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虾兵蟹将搅动致富春水

2025-04-28人已围观

虾兵蟹将搅动致富春水

凌晨两点,薄雾笼罩的塘口泛起细碎涟漪。陈小红手持探照灯沿着塘埂仔细巡查,观察着水面的溶氧量变化。"季节交替时水体环境最不稳定,必须每三小时监测一次。"这位红光村养殖大户边说边向投料区撒入增氧片。9年实战积累的经验,已让他从水产"小白"蜕变为省级示范合作社负责人。

■ 跨界转型的破局之路

2012年,在长江跑船十余载的陈小红夫妇作出重大抉择——返乡投身水产养殖业。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这对"水上漂"夫妻开启了"求学模式":连续三年赴浙江湖州拜师学艺,累计参加技术培训28场次,手写养殖日志超过20万字。经过系统性学习,他们逐步将养殖面积从初始的50亩拓展至160亩,构建起青虾单养与蟹虾混养相结合的立体模式。

技术创新带来显著效益提升。2016年牵头组建的虾蟹生态养殖协会,吸纳周边43户农户加入;2018年"花溪渔歌"商标成功注册,品牌溢价使产品单价提升12%;2019年斩获无公害认证的河蟹,在芜湖六郎水产品展会上以单只728克的成绩摘得"蟹王"桂冠。如今其养殖基地年产值突破160万元大关,产品远销沪杭高端市场。

■ 水系圩区的振兴密码

地处水阳江畔的红光村,依托4.32平方公里圩区形成独特产业格局。村党总支书记朱尚虎亮出发展底牌:"我们通过'三资'盘活实现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具体举措包括:

1. 8处集体塘口公开竞标,年增收37.63万元

2. 购置写字楼资产出租,年收益11.38万元

3. 入股农机合作社,年分红1.95万元

这套组合拳使该村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成为湾沚区首批经济强村。

水质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经检测,红光村养殖水域pH值稳定在7.2-7.8,溶解氧含量达6.5mg/L以上,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的虾蟹产品,其蛋白质含量较普通产品高出15%,在杭州市场形成"无红光虾不成宴"的消费现象。

■ 技术赋能的产业升级

面对2000亩养殖规模与百余户从业者,红光村构建起立体化技术支撑体系。村委每年组织6期专家讲座,覆盖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12项关键技术;协调金融机构开发"惠农贷"产品,累计放贷超300万元;更建立水质监测云平台,实时传输6项关键指标。

这种技术渗透带来显著效益。相较于传统养殖,智能化管理的塘口亩均产量提升23%,饵料系数下降0.3,病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30亩以上规模养殖户占比从2015年的9户增至22户,形成"大户带小户"的良性发展格局。

■ 物质精神双丰收

塘埂边的党群活动广场每晚准时亮起灯光,伴随着广场舞旋律的,是村民腰包渐鼓的喜悦。全村硬化道路通达率100%,路灯覆盖率92%,新建的生态超市日均回收可回收物超200公斤。更令人期待的是,集日间照料、健康检测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独富不如众富"已成为红光人的共识。陈小红团队累计开展技术帮扶47次,带动21户脱贫户年均增收2.3万元。村委正筹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预计可使产品损耗率从12%降至5%,进一步释放产业潜能。塘水荡漾间,虾蟹大军正掀起乡村振兴的层层浪花。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