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国画大师齐白石,乃木匠出身,可他画的虾却栩栩如生,堪称一绝(国画大师齐白石阅读理解)
2025-03-06人已围观
国画大师齐白石,乃木匠出身,可他画的虾却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国画大师齐白石,乃木匠出身,可他画的虾却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在中国画坛的璀璨星河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巨星,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而他笔下的虾,更是堪称一绝,达到了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境界,仿佛那一只只虾随时都会从画纸中跳跃而出,游入现实世界一般。
早年经历与画虾灵感的萌生
齐白石出身于木匠家庭,自幼便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然而,就是这样看似平凡的起点,却孕育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少年时代的他,就对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家附近的溪流边,常常能看到他小小的身影。 他会蹲在溪边,全神贯注地观察虾在水中的一举一动,那灵动的身姿、敏捷的游弋姿态,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年少的齐白石。 不仅如此,他还想出了用棉花作为诱饵去钓虾的妙招呢。
时光流转,到了晚年,齐白石创作了《儿时钓虾图》,并且在画上题诗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 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 ” 同时还有一段小注:“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真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钳尤不解。 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 从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中,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那个专注钓虾的少年模样,以及钓虾时那充满趣味的场景。 而正是少年时代这充满情趣的钓虾经历,如同点点星火,触发了他画虾的灵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中,这灵感的火种逐渐燃烧成了艺术创作的熊熊烈火,为他日后在画虾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
画虾技艺的磨砺与精进
齐白石的成功,绝非偶然,那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呀。
在不惑之年,他便开始临摹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笔下的虾,通过临摹,去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构图方式以及对虾形态的把握,从中汲取营养,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时光荏苒,到了花甲之年,此时他画的虾虽然已经颇具形似了,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觉得自己笔下的虾还不够 “活”,缺乏那种灵动的神韵。 于是,他特意养了几只长臂虾,每日都悉心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动作姿态。 他会在虾游动时,静静地凝视,观察它们如何摆动身躯、如何伸展触须;在虾休息时,又会留意它们的姿态变化。 就这样,长时间的观察让他对虾的特征了如指掌,仿佛已经与虾达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
也正因如此,他在绘画时,只需寥寥几笔,便能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将虾的那种动感完美地表现出来。 瞧,他画虾的头部,用一对浓墨点出眼睛,在脑袋中间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点焦墨,再在左右两笔淡墨晕染,如此一来,虾的头部就变得变化多端,仿佛每一只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神态;虾的硬壳,他通过墨色的由深到浅,将其透明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那硬壳之下仿佛真的藏着鲜活的虾肉;再看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下去,那虾腰节奏就呈现出由粗渐细的变化,而且还能展现出各种异态,有的躬腰向前,像是在水中奋力探索着什么;有的直腰游荡,悠然自得,尽显闲适;还有的弯腰爬行,仿佛在水底的礁石间穿梭嬉戏呢。 虾的尾部同样是妙笔生花,仅仅寥寥几笔,就既有弹力,又透着透明感,仿佛那尾巴轻轻一摆,就能带动整个虾身游动起来;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而且还有开有合,活灵活现,好似下一秒就要去夹取食物一般;至于虾的触须,他则是用数条淡墨线细细勾勒而出,那触须似动非动,仿佛正随着水流轻轻摇曳,让整只虾更显活泼、灵敏、机警,充满了生命力。 就这样,齐白石在那简括的笔墨之中,将虾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使得虾成为了他独特的艺术符号,让人一看到这样的虾,便能认出是齐白石的作品。
与徐悲鸿的深厚情谊及画坛佳话
齐白石与徐悲鸿,二人可谓是莫逆之交,他们之间的交往,在当时的画坛留下了许多佳话呢。
当时,徐悲鸿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独具慧眼,十分赞赏齐白石的画作,称赞其是 “妙造自然,浑然天成”,认为齐白石的画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便诚心诚意地邀请齐白石到校担任教授,希望他能将自己的绘画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子。 然而,齐白石却有着自己的顾虑,他谦逊地说道:“我没进学堂读过书,连小学生也没教过,怎能教大学生呢? ” 面对齐白石的拒绝,徐悲鸿并没有放弃,而是再三恳请,耐心地解释说:“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 ” 在徐悲鸿的真诚邀请下,齐白石最终被打动,答应了这份邀请,开启了一段别样的教学生涯呢。
在当时的美术界,存在着一些偏见,有人因为齐白石木匠出身,便极力歧视他。 有一次举办画展,齐白石的作品竟被挤到了不被人注意的角落,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而徐悲鸿在展厅内踱步欣赏画作时,一眼就看到了齐白石的《虾趣》,他不禁眼前一亮,由衷地赞道:“真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佳作啊! ” 随后,他立刻找来展厅的负责人,要求把《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自己的作品并列摆放,并且还把《虾趣》原本标价 8 元改为 80 元,而自己那幅同样备受瞩目的《奔马》却只标价 70 元,不仅如此,他还在《虾趣》下面特意注明 “徐悲鸿标价” 的字样。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画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纷纷被徐悲鸿的这份赏识与仗义所打动,也开始重新审视齐白石的画作,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其艺术成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誉。
铮铮铁骨与爱国情怀
齐白石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有着令人钦佩的铮铮铁骨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在面对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艰难时局时,他坚守着自己的气节,毫不妥协。
抗战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宣铁吾过生日,想要附庸风雅,便邀请齐白石作画。 齐白石略为思索后,转眼间,一只水墨螃蟹便跃然纸上,众人看了都赞不绝口,宣铁吾也喜笑颜开,自以为得了一幅佳作。 然而,齐白石却在画上题字曰:“看你横行到几时! ” 这短短几个字,一语双关,既是在描绘螃蟹横着行走的姿态,更是在暗讽那些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汉奸和侵略者,题完字后,他便毅然拂袖而去,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彰显出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对敌人的鄙夷与愤恨。
为了不被敌人利用,齐白石干脆闭门不出,还在自家门口贴出告示,上面写道:“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 同时,他还附上了一幅翡翠鸟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并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 在这里,齐白石巧妙地自喻为虾,把那些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寓意着自己绝不与敌人同流合污,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底线,保持民族气节,这番深意着实发人深思,也让后人更加敬重他的人品与操守。
齐白石大师以其精湛的画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