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故宫推出跟着艺术大师系列新书(齐白石的爱国故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5-02-19人已围观
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故宫推出跟着艺术大师系列新书
"跟着艺术大师,开启别样艺术之旅 —— 故宫 “跟着艺术大师” 系列新书解读
在文化艺术的浩瀚海洋中,故宫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为大众搭建起一座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通过推出各类艺术普及读物,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艺术大师们的独特魅力与深厚造诣。
一、“跟着艺术大师” 系列新书概述
继 2020 年故宫出版社成功推出 “跟着艺术大师” 系列(如《跟着王希孟游千里江山》《跟着恽寿平去写生》)后,近日,该出版社再次发力,重磅推出了此系列的 3 本新书,分别是《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跟着李可染去牧牛》《跟着顾闳中赴韩熙载夜宴》,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们呈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跟着艺术大师” 系列丛书有着独特的定位与价值,它是一套精心打造的艺术普及类读物。 每一本都巧妙地结合了艺术大师简略的生平经历、鲜明的艺术特点、同类绘画题材的衍变过程,以及相关作品背后那些饶有趣味的故事,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和理解艺术大师们及其作品。 而且,此套丛书别出心裁地采用以图带文的形式,紧紧围绕知名书画家以及他们所擅长的题材徐徐展开,使得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够通过书中展示的高清图像,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走进大师们的艺术世界。
二、《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走进齐白石笔下的水族天地
(一)创作背景与书籍架构
《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作为该系列推出的第三本读物,有着深厚的创作根基。 依托故宫博物院院藏 180 余万件(套)文物系统这一庞大的艺术宝库,2018 年 7 月,故宫博物院与北京画院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举办了 “清平福来 —— 齐白石艺术特展”。 在这次意义非凡的特展中,两家收藏单位精心遴选了齐白石绘画、篆刻精品 200 余件,通过 “天道酬勤”“白石笔下的小生灵”“扶梦还乡”“老当益壮”“白石篆字” 这 5 个单元,从多个维度生动地呈现出了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的齐白石的书画艺术与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且珍贵的素材。
本书的作者周蓉供职于北京画院,她凭借着对齐白石艺术的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将全书精心划分为 “赢得鬓须残雪 —— 画中的岁月”“吾道何之 —— 画后的渊源”“白石造化 —— 画里的意境” 三个章节。 在书中,更是展示了高清图像 180 余幅,其中还收录了 2018 年 “清平福来 —— 齐白石艺术特展” 的部分展品呢,结合白石老人笔下那充满生机的水族世界,详细介绍了齐白石以及他所钟爱的鱼虾题材,乃至每一幅绘画背后隐藏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欣赏方式,引领大家去探寻齐白石画中别样的艺术韵味。
(二)齐白石画虾的艺术奥秘与演变历程
齐白石,作为 20 世纪中国最负盛名、最具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之一,他笔下的虾,与李可染的牛、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一同被人们赞誉为 20 世纪水墨四绝,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齐白石画虾,多采用水墨画法,极少运用染色技巧,然而,就是这样简洁的表现方式,却让他笔下的虾墨分五色、生意盎然,仿佛每一只虾都要从画中跳跃而出,鲜活灵动。 这背后,离不开他对艺术形象的反复揣摩以及对笔墨的精妙运用。
本书还引用了胡佩衡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文,为读者详细讲述了齐白石画虾的发展过程。 起初,齐白石也是从临摹前人的鱼虾作品起步,在五十余岁的时候,他已然在绘画领域卓有建树,不仅能够画出群虾,还曾在自己的作品上自信地题道:“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 ” 此时,他画虾已经逐渐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笔路。
然而,齐白石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 到了六十六岁时,他的画虾技艺更进一步,笔下的虾不仅笔墨变化更加生动,而且还巧妙地表现出了虾坚硬的外壳,长臂钳以三节清晰分出,后腿也由十只精心减少为八只,此时虾的形象已经愈发完整了。
但齐白石依旧没有满足于此,在六十八岁时,他再次大胆创新,将虾的腿由八只减少至六只,并且别具匠心地在头胸部加了一笔浓墨。 他深知这一笔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对虾长达七八年的写生,这一笔是十分成功的,它不仅加重了画面的分量,更生动地表现出了白虾那透明的躯干,让虾的形象更加逼真、鲜活。
直至七十岁以后,齐白石画虾的风格基本定型,但他在笔墨上依旧精益求精,不断打磨细节。 正如胡佩衡所写:“(齐白石)八十岁以后的虾,才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得来不易,三番五次地改变,把虾的次要部分的删除和重要特征的夸张,使得虾的形象更突出了,也感觉更精彩了。 ” 从白石老人画虾的这一漫长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艺术真谛。 而齐白石自己也曾感慨道:“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 ”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大师对艺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
三、《跟着李可染去牧牛》:探寻李可染画牛背后的故事
(一)作者与书籍内容架构
《跟着李可染去牧牛》这本书由李可染画院理事长王鲁湘,李可染之子、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联手撰写而成。 李可染作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诗人,同时还是画家齐白石的得意弟子,在书画方面有着杰出的造诣,尤其擅长画牛,他笔下的牛别具一番韵味,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艺术内涵。
王鲁湘、李庚两位作者凭借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与丰富的绘画创作经验,从 “苦学天才志高远”“俯首甘为孺子牛,不逞强”“可贵者胆,李可染画中的‘牧牛之趣’” 三个角度入手,对李可染的生平经历、艺术精神以及牧牛题材作品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解读,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李可染艺术世界的精彩画卷。
(二)李可染画牛的缘起与艺术呈现
书中展示了图片 150 余幅,作者更是精心精选了李可染各个时期的画牛作品 56 件,通过这些丰富的图像资料,全方位地展示了李可染在画牛这一题材上的创新与突破。
那么,李可染为何对画牛情有独钟呢?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这一题材创作的呢? 根据李可染的自述以及蔡仪的回忆文章,原来在 1941 年 “皖南事变” 之后,李可染便开始画牛了。 当时的他,在经历了一系列世事变迁后,开始关注起身边看似平常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景象。 1940 年 9 月,政治部第三厅被撤,郭沫若等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可染随之转入文委工作,并居住在重庆金刚坡下。 在这里,他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一间住房就在牛棚隔壁,每天清晨起床刷牙时,便能看见那只大青牛,到了晚上,牛喘气、吃草、蹭痒、啃蹄的声音,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在李可染的眼中,牛 “其性驯良,其形轩宏”,已然成为了一种美学理想,这头牛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生根发芽,成为了他后来建构李家山水范式的一条重要引线。 于是,在 1942 年,他开始创作牧童与牛相关的作品,将自己对牛的喜爱与对田园生活的感悟,通过画笔一一呈现在纸上,让观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四、《跟着顾闳中赴韩熙载夜宴》:解读传世名画背后的诸多奥秘
《跟着顾闳中赴韩熙载夜宴》一书由吕鹏撰写。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传为五代顾闳中的重要画作,无疑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服饰精丽华贵,那细腻的笔触将衣料的质感、花纹展现得淋漓尽致;设色雅致精研,色彩搭配和谐美妙,给人以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同时,这幅画还记录了韩熙载生活的些许片段,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影像,让后人得以窥探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生活状态。
本书作者吕鹏汲取了老一辈古书画鉴定、研究专家和现当代书画研究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对图中的人物故事、装扮服饰、家居器用等元素逐一进行详细讲述,并且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对《韩熙载夜宴图》所运用的绢、笔、色、墨以及人物画技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力图从多个角度向读者全方位地介绍这件绘画作品,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走进那场盛大的夜宴之中,领略这幅传世名画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总之,故宫出版社推出的这 “跟着艺术大师” 系列新书,无论是对于艺术初学者,还是有着一定艺术素养的爱好者来说,都是难得的佳作,它们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一扇扇通往艺术大师们内心世界与艺术殿堂的大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与珍藏。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