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4天9地! 进口冷冻食品检出阳性,中国虾王也中招了,专家警示:(进口冻虾还能吃吗)

2025-01-12人已围观

4天9地! 进口冷冻食品检出阳性,中国虾王也中招了,专家警示:

"《4 天 9 地冷链食品频现新冠阳性,“中国虾王” 卷入风波,专家紧急警示》

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冷链食品的安全性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日,一则则关于进口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消息,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掀起了波澜。

据每经记者吴泽鹏、编辑陈俊杰和卢祥勇的报道,11 月 14 日,兰州市卫健委官网发布的一则通告,瞬间牵动了众人的心弦。 通告指出,11 月 13 日,兰州市疾控部门对城关区焦家湾冷冻厂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时,惊人地发现从天津海关入关的进口冷冻虾内包装样本中,有 1 份检测结果呈阳性。 而这批货物正是由上市公司国联水产(300094,SZ)所购进。 据悉,该公司共购进 345.5 件,库存 263.5 件,已销售 82 件。 不过,国联水产迅速做出回应,称检测产品未经公司流转,故而不构成重大影响。 截至 16 日收盘,国联水产股价报 4.42 元,涨幅达 2.08%,最新市值 40.6 亿元。

然而,兰州的情况并非个例。 在 11 月 13 日到 16 日这短短 4 天内,陕西西安、山东泗水、山东济南、山东梁山、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福建泉州、甘肃兰州、福建厦门等地,如同被按下了 “警报按钮”,纷纷通报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在山东泗水县,11 月 14 日,卫健局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揪出了一份进口冷冻水产品外包装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样本。 当地迅速行动,排查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被集中隔离,幸运的是,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暂时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陕西西安阎良区也传来消息,在新兴街道王某利家冷库和李某平家冷库中,检测出 1 份阿根廷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核酸阳性,好在货品尚未流入市场,及时遏制了潜在的风险。

厦门卫健委于 16 日早上 7 时许通报,11 月 15 日,疾控部门在对厦门市某冷库进行常规例行抽检时,同样发现该冷库 1 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经调查,该批法国进口猪肉是从上海洋山港入关,共 25 吨,自 10 月 14 日运抵厦门某冷库储存至今,整批冻品未使用,没有流入市场,让市民们松了一口气。

面对这一系列严峻的情况,各地纷纷采取紧急措施。 兰州市卫健委在通报后,立即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 对焦家湾冷冻厂进行了实地管控,暂时关闭了该厂,对所有人员进行全员核酸采样,对涉及的食品进行封存,对接触人员进行摸排,并查找已销售的食品去向,发出协查通知函,全力以赴阻断病毒传播的可能路径。

国联水产作为此次事件的焦点之一,其购进的冷冻虾产地为沙特阿拉伯,于 10 月 21 日由天津海关入境,11 月 5 日从天津发往兰州,11 月 8 日抵达城关区焦家湾冷冻厂。 公司在 11 月 15 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此次检测出现问题的冷链虾虽由公司自沙特购入,但货物未经公司流转,而是通过天津港直接运输至兰州,与公司线上线下在售的水产品无关,且占比较小。 公司还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沙特虾累计销售 7920.42 万元,占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28%,对公司整体运营不构成重大影响。 16 日早上,国联水产京东自营店客服也表示,“该批次产品只在兰州当地销售,国联水产京东自营旗舰店并未采购相关批次产品,现在也没有销售该产品。 目前海关总署对暂扣的货物采取封存禁止销售的处理;其他在售商品均有核酸检测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报道显示,国联水产有着 “中国虾王” 的美誉,其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宣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对虾产业链为核心的综合水产品提供商,也是国内水产食品领域最大的上市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对虾、罗非鱼、小龙虾等系列综合水产食品遍及以中国为主的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2019 年年报显示,国联水产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营收占比分别为 94.08%、5.63%。

与此同时,11 月 15 日晚间,国联水产还公告了一则重要消息,控股股东新余国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通投资)和自然人张新华签署了《关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购买协议》,国通投资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张新华转让股份 45977940 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5%,转让价款为 1.79 亿元。 引人关注的是,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为每股 3.9 元,较最新一个交易日国联水产收盘价 4.33 元 / 股跌价每股 0.43 元,即以 “九折” 出售。 不过,本次转让完成后,国通投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 18.15%,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在这场冷链食品引发的风波中,专家们也纷纷发声,提出了关键的防控建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时表示,要抓好冷链环节疫情防控,必须做好三项检测工作。 首先,要对进口的产品及外包装进行抽样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被污染的食品,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对冷链经营产业的工作环境,包括运输车辆、储存的冷库等,要定期进行环境采样,严密监测污染情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被病毒 “攻陷”;再者,对冷链从业人员,要开展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以便在早期就发现感染者,及时扑灭疫情的 “火苗”。 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对所有冷链产业管理者和从业者进行培训,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的落实,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疫情的考验;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冷链产业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堵住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构建起坚固的防疫屏障。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也提出了重要建议。 他指出,外防输入,不仅要防人,还应防物。 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制定办法管控海关进口冷冻货物消杀机制,但由于国外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激增,除了进口海鲜食品之外,一些国外高风险地区空运的快递包裹、信函等外包装如果携带新冠病毒,很难被发现,而且大面积消杀也难以实施。 因此,他呼吁公众对来自国外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杀,在查收快递时务必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不妨打开后放置在阳台通风地方过几天再处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场与疫情的持久战中,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无疑是一个关键战场。 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应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共同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确保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记者 | 吴泽鹏

编辑 | 陈俊杰 卢祥勇 杜波 杜恒峰

校对 | 李净翰|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