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成功养殖必看:24节气对虾管理大全,养殖老手滴血真传(养虾季节)
2025-02-28人已围观
成功养殖必看:24节气对虾管理大全,养殖老手滴血真传
"《24 节气对虾养殖管理全攻略:资深养虾人的实战秘籍》
在对虾养殖的复杂领域中,精准把握养殖时机与科学管理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依照农历节气来规划对虾养殖流程,不仅贴合自然规律,更能为养殖户提供清晰、便捷的管理思路。 以下将详细阐述 24 节气中各个阶段对虾养殖的关键注意事项与管理技巧。
(一)春季:万物复苏,精心呵护虾苗成长
立春:东风送暖,冬棚养殖的棚温可能会出现突然升高的情况。 此时,对虾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威胁,同时水体中的藻类也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倒藻现象,底部的沉积物也可能泛起,即泛底。 养殖户务必密切关注棚内温度变化,加强水质监测,提前做好细菌防控措施,如定期投放适量的消毒剂,确保水体清洁,稳定藻相,防止倒藻和泛底情况的发生。
雨水:随着雨量的逐渐增多,天气呈现出雨前寒冷、雨后升温的特点。 这种气温和水温的剧烈变化,会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其生长和健康。 因此,及时补充钙质,增强对虾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至关重要。 可在饲料中添加富含钙元素的营养剂,或在水中泼洒适量的钙制剂,帮助对虾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惊蛰:气温持续回升,细菌开始大量复苏并繁衍。 此时,对虾养殖池的底部环境容易恶化,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 养殖户应着重进行改底消毒工作,通过使用专业的底质改良剂,分解池底的有机物,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场所,同时配合消毒剂的使用,有效杀灭病菌,为对虾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春分:晴日增多,但风也较大,空气污染程度上升,而且气温乍暖还寒,对虾面临的应激因素增多。 养殖户需加强对虾的营养供给,提高其免疫力,同时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对虾的影响,可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或维生素,增强对虾的适应能力。
清明:进入连绵多雨的阶段,雨水的冲刷会使水体中的有益菌和藻类数量减少,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和对虾的食物来源。 养殖户应及时补充有益菌,维持水体中的菌藻平衡,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继续做好抗应激措施,确保对虾在这种多变的天气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谷雨:寒潮结束,气温显著升高,此时对虾生长速度加快,但也容易出现菌藻失衡的问题,进而引发对虾的肝脏疾病。 在市场上,内服营养保肝的产品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含有微生物的生物制剂,其作用特点是作用时间短、见效快,能够迅速调节对虾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增强消化功能;另一类是传统的中药技术产品,注重从根本上调理对虾的肝脏机能,虽然见效相对较慢,但效果持久。 将这两类产品结合使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标本兼治的最佳效果。 如今,市场上已经推出了 “二合一” 的复合保肝产品,这种融合了传统中药技术和微生物制剂的创新产品,在相同价格下,功能更加全面,使用效果显著提升,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优质的选择。
(二)夏季:高温湿热,应对挑战保虾健康
立夏:天气逐渐干燥,气温迅速上升。 在这个阶段,为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养殖户应注重营养饲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比例,确保对虾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实现较快的生长速度,为后续的养殖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满:气温持续升高,夏季的湿热天气即将来临。 此时,养殖池内的微生物活动频繁,水质容易恶化。 养殖户应增加补菌和改底的频率,定期向池中投放有益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此外,还应注重保肝健胃,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保肝药物和益生菌,调理对虾的消化系统,提高其免疫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应激天气。
芒种:气温进一步升高,雨量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进入梅季,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 这种环境条件容易导致养殖池底质恶化,藻类老化,藻相发生转变,影响水体的溶氧和对虾的食物供应。 养殖户应加强水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如换水、增氧、补充营养元素等,维持藻类的活力,防止底质恶化,确保对虾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夏至:闷热天气来临,水温以及底泥温度都在缓慢升高,这种高温环境为致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养殖户必须特别注意改底增氧和消毒防病工作。 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泥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增加增氧设备的开启时间和功率,保证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减少对虾因缺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此外,合理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预防病菌感染,确保对虾健康生长。
小暑:闷热天气持续,长三角地区的梅季结束,但热带气旋增多,天气变化无常,对虾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养殖户应加强疾病防控,定期投喂药饵,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同时做好抗应激措施,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E 等抗应激药物,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因天气变化导致的对虾死亡。
大暑: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旱涝风灾等极端天气频发。 养殖户要着重做好保水抗应激和改底防缺氧工作。 通过添加保水剂,减少水体的蒸发和渗漏,维持养殖池的水位稳定,同时加强水质调节,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减轻外界环境变化对对虾的影响。 此外,继续加强底质改良和增氧措施,防止底质恶化和缺氧情况的发生,确保对虾在高温恶劣天气下能够安全度过。
在夏季对虾养殖过程中,杀菌消毒是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上,养殖户喜欢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病菌,但抗生素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反复发生,而且长期使用还会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传统的消毒剂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杀菌谱较窄,效果不够高效。 而最新的技术是采用银离子进行杀菌消毒。 银离子通过带正电荷的特性吸引负电荷的病原体,然后进入病原体内,将病原体的官能细胞杀灭,从而实现高效、无刺激、彻底的杀菌效果,为对虾养殖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消毒方式。
(三)秋季:气温渐凉,精细管理助力对虾成熟
立秋:暑气渐消,凉意初起,但不时出现的雾气会影响水体溶氧和藻类生长。 此时,水体容易出现倒藻、转水、泛底、分层等现象,导致水质恶化,对虾生长受到影响。 养殖户应加强改底增氧工作,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部环境,增加增氧机的开启时间,提高水体溶氧含量,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藻相,防止藻类大量死亡,确保对虾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处暑:炎热天气逐渐结束,但气温仍然较高,此时水体中的藻类容易老化死亡,底部缺氧问题也可能出现。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清理死亡的藻类,补充新的藻种和有益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同时加强增氧措施,防止底部缺氧对对虾造成危害。
白露: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开始变大。 这种温度变化会使对虾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增强其体质,以适应环境变化。 养殖户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时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秋分:冷雨增多,水温逐渐降低,底部藻类因光照和温度不足开始死亡,水体溶氧含量下降。 养殖户应适当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饲料残留过多导致水质恶化,同时继续加强水质管理,补充营养元素,维持藻类的生长,保证水体有足够的溶氧,为对虾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寒露:水温即将降到 20℃以下,对于露天养殖的对虾来说,生长速度会明显放缓。 此时,南方地区的养殖户应着手准备搭建冬棚,为对虾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稳定的生长环境,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霜降:露天养殖的对虾面临着低温冻害的风险,养殖户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如加深水位、搭建挡风设施等,保护对虾安全越冬。 而对于已经搭建冬棚的养殖户来说,要注意白天通风散热,避免棚内温度过高,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确保对虾在冬季能够健康生长。
在秋季对虾养殖中,维生素的补充对于对虾的健康至关重要。 与人类不同,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对维生素的颗粒大小和水溶性要求更高。 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种纳米级维生素具有更好的水溶性,无论是拌料投喂还是直接泼水使用,都能够更容易被对虾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维生素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为对虾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营养支持。
(四)冬季:寒冷降临,防寒保暖保虾安全越冬
立冬:冬季正式开始,露天养殖的对虾进入减料等价阶段,生长速度减缓。 而南方的冬棚养殖则应注重补充营养,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蛋白源、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满足对虾在低温环境下的营养需求,同时加强保藻补菌工作,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调理对虾的肠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对虾的健康生长。
小雪:冷空气频繁来袭,南方的露天池塘水温急剧下降,此时对虾的生长环境已经不适宜其继续生存,养殖户必须及时捕捞出售,避免因低温导致对虾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大雪:天气常连续晴朗,但温度仍然持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冬棚内可能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现象,影响水体溶氧和对虾的呼吸。 养殖户应加强增氧和改底工作,增加增氧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确保棚内有充足的溶氧,同时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冬至:寒冬将至,气温进一步降低,对虾面临着严重的冻害风险。 养殖户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如增加冬棚的保温设施,提高棚内温度,同时加强对虾的营养供给,增强其抗寒能力,确保对虾安全越冬。
小寒:进入寒冬时节,对虾的摄食量减少,养殖户应适当减少蛋白饲料的饲喂量,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同时,增加矿物质、多维、多糖等免疫类营养物质的拌喂,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对虾在寒冷的冬季能够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大寒: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常有大风降临,冬棚容易受到损坏。 养殖户要加强冬棚的防风措施,检查和加固棚架,确保冬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因大风导致棚体坍塌,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损失。
在冬季对虾养殖过程中,增氧是一项关键工作。 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的限制,一般为 3 - 8 小时集中放氧。 这种集中放氧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而且使用成本高,需要人工时刻关注增氧情况,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劳动强度。 而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 30 个小时以上。 这种新型增氧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能够为对虾提供稳定的溶氧环境,省时省事又省力,为冬季对虾养殖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对虾养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养殖户根据农历节气的变化,精准把握每个阶段的养殖要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水质调控、饲料营养、疾病防控、增氧保温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保障对虾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安全,才能实现对虾养殖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希望这份 24 节气对虾管理大全能够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得力助手,助力大家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取得理想的养殖成果。
(注:文中涉及的产品推荐仅为示例,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建议选择合适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