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红肝红肠不要怕,肝肠保健和水质调控缺一不可(南美白对虾红肝红肠)

2025-01-12人已围观

对虾红肝红肠不要怕,肝肠保健和水质调控缺一不可

"《攻克对虾红肝红肠难题:肝肠保健与水质调控双管齐下》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历程中,红肝红肠现象犹如一颗潜藏的 “定时炸弹”,频繁地出现在各个养殖阶段,给养殖户们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 作为深入养殖一线的观察者,笔者在走访众多虾塘时,屡屡目睹这一现象,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养殖户朋友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错误地将其视为养殖后期投喂过程中的正常情况,从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最终导致惨痛的经济损失,令人扼腕叹息。

虾类作为甲壳类无脊椎动物,其免疫系统相较于脊椎动物而言,显得简单而脆弱,仅仅依靠细胞免疫这一道防线来抵御外界的各种威胁。 在对虾的身体构造中,肝胰腺和肠道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器官,它们承担着消化、吸收、免疫、解毒等诸多重要生理功能,堪称对虾生存和生长的 “核心引擎”。 一旦肝胰腺和肠道发生病变,对虾的整体健康状况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各种病症也会如同 “多米诺骨牌” 一般,随着器官病变的加剧而接踵而至,严重威胁着对虾的生存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当下正值养殖后期,对虾的摄食欲望极为旺盛,吃料迅猛,而这也恰恰是红肝红肠现象的高发时期。 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毋庸置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探究对虾红肝红肠现象背后的根源,只有精准地找出病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做到对症下药。

经过长期在养殖一线的深入调研和细致观察,我们发现对虾红肝红肠现象主要源于肝胰腺和肠道负担过重。 具体表现为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呈现明显的红色,对虾的摄食速度明显变慢,部分对虾还会拖着细长且不间断的粪便,在料台上也能发现类似的细长状粪便。 倘若对此情况掉以轻心,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最终极有可能发展成白便,进而导致对虾出现空肠空胃的严重后果,此时再想挽救,往往为时已晚。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剖析一下对虾出现红肝红肠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池塘外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虾作为底栖生物,其生存环境与池塘底部的水质和底质状况息息相关。 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快速生长和高产量,往往过量投喂饲料,然而对虾并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这些饲料,导致大量剩余饲料堆积在池塘底部。 这些剩余饲料在水中逐渐分解,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机废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水质和底质,使得池塘底部环境急剧恶化。

这种恶劣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 “温床”,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同时,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死藻增多所产生的藻毒素,都会对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它们会干扰对虾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使其功能紊乱,大大加重肝脏的负担,进而引发肝脏病变。 此外,这些有害物质还会破坏对虾胃肠道壁的黏膜组织,导致肠道发炎,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进一步削弱对虾的体质和免疫力。

二、人为投喂管理的失误

在养殖后期,对虾旺盛的食欲让一些养殖户陷入了盲目追求高产的误区,他们过量投喂饲料,完全超出了对虾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范围。 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在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下,逐渐受到损害,出现肝肠发红甚至肿大的症状。 这种不合理的投喂方式,不仅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给对虾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红肝红肠等疾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三、转肝不顺的隐患

肝胰腺作为南美白对虾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发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养殖行业中流传着 “养虾就是养肝胰腺” 的说法。 转肝期是对虾肝胰腺从幼嫩状态逐渐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转肝成功的对虾,其肠道通常较为粗壮,摄食速度快,生长也更为迅速,这充分体现了肝胰腺和肠道发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然而,如果在转肝期对虾未能顺利完成转肝过程,就会出现摄食量下降、消化率降低的现象。 此时,肝脏和肠道的负荷增大,而其免疫、解毒和代谢能力却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各种压力和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对虾的肝脏和肠道就容易出现 “发红” 的症状,并且极易引发继发感染,导致病变的发生,从而使对虾陷入健康危机。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造成对虾红肝红肠的多种原因,那么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就应当未雨绸缪,做好全方位的预防工作,全力防止对虾肝胰腺和肠道发生病变,守护对虾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针对对虾红肝红肠现象的正确防治方法:

一、定期消毒改底,构筑健康防线

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剧烈的时期,如暴雨、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前后,池塘中的细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呈现爆发式增长。 此时,及时进行水体的消毒和改底工作至关重要。 在选择消毒改底产品时,建议养殖户使用强氧化性的改底消毒产品,这类产品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同时氧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废物,改善底质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目前市场上,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 过硫酸氢钾作为第五代消毒剂,具有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后无残留等诸多优点,在养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户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应尽量选择含量在 20% 以上的产品,以确保其消毒改底效果能够达到预期,为对虾营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存环境。

二、定期解毒,消除潜在威胁

由于池塘底部环境恶化、大量有害菌释放菌毒素、后期藻类大量死亡释放藻毒素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都会对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功能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对虾的健康。 因此,在平时的养虾过程中,定期解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养殖户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毒产品,如有机酸、腐植酸钠等,定期对水体进行解毒处理,降解其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对虾的解毒负担,保护肝胰腺和肠道的健康。 通过定期解毒,能够有效地消除这些潜在的威胁,为对虾的生长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水环境。

三、定期拌料投喂有益菌,优化肠道微生态

有益菌在对虾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 EM 菌、乳酸菌等。 它们能够在对虾的肠道内定殖,形成有益的微生物群落,与对虾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些有益菌可以帮助对虾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同时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增强对虾的肠道健康和免疫力。

市面上销售的乳酸菌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菌的活力往往会有所下降,影响其使用效果。 因此,建议水产养殖朋友们自己购买乳酸菌菌种进行发酵扩配,这样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现发酵的菌种活性高,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 一般来说,当发酵液的 pH 值在 3.5 以下时,即可视为发酵好的菌种,可以放心地拌料投喂对虾。

四、定期补充营养,增强对虾体质

对虾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支持,市面上常见的营养类产品主要有多维和多矿,它们分别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于增强对虾的免疫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了对虾体内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如免疫调节、抗氧化防御、细胞修复等。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补充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虾的体质,增强其对细菌病害等外界威胁的抵御能力,减轻疾病对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侵害,降低红肝红肠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五、做好保肝工作,守护对虾健康核心

胆汁酸作为一种从动物胆膏中提取的内源性物质,具有天然保肝护肝的独特功效。 它不需要在虾体内进行二次转化,能够直接被对虾吸收利用,迅速发挥其保肝护肝的作用,见效快且效果显著。 胆汁酸能够促进对虾肝胰腺的发育和成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帮助肝脏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还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为对虾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

与其他保肝产品相比,胆汁酸不会对对虾的肝胰腺造成二次损伤,安全可靠,是对虾保肝护肝的理想选择。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对虾的红肝红肠等肝脏疾病,维护肝胰腺的健康,为对虾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总之,对虾红肝红肠问题虽然较为棘手,但只要养殖户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肝肠保健和水质调控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预防和治疗,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对虾养殖事业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攻克对虾养殖中的这一难关,迎接丰收的喜悦。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