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补充矿物质,鱼虾就能吸收? 非也,给鱼虾补充矿物质大技巧(鱼虾富含的什么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025-03-16人已围观

补充矿物质,鱼虾就能吸收? 非也,给鱼虾补充矿物质大技巧

"《对虾养殖中矿物质补充的关键技巧与深度解析》

在对虾养殖这一复杂而精细的领域中,矿物质的补充犹如基石般重要,关乎着虾的生长、发育与健康。 自然界为我们呈现了两组矿物质,分别是常量矿物和微量矿物质,它们宛如神奇的钥匙,开启着虾体代谢的大门,在促进虾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对虾养殖中常量矿物质的奥秘世界。

一、对虾养殖中的常量矿物元素

钙矿物元素

钙,这一元素堪称虾肌肉与外壳组织的中流砥柱,是其基本构成成分。 它宛如一位勤劳的信使,积极促进一些酶的活动,精准地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虾,有力地支持着磷脂平衡细胞的渗透率,为饲料的高效吸收和消化铺设了坚实的道路,确保虾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摄取营养,茁壮成长。

磷矿元素

磷元素在虾的生命活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虾外壳不可或缺的必需成分。 在能量的转换与细胞代谢的舞台上,它扮演着主角,积极助力磷酸肌酸、蛋白质磷、ATP、磷脂以及其他重要酶的生成,为虾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磷盐的吸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吸收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虾胃中的酸性环境,这也使得磷元素的吸收对于虾来说颇具难度,成为养殖户们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攻克的难题之一。

镁矿元素

镁元素在虾的生长旅程中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它是虾壳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还担当着一些重要酶的触发剂这一重要角色。 在刺激肌肉和神经、平衡细胞中的酸碱环境方面,镁元素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值得庆幸的是,镁是虾相对容易通过消化道、腮以及虾壳吸收的物质,这为养殖户们在补充镁元素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优势。

钠、钾和氯元素

钠、钾和氯这三种元素在虾的体液和软组织中有着独特的分布规律,钠和氯主要栖息于体液之中,而钾则主要活跃在细胞内。 它们紧密协作,在控制渗透压和酸性基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精密的调节器,维持着虾体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 此外,这些元素在氢代谢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为虾的正常生理活动保驾护航。 而且,钾、钠和氯化物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能够较为容易地通过消化道、鳃部、外壳等部位被虾体吸收利用,为虾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硫元素

硫元素犹如一位多面手,是一些重要氨基酸、维生素(如硫胺素和生物素)、激素、胰岛素(蛋氨酸和环氨酸)以及虾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是胆素、纤维素、牛磺酸和软骨素的基本成分,并且还与动物体内化合物的解毒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虾体的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硫元素主要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这也为养殖户们在补充硫元素时指明了方向,确保虾能够充分摄取这一关键元素,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

二、对虾养殖中,需要吸收多种矿物质

在低盐环境中养虾

当水体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虾体内渗透压与外部环境之间便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此时虾会通过鳃部和肠道拼命吸收大量水分,然而这也导致了虾更难吸收到矿物质。 面对这一困境,养殖户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虾饲料来补充矿物质。 具体而言,就是将常量的矿物质巧妙地混合在饲料中,然后投喂给虾。 在这种低盐环境下,外部环境虽然能够为虾提供一定量的钠和氯,但钾元素却常常处于短缺状态。 因此,养殖户们需要根据虾对钾含量的实际需求,在饲料中精准加入约 1% 的钾,以确保各种常量矿物质在虾体内达到平衡状态,满足虾的生长发育需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钾元素的补充效果往往不太明显,这也使得它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很少受到养殖户们的足够重视,成为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在高盐度中养虾

在高盐度的养殖环境中,矿物质的补充也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一般来说,每 100g 饲料中需要含有 0.3% 的镁、0.5% - 2% 的磷以及 0.9% - 1% 的钾。 这些精确的比例是经过大量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的宝贵经验,养殖户们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矿物质的补充,才能为虾在高盐度环境下的生长提供坚实的保障,确保虾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成功率。

虾对常量矿物需求

虾的甲壳主要由钙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镁、磷和硫等元素。 虾具有直接从水环境中吸收矿物质的独特能力,因此,直接往水体中投入适量的矿物质,对于帮助虾顺利蜕壳至关重要。 然而,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的必要性和剂量,则取决于水环境中矿物质的实际含量。 也就是说,如果水体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那么在饲料中补充矿物质可能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好处;但如果池塘水中的盐度在 4‰左右,为了确保虾的正常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就应补充 5 - 10 毫克 / 升的钾和 10 - 20 毫克 / 升的镁,以满足虾在这一盐度环境下对矿物质的特殊需求。 在高密度养虾的情况下,钠与钾的比例必须精准达到 28:1,镁与钙的比例则需要维持在 3.1:1,这些精确的比例关系如同精密的仪器,一旦失衡,就可能对虾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养殖户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把控。

影响虾对常量矿物的利用

大多数可溶性常量矿物质主要以可溶性离子的形式被虾吸收利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化合物也会与矿物质发生电子交换,从而形成稳定、不溶性且难以吸收的化合物。 不过,在虾肠道厚粘膜层的酸性条件下,这些耐用化合物会发生分离并转化为盐的形式,从而更容易在肠道中被吸收。 此外,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程度还与虾饲料的种类密切相关。 例如,白对虾对鱼粉中磷的吸收率可高达 46.5%,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一些物质中虽然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但矿物质的利用率却非常低。 这是因为虾肠道中的 pH 值通常在 7.0 - 8.0 之间,在这种酸碱环境下,虾饲料中对磷酸氢钙和磷酸钙物质的吸收能力非常弱,这也为养殖户们在选择和调配虾饲料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充分考虑矿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可吸收性,以提高矿物质的利用效率,促进虾的健康生长。

三、当虾在低盐度下养殖时,常常出现常量矿物质的问题

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广盐度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 0‰ - 50‰的盐度范围内生存,但其最佳盐度范围为 15‰ - 25‰。 众多研究表明,当白对虾在低盐度(5‰ - 10‰)下养殖时,其生长速度往往会明显变慢,而在高盐度环境下则生长得更快。 这背后的原因是,生活在低盐度环境中的虾,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被迫使用自由氨基酸(FTAAP)来补偿细胞体积的变化,这无疑增加了虾体的代谢负担,影响了其生长速度。 即使虾在低盐度下养殖,养殖户们也需要注意调整虾的饲料配方,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CHO),以更好地满足虾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营养需求。 此外,这种环境中虾的渗透压调节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血液中的蛋白质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虾体的内环境稳定。

地下水养虾常见的问题

许多养殖户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会选择使用地下水与海水混合的方式来营造养殖环境,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地下水通常含有较低的 DO(溶解氧)含量以及较高的 Mn(锰)和 Fe(铁)含量。 在低氧环境中,Mn 和 Fe 等重金属元素常常会被去除,但如果养殖户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那么这些重金属元素就可能会导致虾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引发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虾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如果对地下水进行曝气处理,Mn 和 Fe 将被氧化成羟基、碳酸盐、氧化剂的复合形式,此时的水体对于虾来说相对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对虾的危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地下水中往往可能缺乏 K(钾)和 Mg(镁)元素,这就需要养殖户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充,以确保虾能够获得充足的矿物质营养。 另一方面,地下水和海水中的离子成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对虾的渗透调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虾的生长和健康。 例如,在天然海水中,Ca(钙):Mg(镁)的比例通常为 1:3,但对于地下水而言,这一比例可能会高达 10:1,这种严重的不平衡会干扰虾的正常渗透调节机制,甚至可能成为养殖虾肌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因此,养殖户们在使用地下水养虾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水中离子的成分和比例,要深刻认识到水中离子的成分和比例比水体盐度更为重要。 这表现在当盐度不足时,如果有足够的 Mg2?、Ca2?、K?离子,虾仍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命活动,但如果缺乏 K?元素,则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Ca:K 的比例为 1:1 时,能够较好地满足虾在这种环境下的生长需求,养殖户们应以此为参考,合理调整养殖水体中的离子成分和比例,为虾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养殖过程当中,也要注意矿物质流失的问题

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水体中的矿物质会由于渗漏、土壤吸收以及排污等多种原因而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且,新塘和老塘在矿物质流失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新塘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矿物质流失的速度可能会相对较慢,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这种优势会逐渐减弱;而老塘则由于长期的养殖过程,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已经相对较低,因此在养殖中后期矿物质流失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鉴于此,在养虾的中后期,养殖户们需要定期对水体矿物质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体中矿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这对于提高养虾的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因矿物质缺乏而导致的虾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疾病频发等问题,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对虾养殖过程中矿物质的补充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养殖户们充分了解各种常量矿物质的特性、作用以及虾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对矿物质的需求变化,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矿物质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虾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实现对虾养殖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