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厄瓜多尔白虾来袭,虾要降价啦! 复盘厄瓜多尔养虾的成功之路(厄瓜多尔白虾4251)
2025-01-09人已围观
厄瓜多尔白虾来袭,虾要降价啦! 复盘厄瓜多尔养虾的成功之路
"《厄瓜多尔白虾:从餐桌新宠到养殖传奇,中厄贸易新契机下的美味与发展》
在美食的广袤天地里,虾类以其鲜美的滋味和丰富的营养占据着众多食客的心头好。 或许你不曾留意,那一道道美味虾肴中,厄瓜多尔白虾正悄然成为主角,跨越数万公里的浩瀚海洋,从遥远的南美洲奔赴至我们的餐桌。 而如今,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传来,根据中厄 2 月 5 日联合发布的声明,双方将启动中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无疑为广大虾爱好者们带来了福音 —— 未来,我们或许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品尝到这美味的厄瓜多尔白虾。
厄瓜多尔,这个位于哥伦比亚和秘鲁之间的南美洲大陆上的拉丁美洲小国,国土面积不及我国云南省,却在全球虾类养殖与出口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世界上虾养殖生产的关键参与者之一。 其生产的白虾凭借着壳薄肉厚、口感鲜嫩多汁、极易烹饪入味的独特优势,赢得了各国食客的青睐与喜爱,在国内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众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宠,每一口鲜嫩的虾肉都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独特的养殖故事。
回溯到大约 50 年前的 20 世纪 70 年代,厄瓜多尔的养虾业以一种近乎偶然的方式起步。 在该国南部,第一批养虾场悄然建立,如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 从那时起,养虾业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截至目前,厄瓜多尔已经成功开发了近 220,000 公顷的虾生产池塘,这些池塘宛如一片蓝色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为该国创造着丰厚的经济收入。 如今,虾类养殖池塘所产生的出口创汇,已然成为厄瓜多尔非石油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助力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虾生产国。
在养虾业起步的初期,人们对养虾知识的了解极为有限,最初的生产方法也较为简陋,缺乏科学的养殖体系。 然而,这些困难并未阻挡厄瓜多尔生产者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毅然踏上了探索之路。 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摸索,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后,厄瓜多尔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养虾道路,形成了以开放、低密度的农业系统为基础,以及使用抗病动物而非集约化和无病原体基因系的独特养虾模式,这种模式在全球养虾业中独树一帜。
在最初的 15 年里,厄瓜多尔迅速建立起了近 90,000 公顷的养虾场,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到 1995 年,养虾场面积进一步扩大至 180,000 公顷,虾产量也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加而稳步增长。 至 2000 年之前,产量已经达到近 115,000 吨,似乎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厄瓜多尔的养虾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2000 年,一场虾白斑病毒(WSSV)如风暴般突然袭来,毫无防备的虾农们陷入了困境。 与此同时,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本国货币改为美元的重大变革,使得厄瓜多尔的养虾业遭受重创,养殖规模收缩了 70%,出口量也急剧下降至 37,700 吨,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迷期。 但厄瓜多尔的虾农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面对虾白斑病毒带来的高死亡率,虾农们开始从在病毒中幸存下来的虾种中进行精心育种,培育出新一代虾种,并将这些新希望一次次地带到池塘中进行反复试验,不断探索着战胜病魔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基于虾对疾病抵抗力的大规模选择逐渐取得了成效,虾的存活率开始逐步提高。 终于,在 2006 年,厄瓜多尔的养虾业恢复到了虾白斑病毒发作之前的生产水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厄瓜多尔的虾养殖一直保持着约 12% 的稳定年增长率,目前年出口量已经达到大约 30 万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关键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起了厄瓜多尔虾养殖业的辉煌大厦。
其一,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早在养虾之初的 20 世纪 80 年代,厄瓜多尔就极具前瞻性地在当地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水产养殖学位,这一举措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量专业的虾养殖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还使得厄瓜多尔逐渐成为一个向全球虾养殖地输出专业人才的国家,其影响力远至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印度以及我国等主要生产国。 这些专业人才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世界各地的虾养殖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全球虾养殖业的发展。
其二,遗传改良计划的推进。 最初,虾养殖场主要依赖捕获野生虾苗来维持生产,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厄瓜多尔建立了第一个虾苗孵化场,为一些大型虾养殖场提供幼苗。 然而,当时大多数养殖场仍然更倾向于使用野生种子,因为其在产量和存活率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厄瓜多尔政府高瞻远瞩,从 2002 年开始,果断禁止从自然环境中捕获野生虾苗用于放养池塘,这一举措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给部分养殖场带来了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却直接刺激了该国虾遗传改良计划的蓬勃发展。 通过不断地优化虾苗的遗传基因,厄瓜多尔培育出了更加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虾种,这也成为了该国虾养殖业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三,国家品质控制计划的严格实施。 从 2005 年开始,厄瓜多尔积极与国际接轨,实施了一系列与欧盟卫生法规标准化相契合的法规,全力确保整个虾养殖产业链的可追溯性。 这一被称为国家品质控制计划的举措,从虾苗的培育、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监测、饲料投喂,到虾的捕捞、加工以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监管。 每一只厄瓜多尔白虾都像是拥有了一张 “身份证”,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查,这使得厄瓜多尔虾能够满足全球最苛刻市场的高标准要求,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其四,国家水产养殖协会的有力支撑。 与其他虾生产国不同,厄瓜多尔自 1993 年以来就拥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水产养殖协会。 这个协会如同行业的 “总指挥”,代表着整个虾产业,涵盖了虾苗的生产、养虾场的运营、机械和用品的供应、饲料的调配、虾的加工以及出口促销等各个环节,甚至在面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挑战时,也能发挥关键作用。 虾农们只需专注于虾的养殖生产,其他繁琐的事务都由水产养殖协会高效协调完成。 这种高度整合的行业模式,确保了厄瓜多尔人生产的虾能够以 “世界上最好的虾” 和 “厄瓜多尔头等虾” 的优质形象走向世界,在全球市场上脱颖而出。
其五,苛刻的虾种准入计划的守护。 2012 年,亚洲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MS),并迅速蔓延至墨西哥,导致虾的死亡率大幅上升。 这一事件引起了厄瓜多尔的高度警惕,为了保护本国养虾业免受新兴疾病的侵害,该国迅速实施了苛刻的虾种准入制度,严禁进口处于任何开发阶段和产品的虾。 这道坚实的 “防护墙” 有效地阻挡了外来疾病的入侵,为厄瓜多尔养虾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厄瓜多尔出口的虾中,有 42% 流向了我国市场。 随着中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在国内品尝厄瓜多尔白虾的价格将更加亲民,这不仅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美味虾类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深中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厄瓜多尔虾产业的成功发展之路,也为国内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借鉴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迈向新的高度,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更加强劲的竞争力。
相信在未来,厄瓜多尔白虾将继续在全球美食舞台上闪耀光芒,成为连接中厄两国友好经贸关系的美味纽带,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与美味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