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人民网四川中江:小龙虾产业水文章里的振兴密码
2025-04-15人已围观
【人民网】四川中江:小龙虾产业"水文章"里的振兴密码
一、节会经济引爆乡村活力
4月26日清晨,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小龙虾基地人声鼎沸。养殖户们捧着自家培育的"炮头"(特级小龙虾)角逐年度"虾王"称号。经过精准测量,众玉辉合作社选送的98克巨型小龙虾摘得桂冠,创造该赛事三年来的重量新纪录。
这场"虾王争霸赛"只是黄鹿镇"花田渔歌"龙虾节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包含特色菜品评比、垂钓体验等12项主题活动的美食节,单日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突破300万元。这种"产业+节会"的运营模式,使当地农户人均增收较传统种植模式提升62%。
二、水资源禀赋奠定产业根基
作为中江"北大门",黄鹿镇坐拥1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及301口塘堰,水域面积占全镇土地面积的8.3%,总蓄水量相当于2.5个杭州西湖。依托3200万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该镇建成川内规模最大的稻虾综合种养体系。
三大核心板块构成产业矩阵:
- 西南最大南美白对虾基地(420亩)
- 稻虾共生示范区(3100亩)
- 名优特水产品培育区(1500亩)
2024年全镇水产品总产量突破830吨,其中小龙虾占比达60%,年产值突破1.2亿元。
三、技术创新驱动产能跃升
在振农合作社养殖基地,负责人陈万杰展示着"育养分离"新技术成果。通过精准控制水位、温度及饲料配比,合作社养殖的"炮头"比例从15%提升至38%,平均个体重量增加20%。2024年该社1000亩基地实现亩产450斤,较传统模式增产26%,带动周边112户农户户均增收4.8万元。
全镇累计投入4000万元专项资金,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站8个,配置智能投饵机200台套,实现养殖过程全程可追溯。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使黄鹿小龙虾溢价能力提升30%,江浙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75%。
四、全链延伸激活产业价值
在销售端,黄鹿镇构建"线下批发+线上直播+餐饮体验"立体营销网络。2024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完成直播带货136场,单场最高售出1.2吨,推动产品打入上海久光百货等高端商超。全年线上线下总销量突破450吨,其中电商渠道占比达41%。
农旅融合方面,开发出"钓虾体验+民俗民宿+美食工坊"等12种消费场景。建设观光步道8公里,改造特色虾宴农家乐23家,形成"半日游—两日游"产品体系。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3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6800万元。
五、系统布局筑牢发展根基
实施"12316"产业工程:
1个核心区:黄鹿水库生态养殖核心区
2大产业带:稻虾轮作带、工厂化养殖带
3类主导产品: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特色鱼类
16个行政村全域覆盖
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参股、劳务合作三种方式,带动水库周边6村组建产业联合体。2024年村集体经济平均收益达82万元,较项目实施前增长3.7倍。注册"黄鹿虾稻米"地理标志品牌,开发虾壳素提取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