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纤毛虫,一旦爆发死亡率高达95%,做好预防是养殖成功的关(纤毛虫对对虾的危害)
2025-01-22人已围观
对虾纤毛虫,一旦爆发死亡率高达95%,做好预防是养殖成功的关
"《对虾纤毛虫病:高死亡率下的防治与预防策略》
在水产养殖的复杂生态系统中,纤毛虫病犹如一颗极具破坏力的 “定时炸弹”,尤其对于螃蟹、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而言,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这种疾病是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类寄生所引发的,在南方地区,全年都有发病的风险,其中 7 - 11 月更是发病的高峰期,如同一场噩梦笼罩着养殖户。
当纤毛虫病害肆虐时,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水产动物大面积死亡,死亡率惊人地高达 70% - 95%。 许多养殖者由于对纤毛虫病缺乏深入的了解,在疾病初期未能及时察觉异常,或者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措施,这无疑雪上加霜,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常常引发更为严重的复合型病害,让养殖户们措手不及,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
以对虾为例,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纤毛虫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 在发病初期,对虾的体表看似并无明显的异样,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行动略显迟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变得较为迟钝,从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且微弱,用手触摸对虾体表,能感觉到粘液具有滑腻感。 此时,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少量的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以及丝状藻,这些微小的生物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敌人”,悄然开始侵蚀对虾的健康。
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中期,肉眼已经能够辨别出患病对虾体表出现了少量黄绿色或棕色的绒毛状物,这是纤毛虫大量繁殖并附着在对虾体表的明显迹象。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视野中可以发现 3 - 5 个虫体,这表明纤毛虫的寄生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对虾的身体机能也在逐渐受到影响。
而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镜检一个视野中发现的虫体数量多于 5 个,对虾周身被一层厚厚的附着物所覆盖,鳃部挂满了污泥,粘液分泌也明显增多,这是纤毛虫严重感染的典型特征。 此时解剖对虾,可以看到其肠道已经空无一物,肝脏呈现出浅黄色、深褐色或花纹状,肌肉失去弹性,变得松弛无力,鳃也变成了黑色,这一系列的病变表明对虾的身体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虾常常会继发细菌感染,多种病菌相互作用,使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 “泥沼”,难以自拔。
由于对虾在早期生长阶段脱壳较为频繁,而纤毛虫的寄生会对其脱壳过程产生极大的干扰,严重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和成活率。 因此,在养殖虾、蟹等甲壳动物时,养殖户们必须对纤毛虫病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关注对虾的生长状态,以便在疾病初期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
当纤毛虫处于低密度寄生时,对虾就会开始出现减料现象,摄食行为变得不正常,进食量明显减少。 如果养殖户未能及时察觉到这一变化,继续按照正常的投喂量投喂饵料,就会导致饵料过剩,这些剩余的饵料在水中分解,会引起水质迅速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急剧上升,最终可能导致全塘对虾中毒死亡,养殖户一年的辛勤劳作将付诸东流。
而当纤毛虫高密度寄生时,情况则更加危急。 对虾会面临脱壳困难的问题,甚至完全停止生长,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身体。 即使部分对虾艰难地成功脱壳,由于纤毛虫寄生部位的壳质钙化,会出现新旧壳粘连的情况,对虾在挣扎过程中很容易受伤,而受伤的部位又极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从而继发细菌感染,最终导致对虾死亡,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在对虾纤毛虫病的防治过程中,许多养殖户在对虾感染纤毛虫后,往往会习惯性地使用杀虫剂、抗菌素和大部分的消毒药来进行治疗。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常规的药物对于纤毛虫疾病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尽管市场上存在一些能够杀灭南美白对虾纤毛虫的杀虫剂,如硫酸锌、硫酸铜 + 硫酸亚铁合剂等,它们在消灭纤毛虫方面确实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使用后却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破坏,打破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水中的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水质变得更加恶劣,为其他病害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同时,这些药物对虾体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在杀虫的过程中对对虾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对虾死亡,这无疑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得不偿失。
那么,纤毛虫病的发病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纤毛虫主要通过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细菌、浮游植物等物质来维持生存和繁殖。 当池塘中出现纤毛虫时,这恰恰说明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腐败物和细菌数量过多,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可以说,纤毛虫的数量与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呈正相关,纤毛虫越多,水体的有机污染就越严重。 对虾纤毛虫病一般在水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多发,例如水体中有机质含量高、水质浑浊不清、水体流动性差等状况,都会为纤毛虫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温床,使其能够迅速繁衍壮大,进而对对虾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防治对虾纤毛虫最关键的措施是要全力保障对虾的生存环境,从根源上断绝纤毛虫的滋生条件。 这就要求养殖户及时进行池塘改底,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和其他有机废物,减少有机物质的积累,防止底质恶化。 同时,要勤换水、勤排污,通过换水可以有效地稀释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此外,合理的增氧措施也不容忽视,充足的氧气能够促进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利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抑制纤毛虫的生长繁殖。
在预防纤毛虫方面,保持虾池水质清新、底质良好是重中之重。 对于已经出现纤毛虫的对虾,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杀虫。 因为在对虾大量蜕壳期间、对虾体质较差或者天气状况不稳定等情况下,使用杀虫剂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对虾蜕壳时,其身体较为脆弱,杀虫剂可能会对对虾造成直接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而当对虾体质不佳时,使用杀虫剂会使其应激反应加剧,进一步削弱其免疫力,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在天气不好时,如暴雨、高温、闷热等天气条件下,使用杀虫剂可能会导致水体溶氧急剧下降,引发对虾缺氧死亡。 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杀虫无疑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能不杀尽量不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纤毛虫问题放任不管。 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更为安全、温和的方法 —— 以驱虫代替杀虫。 例如,拌料内服天然、安全的乐畅桉树精油进行驱虫。 乐畅桉树精油具有非常强烈的穿透力和渗透性,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纤毛虫,破坏其细胞膜结构,使其麻痹并从虾体上脱落,从而达到驱虫的效果。 在使用乐畅桉树精油驱虫后,我们可以将其溶水后进行泼洒,这样能够进一步杀灭水体中残存的纤毛虫幼虫和孢子,彻底清除纤毛虫隐患,为对虾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
此外,经过纤毛虫疾病困扰的对虾,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换壳现象。 但由于久病的对虾体质相对较弱,可能会面临脱壳不遂甚至脱壳不遂偷死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拌料投喂胆汁酸来保护对虾的肝脏,增强对虾的体质。 胆汁酸能够促进对虾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帮助对虾恢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确保对虾在脱壳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减少脱壳不遂和偷死现象的发生,为对虾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对虾纤毛虫病虽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大的防治难度,但只要养殖户们能够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和预防措施,注重养殖环境的优化和对虾体质的增强,就能够有效地降低纤毛虫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对虾养殖事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