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不能过量投料,也不能过度控料,对虾养殖中究竟应该怎么控料? (农广天地对虾养殖视频)

2025-01-24人已围观

不能过量投料,也不能过度控料,对虾养殖中究竟应该怎么控料?

不能过量投料,也不能过度控料,对虾养殖中究竟应该怎么控料?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精准控料的关键策略》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进程中,饲料投喂量的把控堪称一门精细的艺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过量的投料行为,还是过度的控料乃至随意停料,都会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疾病防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关乎整个养殖事业的成败与效益。

当投喂饲料过量时,将会给对虾的肝胰腺带来沉重的负担。 具体而言,对虾的暴食现象会直接致使肝胰腺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代偿性的肿大与发红,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肝功能的受损和病变,使得对虾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过量投喂所产生的过多剩料会在水底逐渐发霉腐败,这不仅是对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加速底质的恶化进程,破坏虾池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病菌和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增加对虾患病的风险。

然而,过度控料也并非明智之举,其会导致对虾陷入营养不良的困境,进而生长缓慢。 尤其是在对虾生长的早期阶段,它们的生长速度较快,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倘若在此时,养殖水体不够肥沃,饵料生物数量不足,而养殖户又过度地控制饲料投喂量,那么虾苗必然会因营养匮乏而出现生长迟缓的现象,蜕壳周期也会被拉长,体质变得瘦弱不堪,抵抗力也随之大幅下降。 在这种脆弱的状态下,只要养殖环境稍有风吹草动,例如水质的细微波动、气候的轻微变化或者病原体的悄然滋生,都极有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既然过量投料和过度控料都存在诸多弊端,那么究竟在哪些情况下应该控料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控料呢?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控料时机与方法:

1. 日常控料:

为了维持对虾肝胰脏的健康状态并降低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养殖户可以每周固定挑选一天来实施控料措施。 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是少喂一餐,或者将当日的饲料投喂量减半。 这种偶尔为之的控料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肝胰脏的负担,减少因饲料残留而导致的水污染问题,还能通过适当的饥饿刺激,增加对虾的食欲,使其在后续的投喂中更加积极地摄食,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对虾的健康生长。

2. 转肝期控料:

转肝期对于南美白对虾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且较为脆弱的阶段,肝胰脏在此期间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对虾后续的生长与健康。 通常情况下,在放苗后的第 20 - 30 天左右以及 55 - 65 天左右,是对虾转肝期的关键时期,养殖户务必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控料措施。 在此期间,应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同时在饲料中拌入一些五黄类中药,这些中药具有良好的保肝护肝功效,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胰脏的功能,帮助对虾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待对虾的肝胰脏成功完成转肝过程后,再逐步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3. 脱壳期控料:

按照对虾的生长规律,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便是它们的脱壳期。 在这个特殊阶段,对虾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氧气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同时其摄食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如果在此时依然按照正常的投喂量进行喂料,对虾往往无法吃完所有饲料,剩余的饲料便会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不仅会导致饲料营养价值的下降,还会加剧底部环境的恶化,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脱壳期,养殖户应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4. 肠炎期控料:

当对虾患上肠炎时,其消化系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肠道的吸收功能大幅降低,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应根据对虾的实际病情,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一般可视情况减料 3 - 5 成。 通过减少饲料的供给,能够减轻对虾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助于肠道的恢复和修复。 同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投喂药物或调整水质等,以促进对虾肠炎的康复,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恢复正常的投喂量。

5. 空肠空胃期控料:

一旦对虾出现空肠空胃的现象,这表明对虾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此时的对虾通常已经停止摄食或者摄食量极少。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养殖户应立即停止喂料,避免饲料在水中残留发酵,进一步恶化水质。 同时,可以外泼一些具有修复肝胰脏功能的纯中药制剂,通过外部给药的方式,帮助对虾修复受损的肝胰脏,逐步恢复其生理机能。 在对虾的肝胰脏功能开始恢复,出现摄食迹象后,再谨慎地开始投喂少量易消化的饲料,并密切观察对虾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调整投喂量。

6. 天气突变时控料:

在养殖过程中,天气突变是难以避免的情况,如台风、突降暴雨、降温、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出现,会使对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其摄食行为明显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应及时减料两餐,以减轻对虾的消化负担,同时采取相应的抗应激措施,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E 等抗应激药物,或者在养殖水体中泼洒一些应激灵等产品,帮助对虾缓解应激状态,平稳度过天气变化期。 待天气恢复正常后,再根据对虾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投喂量。

7. 调水时控料:

当养殖水体出现浑浊、红水、黑水、倒藻、蓝藻等不良状况时,表明水体的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水质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对虾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 此时,对虾的摄食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为了减轻对虾的消化负担,同时避免因饲料残留而进一步加重水质污染,养殖户需要适当减料三成左右。 同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调水措施,如换水、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增加增氧设备等,尽快恢复水体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对虾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 待水质恢复稳定后,再根据对虾的实际情况恢复正常的投喂量。

总之,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精准合理地控制饲料投喂量是确保对虾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对虾的生长状态、水质变化以及天气情况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养殖阶段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控料策略,做到科学投喂、精准控料,从而实现对虾养殖的高产、稳产和优质。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