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精准扶贫」在沙漠腹地养殖扶贫虾的王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村庄)
2025-01-25人已围观
「精准扶贫」在沙漠腹地养殖扶贫虾的王智
"《“精准扶贫”:沙漠腹地的脱贫希望之光 —— 记在沙漠中养虾的王智》
在广袤无垠的新疆和田县北部沙漠腹地,有一个曾经被贫困阴影笼罩的村落 —— 柬萨库勒村。 这里,干旱的黄沙漫天飞舞,恶劣的自然环境似乎让脱贫致富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 90%,是深度贫困村的典型代表。 然而,一位名叫王智的扶贫干部的到来,如同沙漠中的一股清泉,为这个村庄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书写了一段在沙漠腹地养殖扶贫虾的传奇故事。
王智,作为中国广核集团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沉重而光荣的使命。 他深知,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而和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柬萨库勒村的脱贫责任重大如山,任务艰巨似海。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王智没有丝毫退缩,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充满艰辛的土地,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村民走出贫困的泥沼。
初到村庄,王智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 他不辞辛劳地遍访每一户贫困户,仔细核实贫困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和致贫原因,为制定精准有效的脱贫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他深知,只有做到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帮助村民拔掉穷根。 于是,他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 “一户一策” 的脱贫方案,针对脱贫困难人员实施精准帮扶。
为了拓宽脱贫渠道,王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招商引资工作经验。 他积极奔走,多方协调,争取扶贫政策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 年,村里成功落实扶贫资金 405 万元。 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村庄的脱贫土壤。 王智利用这笔资金大力发展驴、鹅、鸽子养殖以及庭院经济和特色种植,通过这些产业项目,成功帮助 78 名贫困人口脱贫,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同时,他认真落实生态补偿优惠政策,让 8 户 35 人受益脱贫;鼓励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使得 107 户 166 人通过转移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然而,王智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绩,他深知,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 11 个土塘,共计 55 亩水面。 凭借着自己对产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和不懈努力,他积极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招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宣传推介和田,希望能为村庄引进合适的产业项目。 他的真诚和执着最终打动了新疆禾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盛军先。 在王智的积极推动下,禾美公司于今年 6 月陆续投资 50 万元,投放了 160 万尾南美白对虾和 10 万尾单雄罗非鱼,进行陆基水产试验性养殖。 这些活蹦乱跳的鱼虾,在沙漠腹地的池塘中茁壮成长,仿佛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预计今年,这些池塘将出塘 10 吨对虾和 35 吨罗非鱼,产值可达 170 万元以上。 这一产业项目不仅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吸纳了 4 名村民入股就业,人均月工资达到 3000 元以上,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脱贫的喜悦和希望。 村民买买提阿布都拉?买吐肉孜激动地说:“这些活蹦乱跳的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王书记来了,我们脱贫致富变得容易多了。 ”
在王智和全体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柬萨库勒村顺利通过了乡、县、地三级验收,提前完成了贫困村整村退出的历史性任务,为脱贫攻坚战役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智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柬萨库勒村的脱贫事业,他还积极助力和田的招商引资工作。 他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以极大的热情和诚意,邀请了众多企业前来考察投资。 在中国企业报集团组织的 23 家企业、北京新疆商会组织的 8 家企业组团到和田县考察时,王智全程陪同,详细介绍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 此外,陕煤集团、莲花味精等知名企业也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来到和田洽谈项目。 他还促成了和田县赴粤丰环保有限公司洽谈合作,推动中勘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和田县签订投资 20 亿元实施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帮助对接山东植益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菊芋种植加工项目、青岛安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 亿元禽类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青岛坤华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自贸区建设和废旧轮胎加工项目等。 和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政协党组书记李绍忠对王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王智来和田县驻村以后,不仅帮助柬萨库勒村提前完成贫困村整村退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给我们县也帮了不少忙,是一名勤奋务实的好干部。 ”
在扶贫工作中,王智深刻认识到,扶贫难度大的地方,往往也是党组织工作薄弱的地方。 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 这一重要理念,将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支部作为第一要务。
上任初期,王智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语言交流不畅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是维吾尔族同志,而国语交流能力的欠缺使得政策的传达和落实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王智深知,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落实惠民政策的关键。 于是,他积极鼓励全村的党员和村干部学习国语,提出了 “一天一个字、两天一个词、一周一句话” 的学习要求,并在每天的工作例会上要求大家用国语汇报工作,在公众场合使用国语交流。 在他的激励下,村干部们学习国语的热情高涨,表达能力也大幅提高。
同时,王智按照 “能者上、庸者下” 的原则,对村干部队伍进行了合理调整。 一位年龄较大且国语表达能力较弱的老干部退休,一位不胜任工作的村干部被更换。 经过调整,目前 5 位村干部平均年龄仅 26.8 岁,而且 4 名村干部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也显著增强。
为了进一步规范村级办事流程,王智结合岗位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的实际情况,完善了村级办事制度,做到 “按流程办事,用制度管人”。 他每天坚持早上 10 点召开分头派工会,晚上 23:30 召开分析研判会,建立了 “访惠聚” 干部与村干部 AB 岗 “传帮带” 工作机制,完善了工作纪律、考勤制度、激励办法等,帮助村干部制定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 在他的带动下,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8 年,柬萨库勒村成功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喀迪尔?热杰普由衷地称赞道:“这些工作机制有效管用,任务明确、责任压实后,就没有什么干不好的工作。 ”
“短志” 和 “缺智” 是贫困户脱贫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的 “等靠要” 思想、勤劳致富能力不足以及主动就业务工意愿不强等现状,王智充分借助周一升国旗宣讲、农牧民夜校、村民大会、民族团结一家亲、草根宣讲团等各种载体,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鼓励贫困户重树信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的枷锁。
王智还积极为村民创造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他向上级申请安排 3 名村干部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脱贫经验和产业发展模式,为村庄的发展带回新的思路和理念。 他鼓励村党员艾买尔?赛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办养殖合作社,带动 9 人实现就业。 在他的精心安排下,12 名贫困人员前往广东、福建等地务工,17 名贫困人员赴阿克苏地区开展季节性务工,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财富和尊严。 贫困户阿布拉?买吐送高兴地说:“我家有 4 口人,种 7 亩胡萝卜,稳定就业 1 人,钱越挣越多! 日子越过越好! 感谢党的好政策! ”
如今的柬萨库勒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破旧的房屋被崭新的安居房所取代,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电和公路,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也实现了全覆盖,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更令人欣慰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村里闲聊晒太阳的人随处可见,而如今,勤劳的身影穿梭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想致富的人越来越多,脱贫致富的热情在每一个村民心中燃烧。
王智,这位在沙漠腹地默默耕耘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如同沙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柬萨库勒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也为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柬萨库勒村正逐步从一个贫困村蜕变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水产养殖基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广核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2 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