来鼓舞全省上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昂扬斗志,助力各行各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在此,诚邀广大读者朋友们持续关注。
沿着黄河大堤一路东行,经过打渔张引黄闸后,尚未抵达乔庄镇,便能看到道路两旁那一幅壮观的景象 —— 一个个方方正正的虾塘整齐排列着,它们彼此相连,一片接着一片,犹如棋盘上的格子,绵延不绝,蔚为壮观。 在这里,一只小小的虾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乔庄镇的全新篇章,让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孕育财富的 “黄金池”;它也似一盏明灯,引领着几万农民告别了仅能维持温饱的生活,大步迈向富裕之路;更是凭借着自身的力量,助力乔庄镇从产业空白的状态,一举蜕变成了闻名遐迩的 “养虾第一镇”。 如今,乔庄镇的南美白对虾年产量高达 2800 万斤,产值更是达到了 6.2 亿元之多。
当春回大地之时,漫步在滨州博兴县最北部的这个乡镇的虾塘之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个有着 “山东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 美誉的乔庄镇,正在积极投身于高质量发展的 “二次创业” 浪潮之中,努力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光景好的时候,一年纯收入 100 余万元”
3 月 26 日,记者与乔庄镇水产办主任程玉华一同来到了乔庄镇鲍王村。 这个村子可是乔庄镇最早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村子之一,承载着乔庄镇养虾产业的初始记忆与发展脉络。
记者和程玉华走进了鲍王村养殖户徐云占的家中,彼时,徐云占正在自家的虾池边忙碌着,给虾池进行消毒工作呢。 “现在主要是在做选苗的准备工作啦,一般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就可以放苗了。 ” 徐云占热情地向我们介绍道。
徐云占算得上是乔庄镇最早一批投身养虾事业的人了。 想当初,他也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过着在土里刨食的日子,收入十分微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然而,就是这小小的南美白对虾,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经过多年的辛勤经营与发展,如今的他已经拥有了一处占地面积达 10 亩多的虾苗场,还有 120 亩的虾塘呢。 他的虾苗场颇具规模,一年能够提供多达 2 亿尾的虾苗,而虾塘的产量也相当可观,每亩能达到 600 多公斤。 在光景好的时候,一年的纯收入能有 100 余万元,这放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呀。
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徐云占兴致勃勃地聊起了自己养虾的故事:“咱们这儿靠着黄河,大片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不过好在水资源还算丰富。 在 2001 年的时候,我偶然间了解到养殖南美白对虾效益挺不错的,就和村里的七八个人一起商量着,打算挖池子养虾试试。 那时候呀,咱们能了解到的养殖技术实在是太少了,养殖的密度也比较低,而且虾苗、饲料这些也没什么太多的选择余地。 可没想到,试养了一年之后,效果居然还挺不错的呢。 看到我们养虾有了收益,周边村子的村民们也纷纷跟着养了起来,这养虾的队伍也就慢慢壮大起来啦。 ”
“不用出门,在池塘边就把虾卖光了! ”
乔庄镇黄家村养殖户黄金明满脸笑容地说道:“每到收虾的时节呀,那场面可热闹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拉虾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停在养殖户们的虾塘边,大家分工协作,水里的人忙着捞虾,岸上的人负责称重、计数,然后把一筐筐肥美的大虾装到运输车上。 那时候,可就是我们虾农最高兴的时候啦,心里别提多踏实、多满足了。 ”
靠着对虾养殖,乔庄镇的虾农们在这片盐碱地上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养虾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长期连续的养虾作业,使得过量的饲料投喂、虾的排泄物以及各种分解物质在虾塘里不断堆积,逐渐污染了虾塘的土壤,在塘底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淤泥。 这些淤泥就像是一颗颗 “定时炸弹”,它们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还会滋生病菌,导致对虾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另外啊,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低劣的虾苗和饲料等产品,不少虾农缺乏辨别能力,购买使用后,可真是被坑苦了呀。 ” 程玉华无奈地说道。
不过,问题出现后,博兴县迅速做出了反应,马上组织了技术培训班,为养殖户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难题。 这一举措深受养殖户们的欢迎,大家都踊跃参加,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从 2018 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南美白对虾育苗场的技术指导和市场监管力度,通过邀请省市水产养殖专家来授课,以及组织虾苗场开展产品推销会等多种方式,累计培训养殖户达 9000 余人次呢。 ” 程玉华详细地介绍道。
在掌握了更科学的养殖技术后,养殖户们也变得越来越 “能” 了,养殖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从过去一年只能养一季对虾,到现在可以一年养两季了,养殖效益也随之翻了一番,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乔庄镇的养虾产业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中持续向前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乔庄镇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业链条。 年产值从最初的零起步,一路攀升至如今的 6.2 亿元,全镇先后发展起了虾苗淡化企业 29 家,这些企业的年供苗能力达到了 18 亿尾之多;同时,还涌现出了水产养殖合作社 15 家、饲料经营业户 60 家以及冷冻存储企业 1 家,一条涵盖了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再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逐步构建起来,为乔庄镇的养虾产业筑牢了坚实的发展根基。
“二次创业摆到了桌面上”
“咱们养的虾确实是好虾呀,可就是利润大多都被别人赚走了。 就拿咱们的虾拉到青岛来说吧,到了那边价格就能涨好几倍呢,咱自己赚的只是小头呀。 ” 有的养殖户忍不住抱怨道。
乔庄镇镇长舒德明也深知这一现状,他感慨地说:“作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咱们乔庄镇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量在全省可是占到了 25% 以上呢,这成绩确实值得骄傲。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呀,比如产品附加值低,一直以来主要就是卖初级的活虾产品;养殖品种也比较单一,过于依赖南美白对虾这一个品种;而且还缺少能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咱们镇养虾产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呢。 所以呀,‘二次创业’这件事就自然而然地摆到了桌面上,必须得好好谋划谋划了。 ”
“好在省里出台了‘十强’产业支持政策,这无疑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更有信心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了。 而且呀,市县两级也都给了我们很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助力呀。 ” 舒德明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说道。
如今,经过县、镇等多方的不懈努力,一个总投资达 3 亿元的大型项目 —— 山东美高美综合现代渔业园区,成功落户在了乔庄镇。 这个园区可谓是功能齐全、亮点十足呀。
3 月 29 日,记者来到了美高美园区进行实地探访。 在园区的饲料车间里,公司董事长高峰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并介绍道:“您看,这里可是建设了 4 条高档水产饲料生产线呢,而且为了保证饲料的品质,我们引进了全套的瑞士布勒生产设备,在原料的选择上也是精益求精,选用的都是优质的发酵及生物型原料,就是为了给咱们的水产养殖提供最优质的‘口粮’呀。 ”
不仅如此,园区还特别注重与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它已经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在产品研发、养殖技术攻关上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特色水产苗种研发中心,旨在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水产苗种,探索出更先进的养殖技术。
记者跟随高峰走进了正在建设中的加州鲈鱼育苗车间,高峰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加州鲈鱼呀,它的抗病力比较强,成活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是个很不错的养殖新品种呢。 我们引进这个品种之后,计划开展反季节培育工作,通过错峰养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丰富咱们的养殖品种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
据悉,园区将会建设 8 个鲈鱼育苗车间,总占地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未来这些车间可向当地提供 3000 万尾优质鲈鱼鱼苗以及其他特种水产物种,这无疑将为乔庄镇的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拓宽发展的空间。
“下一步呀,我们将紧紧依托美高美园区这个项目,不断地拉长产业链条,充分挖掘产业潜力,真正把‘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这块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发挥出来,以对虾产业为突破口,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乔庄镇的老百姓都能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 舒德明镇长满怀信心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对乔庄镇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乔庄镇的水产养殖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