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澳龙的危机:我国不进口,澳大利亚渔民崩了! 我想起了小龙虾(澳龙还没小龙虾好吃)

2025-03-12人已围观

澳龙的危机:我国不进口,澳大利亚渔民崩了! 我想起了小龙虾

"《澳龙与小龙虾市场风云:危机背后的机遇与反思》

在全球渔业市场的舞台上,近期澳大利亚龙虾产业的动荡与我国小龙虾市场的起伏,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戏,吸引着众多目光,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澳龙的困境:中国市场缺席引发的震荡

近期,澳大利亚的龙虾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价格大跳水。 以往在我国备受青睐的澳龙,其批发价常常高达 300 元以上,在饭店里更是能卖出 1000 元 / 只以上的高价。 然而如今,在澳大利亚当地,澳龙的价格却已跌至历史低位,一只仅售 20 澳元,并且还实行一人限购四个的政策。 随着圣诞节的临近,澳大利亚人的餐桌主食竟从传统的火鸡悄然变成了龙虾,这看似荒诞的场景背后,实则隐藏着当地渔民深深的无奈与焦虑。

对于澳大利亚的渔民来说,这次价格下跌并非是市场供需关系自然调节的结果,而是一场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危机。 由于我国以澳龙检疫不合格为由,停止了从澳大利亚进口龙虾,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澳龙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要知道,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每年捕捉的澳龙有 90% 以上都是销往中国市场,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澳国渔民们早已习惯了将优质的龙虾资源优先出口中国,对本国市场的开发相对不足。 如今,面对中国市场的关闭,他们不得不将原本出口的龙虾转向国内销售,然而,20 元一只的售价远远低于成本,平均每只亏损高达 10 澳元,这使得许多渔民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澳大利亚渔民协会主席卡特痛心疾首地表示,这是澳大利亚 50 年来龙虾市场遭遇的最大危机。 尽管澳大利亚的零售商们正在竭尽全力地尝试 “出口转内销” 策略,试图通过挖掘本国消费者的潜力来消化这些过剩的龙虾,但与拥有 14 亿庞大消费群体且对龙虾等高端水产品消费能力强劲的中国相比,澳大利亚区区 2000 多万人的市场容量显得微不足道。

二、中国虾农:小龙虾市场的兴衰变迁

与此同时,在我国,小龙虾市场也经历了一场从繁荣到低迷再到逐渐复苏的曲折历程。 与澳洲的大龙虾相比,小龙虾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亲民的价格,在国内拥有着极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多年来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养殖户纷纷加入小龙虾的养殖阵营。

回首 2019 年,那是小龙虾产业的辉煌之年,我国小龙虾的产值高达 411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 19.28%。 其中,养殖业产值为 710 亿元,第二加工产业产值达 440 亿元,而餐饮业的产值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达 2960 亿元,占比高达 72.02%。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 2020 年,受年初卫生事件的冲击,小龙虾市场瞬间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众多虾农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愁容。

据了解,在 2020 年,约 80% 的虾农未能实现盈利,反而由于农田租金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遭受了较大的亏损。 2018 年,我国小龙虾的养殖量为 163.87 万吨,同比增长 45.1%,2019 年养殖产量预计达到 187 万吨。 但到了 2020 年,养殖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 月份虾苗上市后,一直到 3 月份,虾苗的销量和价格双双锐减一半。 由于虾苗的大量堆积,塘口的养殖密度急剧增大,导致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减缓,缺氧死亡的现象频发,产量大幅降低,而且成品虾的规格也普遍偏小,6 钱以上的青壳小龙虾供应严重不足。

在销售环节,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今年售卖小虾几乎全部亏本,而大虾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好,能够赚取一定的利润。 餐饮行业的小龙虾销量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 5 月份小龙虾大量上市之际,价格竟然暴跌至 5 元一斤,即便价格如此低廉,市场的餐饮需求量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 对于虾农来说,由于无法及时将小龙虾出栏销售,塘口中积压了大量小虾,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塘口内死虾现象愈发严重,利润与往年相比大幅缩水,甚至规格较小的小龙虾连白菜价都难以企及。 5 月中下旬,小龙虾价格好不容易迎来了短暂的反弹上涨,但紧接着 6 月份北京三文鱼进口问题引发了整个水产市场的恐慌情绪,小龙虾的价格再次随之下跌,到了 7 月份,价格更是跌入谷底,30 尾 /kg 的大虾售价还不到 40 元,60 尾 /kg 的小龙虾价格仅仅只有 22 元。

三、小龙虾价格崩盘的深层原因剖析

(一)行业粗放式发展的弊端

我国的小龙虾养殖行业长期以来发展过于粗放,未能走上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许多养殖户的养殖条件十分简陋,仅仅凭借着简单的池塘和基础的养殖设备就盲目投身于养虾行业。 而且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量人员在对小龙虾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仓促入行,更不用说掌握科学的水质调节、疾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了。 例如,在今年 5 月份的病毒爆发期间,许多养殖户由于缺乏应对经验和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剧。

(二)养殖技术落后的瓶颈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养虾与养鱼并无太大差异,低估了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含量。 实际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众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老塘口虾量密度难以控制、繁育时间难以精准掌控、5 月虾瘟频发且防控难度大、水草种植技术不规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 尽管我国的龙虾养殖规模庞大,但由于品质低下,上市后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再加上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供需失衡风险,使得小龙虾的价格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三)反常天气的负面影响

2020 年的天气状况也给小龙虾养殖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上半年,暖冬、倒春寒、洪涝等一系列反常天气频繁来袭。 这些恶劣的天气条件不仅导致小龙虾的发病率大幅上升,而且死虾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小龙虾的产能和养殖效益,使得养殖户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加工产业:小龙虾产业复兴的新希望

然而,从 2020 年 8 月份开始,小龙虾行情逐渐迎来了转机。 此时,由于上半年行情低迷,许多养殖户提前退出,没有进行二茬养殖,导致市场上小龙虾的供应量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对小龙虾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这一减一增的市场变化带动了虾价的持续稳定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小龙虾行情的利好态势与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密切相关。 随着小龙虾产能的持续攀升,单纯依靠餐饮渠道已经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产量。 未来,要想推动小龙虾行情进一步上涨,加工产业的作用至关重要。 去年,我国加工小龙虾的产值为 440 亿元,而今年下半年,随着加工企业对小龙虾加工需求的不断加大,湖北等地区的加工工厂纷纷开始规模化运转,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销售压力,还带动了小龙虾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可以说,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决定小龙虾行情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小龙虾产业的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

综上所述,无论是澳大利亚的龙虾产业危机,还是我国小龙虾市场的价格波动,都为全球水产养殖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渔业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对于从业者来说,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养殖模式、提升产品品质,并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产业发展方向,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规范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