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冬棚虾苗养殖初期喂料管理策略与注意事项(冬棚对虾喂料)
2025-04-05人已围观
冬棚虾苗养殖初期喂料管理策略与注意事项
虾苗入塘后的养殖初期,喂料管理是确保虾苗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冬棚养殖中,由于水温较低,虾的生长代谢速度减缓,对投喂量的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冬棚前期投喂的注意事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把握这一环节。
喂料标准的精准把控
精确掌控虾苗入塘初期喂料标准
投喂策略的细致调整
虾苗入塘次日便开始投喂,初期设定每10万尾虾苗每日投喂1斤饲料。投喂量每两天增加10%,若每日总量增加5%,则按此比例递增。
投喂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上料台前每日两次,上料台后增至三次,每次投放料台料量的3%。
投喂后1.5小时实施周期性监测料台情况,确保投喂标准符合以下要求:
投料范围采用扇形投撒,保持距离岸边4-5米,环塘一周,料带控制在6米范围内,减少虾苗争食时的伤害和应激反应。
转餐时,将当天喂料总量均匀分为三份,而非直接增加一餐的量。
料台情况需定时观察,时间偏差超过10分钟可能导致判断失误。
料台投放量需严格执行,一旦偏差过大,料台参考价值将大打折扣。建议每口塘设置两个料台,每个料台投放量为投喂量的3%,以虾苗1.5小时内吃完和80%饱胃为标准,苗期适当增加营养。
冬棚养殖前期投喂策略
冬季水温较低,虾的生长代谢减慢,因此投喂量需适当减少。
入塘次日即开始投喂,起步料按每10万尾虾苗每日1斤料计算,投喂量每两天增加10%,冬季每天投喂两次。
投喂量控制需严格,避免急于加量,保持现有量2-3天后再逐步增加,以防止虾苗暴食和饵料浪费。
料台设置与白水塘相同,每个料台投喂量为投喂量的3%,以1.5小时内虾苗基本吃完和80%饱胃为标准。
对比传统方法的改进
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在提高饵料利用率方面表现更为显著。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技术参数的精确把控更为严格,确保了养殖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对虾苗入塘初期喂料标准的精确把控,不仅优化了养殖效率,也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冬棚前期投喂注意事项
冬棚前期投喂策略
冬棚养殖虾类时,由于水温较低,虾的生长代谢速度放缓,因此投喂策略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起步投喂与递增
入塘后的第二天即开始投喂,起步阶段按照每10万尾虾苗每天投喂1斤料的标准来执行。
投喂量的增加按照每两天在当天的投喂基础上递增10%的节奏进行,若每日计划增加总量的5%,则按此比例调整。
冬季投喂频率
冬季水温降低,虾类的摄食需求相对减少,因此每天的投喂次数调整为两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
投喂量的精确控制
投喂量控制至关重要,不能急于增加,应在虾类摄食情况良好的条件下逐步提升。
同一量的投喂可以维持2-3天后再考虑增加,这样做既避免了虾类暴食,也有效防止了饵料的浪费,降低了饵料系数。
料台设置与观察
每口塘设置两个料台,每个料台负责投放投喂量的3%。
以料台上的饵料在一个半小时内基本被摄食完,且80%的虾类达到饱胃状态为标准,确保苗期的营养需求。
撒料方式
撒料方式与白水塘养殖相同,确保饵料均匀分布,减少虾类因争食而造成的损伤。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冬棚虾类的投喂过程,确保虾类的健康生长,同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相较于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在保持虾类生长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与相关研究相比,表现出了系统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