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苗种的选择不重要?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虾苗了(知道的越多越容易选择,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判断)

2025-02-14人已围观

对虾苗种的选择不重要?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虾苗了

"《对虾苗种选择与养殖关键要点全攻略》

在当今的水产养殖领域,南美白对虾养殖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者的目光。 随着中国人对虾类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其市场前景广阔,价格可观,利润空间也较为丰厚。 然而,要想在对虾养殖事业中收获成功,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便是苗种的选择,毫不夸张地说,其重要程度占据了养殖成功与否的 50% 以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对虾养殖苗种的相关问题,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份详实的参考指南。

一、对虾苗种的来源与特性

对虾苗种皆源于亲虾的杂交培育过程。 在我国,亲虾主要从国外的知名大品牌引进,像美国的 SIS、正大卜蜂以及美国的普瑞莫等,这些品牌在对虾种苗领域拥有较高的声誉和先进的技术。 一对亲虾具备强大的繁殖能力,大约可以产出 4000 万左右的幼体。 但在 P10 阶段以前(也就是虾苗体长达到 1 公分以前),通常会淘汰 50% 左右,而到了 P10 阶段,还会再淘汰 50%,经过这两轮严格筛选后,最终大约剩余 1000 万左右的虾苗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对虾苗大致可分为一代苗、二代苗和土苗三种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 一代苗作为进口虾的后代,属于杂交苗,这就如同人类避免近亲结婚以减少遗传病风险一样,杂交苗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的显著优势,能够满足养殖户对于快速育成、统一上市的需求。 然而,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养殖环境出现波动时,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病,所以比较适合在养殖设施完善、管理精细、能够维持稳定养殖环境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生长。

与之相对的二代苗和土苗,它们是由商品虾培育而来的虾苗。 这类虾苗的突出优点是抗病能力强,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即使在较为复杂多变的养殖条件下,也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但它们的生长速度较慢,饲料转化率相对较低,而且在生长过程中,虾苗的规格大小差异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养殖效益和成品虾的市场售价。

在市场价格方面,一代苗与二代苗、土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代苗由于其优良的生长性能和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价格通常在 300 元左右,而二代苗的价格则较为低廉,大多在 10 多元,最多也不过三五十元,如此悬殊的价格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 “商机”,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造假行为。 据 2015 年的数据监测显示,当时市场上标称的一代苗中,竟然有高达 70% 为假一代苗,其中很多是以二代苗甚至土苗冒充一代苗,这无疑给养殖户的苗种选择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二、苗种质量对养殖的重大影响

养殖户若期望实现良好的养殖效益,选好苗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优质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基石。 倘若选择了质量不佳的虾苗,可能会在养殖初期就面临诸多难题,例如部分虾苗可能携带肝肠胞虫,或者感染早期的 EMS(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甚至有的虾苗还携带着白斑病毒等严重病原体。 回顾 2018 年的相关检测数据,江苏对虾虾苗协会的检测结果令人担忧,在 20 个样本中,就有 8 个样本呈阳性,含有肝肠包虫、微孢子虫等病原体;如东对虾虾苗协会在对 562 个样本进行检测时,发现有 76 个样本含有孢子虫,52 个样本存在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毒,12 个样本患有皮下坏死症,还有 1 个样本携带白斑病病毒。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苗种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也凸显了养殖户谨慎选苗的必要性。

三、养殖户选苗的实用技巧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苗种,养殖户该如何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挑选出优质的虾苗呢? 以下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选苗方法:

精准选购阶段与检测手段:优先选择 P10(体长 1cm)左右的虾苗,这个阶段的虾苗已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自然筛选,相对较为健壮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果条件允许,务必进行 PCR 检测,以确保虾苗不携带各类病毒,只有在检测结果呈阴性后,方可考虑购买,从而从源头上降低养殖风险。

细致观察虾苗外观特征: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虾苗的附肢是否正常、完整,尾扇能否充分展开,肠胃是否饱满,虾苗整体是否体肥壮硕。 优质的虾苗通常具备这些特征,它们反映了虾苗在前期生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摄取情况。

严格把控虾苗体色与肠道状况:健康的虾苗身体应呈现透明状,体表无黑斑点,肠道乌黑且轮廓清晰,肝脏颜色为黑色且色泽均匀。 这些外观特征是虾苗内部器官健康发育的外在体现,能够直观地反映虾苗的品质优劣。

四、挑选虾苗的科学实验方法

除了上述直接观察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来进一步检验虾苗的质量:

抗离水实验:从苗池中选取适量的虾苗,放置在拧干的毛巾中,持续 10 分钟,然后再将其放入选来的水中浸泡 10 分钟,最后放回原水中。 如果虾苗能够全部存活,那么这批次的虾苗在抗应激能力方面表现较为出色,属于优质苗的可能性较大。

温差实验:在透明的杯子中倒入育苗池的水,并加入冰块,使水温降低 5°C 左右,接着将一些虾苗放入冰水中,几秒钟后把昏迷的虾苗放回常温的育苗水中。 优质的虾苗会迅速恢复活力,而质量较差的虾苗则可能会直接死亡,这一实验能够有效测试虾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顶流水实验:取一部分虾苗放入一个小盆里,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水体,健康的虾苗会马上逆流散开,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应激反应能力;而质量欠佳的虾苗则会顺着水流在盆中间打转,缺乏足够的活力和生存本能。

虾苗试水实验:从苗池中选取 100 尾虾苗,放置在池塘中的细网内,分别计算 24 小时和 48 小时的成活率。 一般来说,如果 48 小时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 成以上,那么这批次的虾苗在池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基本可以满足养殖要求,养殖户可以考虑购买。

五、放苗前的关键准备工作

选好了优质的虾苗,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高枕无忧地开启养殖之旅,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选择适宜的放苗时间:建议选择多云或者傍晚时分进行放苗。 这个时间段的光照相对柔和,水温变化较为平缓,能够减少虾苗在放入池塘时所受到的应激刺激,有利于虾苗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精准匹配苗场与池塘盐度:提前了解苗场的盐度,并尽可能使池塘的盐度与之保持一致。 过大的盐度差异可能会导致虾苗体内的渗透压失衡,从而引发虾苗脱水或水肿等问题,严重影响虾苗的成活率和初期生长状况。

严格把控水温条件:确保池塘水温在 20°C 以上,因为对虾在水温低于 18°C 时就会停止摄食,这将直接影响虾苗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在放苗前,可以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加热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温,为虾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起点。

逐步调适苗袋与池塘水温:将苗袋放置在池塘里 30 - 60 分钟,使苗袋内的水温与池塘水温逐渐趋于一致。 这样可以避免因水温骤变而给虾苗带来的强烈应激反应,防止虾苗因水温不适而出现死亡或生长受阻的情况。

提前进行水体解毒与营养补充:在放苗前两个小时,向池塘中泼洒有机酸进行解毒处理,同时添加维 C 和钙等营养物质。 有机酸能够有效降解池塘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残留的农药等,为虾苗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生存环境;维 C 和钙则有助于增强虾苗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虾苗的健康生长。

六、放苗密度的合理规划

养殖户在确定放苗密度时,务必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追求高产而过度投放虾苗。 放苗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如池塘的水源状况、增氧设备的配备情况以及池塘的换水能力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如果池塘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在养殖中后期具备方便的换水条件,那么可以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相反,如果池塘无法进行有效的换水,或者增氧能力不足,就应当相应地减少放苗数量。 否则,一旦放苗密度过大,超出了池塘的承载能力,就可能导致养殖后期疾病频发,甚至最终养殖失败,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一般来说,对于换水方便、硬件条件较好的土塘,放苗密度建议不超过 5 万尾 / 亩,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产量,又能维持池塘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为对虾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对虾养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苗种选择与放苗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科学合理,养殖户才有可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收获成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