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乌苏养殖户稻虾共作一田两收(中国不打农药的十大蔬菜)

2025-03-19人已围观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乌苏养殖户稻虾共作一田两收

"《乌苏:稻虾共作,绿色致富新路径》

在新疆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乌苏市四棵树镇榆树泉村正悄然书写着一段农业创新发展的精彩篇章。

2024 年 8 月 14 日,当无人机翱翔于乌苏市四棵树镇榆树泉村的上空,一幅生机勃勃的 “稻虾共作” 画卷徐徐展开。 从高空俯瞰,整齐的稻田与错落分布的虾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和谐的田园美景。

当日,2024 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脚步踏入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养殖点,众多目光聚焦于此,共同探寻这一创新养殖模式是如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小龙虾和南美白对虾的不同之处挺多的,现在长势都挺好。 ” 乌苏市四棵树镇榆树泉村的 “稻虾共作” 养殖户于鹏满怀欣喜地说道。 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乌苏市四棵树镇的地产南美白对虾和小龙虾鲜活上市,这些虾儿们凭借着个大饱满、肉质鲜美、品质上乘的优势,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为当地的养殖户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榆树泉村坐落于天山脚下,大自然似乎对这片土地格外眷顾。 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温暖的阳光和适宜的降水为农作物和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优质的水源从山间潺潺流淌而下,清澈见底,水质优良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一切都为水产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仿佛是大自然为这里的渔业发展量身定制的一片沃土。

回首往昔,2019 年,养殖户于长青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养鱼经验,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毅然决定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养殖。 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从虾苗的选择、养殖环境的调控到疾病的防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不断摸索。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积累,他逐渐掌握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巧,养殖规模也稳步扩大,如今已达到 150 亩之广。

2024 年,于长青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大胆引进了 300 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养殖工作中,日夜守护在虾池边,精心调控水温、水质,合理投喂饲料,时刻关注着虾苗的生长状况。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这些虾苗茁壮成长,如今已陆续成熟上市,即将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不仅如此,于长青还积极探索创新养殖模式,引进了 36 万尾小龙虾苗投放到水稻田里,尝试开展 “稻虾共作” 这一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 在这片神奇的稻田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是充分利用小龙虾和水稻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平衡发展。 小龙虾在稻田里穿梭觅食,吃掉了杂草和害虫,它们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而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了阴凉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 目前,小龙虾在这片绿色的家园里长势喜人,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陆续上市,为市场增添了新的美味选择。

乌苏市四棵树镇副镇长王超满怀期待地介绍道:“下一步我们要攻克的养殖技术难题是,不但要让小龙虾在稻田里安家,还要能繁育下一代。 如果明年开春的时候有本地虾苗上市,就能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小龙虾养殖中来,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在这一天,养殖户们在养殖点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 有的在投放虾笼,熟练地将一个个虾笼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期待着能收获满满的小龙虾;有的在投喂南美白对虾,将精心准备的饲料均匀地撒在虾池中,看着虾儿们欢快地觅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那一片片长势良好的小龙虾和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也成为了采访团成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用笔记录下这一创新养殖模式的点点滴滴,准备将这份绿色发展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乌苏市四棵树镇榆树泉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 “稻虾共作” 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乌苏市四棵树镇榆树泉村正朝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稳步迈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