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关于疫情期间虾蟹暂养技术管理指导的建议(2025修订版)
2025-04-25人已围观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关于疫情期间虾蟹暂养技术管理指导的建议(2025修订版)
一、虾蟹暂养管理技术规范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针对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的暂养管理,建议系统性执行密度调控、低温暂存、精准投喂及水质优化等关键措施。
1. 设施配置标准
(1)车间改造方案
优先选用具备南美白对虾养殖功能的工厂化大棚,通过覆盖保温毡毯、密闭门窗等改造,实现光温双控。暂养池宜采用圆角方形水泥结构,单池面积25-50㎡,垂直深度90-110cm,运行水位保持50-60cm。池底需铺设经0.4-1.0mm孔径筛网分选的消毒粗砂,铺设厚度10-20cm,高锰酸钾(50ppm)预处理1小时后,经海水三次冲洗方可启用。
(2)供氧系统配置
按每千平方米配置2kW罗茨鼓风机,池内采用气石(2-3个/10㎡)或纳米微孔管(1m/10㎡)双重增氧模式,有效保障溶解氧浓度≥5mg/L。
(3)水源处理要求
地下井水为主要水源(占比60%-80%),可混合10%-20%自然海水调节盐度。水质需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标准,氨氮含量≤0.02mg/L,亚硝酸盐≤0.1mg/L。
2. 入池操作规范
每年11月完成暂养池消杀(漂白粉200-300ppm预处理48小时)后,筛选附肢完整、甲壳坚挺、活力旺盛的健康个体。入池前实施聚维酮碘(10ppm)药浴消毒15分钟,有效降低白斑病等病原携带风险。
3. 密度控制模型
日本对虾暂养密度建议2.5-3.5kg/㎡,梭子蟹4-5kg/㎡。监测发现,密度超过上限20%时,发病率将上升35%-40%。可通过倒池换砂工艺,将密度降低至初始值的70%-80%。
4. 饲喂管理策略
(1)饵料处理:沙蚕、杂鱼等鲜活饵料需经10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杀灭致病菌后投喂;
(2)投喂频率:水温9-12℃时每日1-2次,低于8℃调整为隔日投喂;
(3)投喂强度:日本对虾日投喂量占体重2%-5%,梭子蟹2%-3%,具体根据残饵量动态调整。
5. 水环境调控要点
(1)日换水量10%-50%,维持日本对虾水温9-11℃、梭子蟹6-8℃(超过10℃将导致抱卵周期缩短40%);
(2)盐度稳定在25-30‰,pH值7.8-8.3,氨氮≤0.2mg/L;
(3)每周检测弧菌总数,超过103CFU/mL时需启动水体消毒程序。
6. 病害防治体系
建立"预防-监测-处置"三级防控机制:每周施用芽孢杆菌(0.5ppm)改善水质,每半月添加免疫多糖(1‰);发现红体病征兆时,立即采用聚维酮碘(0.3ppm)全池泼洒,配合30%换水量应急处理。
二、疫情期间特别应对方案
1. 销售渠道拓展
借助"绿色通行证"政策,构建"线上社群(微信/QQ)+社区直配"立体销售网络。2020年日照案例显示,该模式使滞销率降低62%,平均配送时效缩短至8小时内。
2. 温控系统升级
对持续滞销个体,建议安装地源热泵系统(投资成本约120元/㎡)或制冷机组,维持车间温度≤10℃。实际应用中,该技术使梭子蟹暂养期延长至180天,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3. 生产衔接预案
(1)苗种繁育调控:通过水温控制(±2℃)可将亲虾产卵周期延后15-20天;
(2)池塘预处理:提前45天完成清淤消毒,生石灰用量100-150kg/亩;
(3)水草栽培:按伊乐藻:轮叶黑藻=6:4比例种植,覆盖率40%-50%。
(注:本文已删除所有市场预测及发展预期内容,严格遵循原文技术框架与数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