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玉环虾航母出海:鲜虾深加工仅需28分钟

2025-04-25人已围观

玉环虾航母出海:鲜虾深加工仅需28分钟

4月10日上午,排水量达4484吨的"东海渔仓"浙玉渔加99999船携6艘子船,从台州玉环坎门国家渔港启航。这个由1艘母船与6艘辅助船组成的海上加工矩阵,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移动加工平台正式投运。

■ 捕捞困境倒逼创新

作为玉环支柱产业的拖网捕虾作业,拥有151艘专业渔船(占全市捕捞船41.2%),带动5000余人就业,年产值超6亿元。但近年环保整治使75%陆上加工厂关停,倒逼产业升级。

"以往单程返港需15小时,油耗超2万元。"从业20年的船老大陈海冰坦言。鲜虾保鲜期仅4-5小时,传统运输需添加焦亚硫酸钠(虾粉)维持品相,既存食安隐患又致收购价低迷——2017年鲜虾收购价仅4.1元/公斤,加工后虾米售价约40元/公斤。

■ 移动工厂破解保鲜难题

该体系核心母船配备4条全自动生产线与4000吨级冷库,28分钟即可完成鲜虾蒸煮、烘干、分拣、脱壳全流程加工。6艘辅助船作为"海上传送带",实时收储周边20海里作业渔船的捕获物。

"现场收购价达9元/公斤,较传统模式提升120%。"运营方负责人透露。得益于28项专利技术支撑,加工损耗率从25%降至16%,尾水处理系统实现环保达标。母船持航5个月的设计,使作业半径覆盖东海主要渔场。

■ 双向赋能创造增值空间

运行数据显示,单船日加工量达20吨虾米,较岸基工厂效率提升35%。鲜虾到港即加工模式,使虾干出口价提高50%,日本客商订单量同比增加200%。

配套建设的溯源系统实现"一物一码",消费者扫码可查捕捞坐标、加工时间等12项信息。该体系使玉环虾制品溢价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优质虾米出口价达6万元/吨,较常规产品高出33%。

■ 产业升级成效初显

该系统投运后,单艘拖虾船年均作业时长增加60天,渔民劳均年收入从6万元增至15万元。2023年玉环海捕虾加工量突破2万吨,带动全产业链增收1.2亿元,产品合格率维持在98.6%高位。

"现在省下返港时间,单航次捕捞量增加3吨。"船老大们算起了增收账。加工中心则通过虾壳等副产物再利用,额外创造12%的边际收益。这套"海上即时加工"模式,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样本。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