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大虾价格飙升! 粤西、海南率先大涨,全面涨价即将拉开序幕? (海南天价虾)
2025-01-22人已围观
大虾价格飙升! 粤西、海南率先大涨,全面涨价即将拉开序幕?
"以下是重新编辑调整、润色、扩写补充完善后的文章:
本周虾价行情综述:价格波动中的市场百态
本周,国内活虾市场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价格走势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各产区虾价有涨有跌,市场情况各异,一幅虾产业的众生相在价格的波动中徐徐展开。
华南地区:虾价涨跌互现,市场活跃度不一
珠三角地区:虾价基本止跌企稳,宛如经历了一场风暴后的海面逐渐恢复平静。 以珠海为例,能走长途车的大虾数量稀少,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25-26 头的大虾基本能卖到 26 元 / 斤,价格波动极小,上下不差 0.5 元 / 斤。 而供应本地市场的活虾价格则稍显逊色,40 头本地车报价 17-17.5 元 / 斤,但长途车收购价能达到 18.5-19 元 / 斤,这微小的差价也反映出不同市场对虾的需求差异。
中山、江门地区:两地虾价保持稳定,如同沉稳的老者,波澜不惊。 江门的流通商透露,近期活虾上市较为积极,养殖户们一方面考虑到天气转冷后养殖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为了赶冬棚虾的好时机,一旦遇到合适的价格便果断出手。 这种积极的上市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虾价的稳定。
阳江地区:优质虾价格如火箭般飙升,与上周相比增长明显,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 当地养殖户喜笑颜开地说:“优质大虾很多人抢着要,能走长途水车的虾价格节节高,最多涨了 3 元 / 斤。 ” 然而,中小虾却遭遇了困境,近期出现的红体、黑鳃问题使其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市场表现不佳,价格较为便宜。
湛江地区:作为粤西地区虾价的领跑者,湛江在今年下半年一直表现出色,虾价持续给力。 目前,东海岛(高位池)处于无虾状态,大虾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30-35 头的最高卖到 28-29 元,40 头的也能达到 22-23 元 / 斤。 当地业者对整体虾价充满信心,纷纷表示现阶段虾价理想,后期行情一片大好。
广西地区:近期成品虾数量有限,钦州养殖户表示塘头价整体变化不大。 但流通商却反馈本地消费市场不给力,这两天甚至出现了烂市的情况。 不过,由于目前成品虾数量稀少,塘头跌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市场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海南地区:虾价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殖户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白虾养殖量大幅下降,导致存塘虾数量不多,价格对比上周有将近 1 元的涨幅。 虽然涨幅相对较慢,但整体价格已经足够理想,养殖户们预计后期涨价的可能性较大,仿佛看到了更多的财富在向他们招手。
华东地区:虾价震荡,疫情影响犹存
江苏地区:近期外塘虾价格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让养殖户们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只有 25 头左右的虾能维持稳定或略有上涨,但与去年相比价格仍相差甚远。 如东养殖户无奈地表示:“也是昨天开始掉价的,具体原因不清楚,但对比去年价格相差甚远。 ” 不少养殖户猜测,今年虾价下跌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疫情导致市场需求不稳定,物流运输受限等,给虾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盐城地区:情况相对稳定,当地流通商表示:“目前盐城虾不多了,虾价也一直保持稳定,后期变动应该不大。 ” 这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养殖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的活跃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浙江地区:外塘虾养殖接近尾声,虾价维稳,但部分清塘虾由于质量有限,出现了小幅下滑的情况。 这也提醒着养殖户们,在养殖后期要更加注重虾的品质管理,否则可能会在价格上遭受损失。
华北地区:外塘虾落幕,工厂化虾价上涨
华北多地外塘虾基本结束,唐山养殖户表示今年大虾的产量很少,成功率非常低,不过大虾价格对比上周涨了 1 元,也算是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一丝安慰。 中小虾进加工厂的价格基本不变,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 而潍坊的工厂化虾则展现出了不同的景象,虾价有了明显上涨,当地养殖户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工厂化成品虾不多,但是也有,40 头的虾价格都涨起来了,后期肯定更好。 ” 工厂化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塘虾产量的不足,也为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虾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对虾养殖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1952 年中国渔业学家朱树屏和中国胚胎学家童第周就共同开展对虾人工养殖工作1。 1959 年黄海水产研究所首次实现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成功1。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南美白对虾,1988 年 7 月,南美白对虾首次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成功引进到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尝试,在 1992 年 8 月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 1994 年人工育苗技术进一步成熟,为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2000 年以后,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的对虾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比如西畴县蚌谷乡的李代友,他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工作多年后,怀揣着 “稻虾共生梦”。 在经历了诸多困难后,他于 2022 年 10 月在蚌谷乡大吉厂河湾村小组租下 100 亩土地,修建了科学合理的养殖设施,并成功实现了 “稻虾种养”。 他的基地亩均综合产值达 1 万元,扣除亩投入成本亩均增收 4000 余元,还帮助广南、文山、麻栗坡等地养殖户转运虾苗 20 余万尾,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虾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机遇,如今各产区虾价的波动也反映出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养殖户们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产业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