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科技赋能盐碱地银川南美白对虾亩产突破1500公斤
2025-04-25人已围观
科技赋能盐碱地 银川南美白对虾亩产突破1500公斤
深秋的贺兰县常信乡,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荣科技)的养殖池中,一尾尾晶莹剔透的南美白对虾正跃出水面。随着工人们娴熟的捕捞动作,这些鲜活的水产以日均500公斤的速度涌入银川市场,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生物技术破瓶颈 虾池变身"黄金仓"
"今年第二茬已出货超500公斤,3个养殖池年产值直逼百万元!"企业负责人张红花难掩兴奋。透过数据看门道:60万尾虾苗在跑道式生物絮团系统加持下,亩产从早期的数百公斤跃升至1500公斤,相当于传统露天池塘的5倍产能。
壳硬体肥、肉质鲜美,正是天荣科技"清银兰"南美白对虾的突出特点。工作人员现场展示捕捞成果:单尾重量稳定在20克左右,虾体通透度达优质标准。这背后是微生物群落技术的系统性应用——通过调控水中硝化菌与同化菌平衡,将饲料残渣、排泄物转化为生物絮团,既净化水体又提供天然饵料。
六年攻坚 清华团队破解"水密码"
回溯2017年,张红花首次试水便遭遇滑铁卢:90万尾虾苗因水质不适全军覆没,直接损失超260万元。转机出现在2018年,清华大学段云岭教授团队带着水环境修复技术进驻银川。
技术团队通过数百次实验确立三大突破:
1. 悬浮物精准控制:微滤机与超滤装置联动,将水体悬浮物浓度维持在15mg/L安全阈值
2. 离子动态平衡:自主研发的微量元素添加方案,使养殖水盐碱度稳定在8.5-9.0区间
3. 闭路循环系统:构建"养殖池-生物反应器-净化池"三级处理链,实现水资源100%回用
"传统模式每天需置换30%水体,我们现在做到全程零排放。"段云岭指着车间中央的智能监测屏解释。数据显示,该系统使虾苗成活率飙升至97.5%,较初期提升近40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 盐碱地焕发新生机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量飞跃。对比2019年与2024年的养殖日志:
- 单尾增重:37克→64克,品质达出口标准
- 养殖周期:120天→70天,年收获批次增至2.5轮
- 能耗成本:降低45%,主要得益于循环系统的热回收设计
目前贺兰县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矩阵:290亩露天池塘+17.3万平米设施温棚+8890平米工厂化车间,预计2024年总产量突破90吨。这种"陆基海水"模式更衍生出附加效益——养殖尾水经处理后用于土壤改良,使周边400亩沙化土地重现生机。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当地渔业升级的关键引擎。从2017年零基础起步,到2024年占据西北地区35%的市场份额,这条"科技虾"正游出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