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当南美白对虾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南美白对虾有哪些疾病)
2025-03-08人已围观
当南美白对虾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南美白对虾发病征兆全解析:守护虾塘健康,从警惕这些症状开始》
在对虾养殖的领域中,许多养殖户常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往往在对虾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问题,而此时,要么挽回局面为时已晚,要么即便奋力抢救,也难以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提前了解对虾发病时的基本征兆,就如同在虾塘养殖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能够帮助养殖户及时察觉异常,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守护虾塘的健康与收益。
一、对虾活力与游泳能力减弱:健康与疾病的鲜明对比
健康的南美白对虾通常会栖息于养殖水体的中下层或底部,它们生性较为 “低调”,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被直接观察到。 然而,当我们偶尔在水边看到虾群时,会发现它们运动活泼,游泳迅速且弹跳力强劲,这是健康对虾活力充沛的显著表现。 但当对虾生病时,情况则截然不同。 病虾的活动能力明显变弱,游泳速度变得缓慢而拖沓。 当受到人为刺激时,它们的反应迟钝,不再像健康时那样敏捷地逃避,有的病虾会在水面上无助地打转,或者毫无方向地上下游动;还有一些会匍匐在池边浅水处,甚至侧卧不动,这就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常说的对虾游塘爬边现象。 这一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对虾健康状况亮起红灯的重要警示信号,需要养殖户高度警惕。
二、原因深度解析与应对策略:全方位守护对虾健康
(一)缺氧性游塘:溶氧危机下的对虾困境与解救措施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的含量犹如对虾生存的生命线。 当水体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陷入生存危机,它们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氧相对较多的水面,大口呼吸氧气,这种现象即为缺氧性游塘。 如今,随着养殖季节进入冬棚养殖阶段,溶氧量更是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由于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池水恶化(水色发绿、发红或变黑等情况),缺氧造成的游塘现象可能出现在各个养殖阶段,尤其在傍晚时分,极易发生浮头现象。 而且,这种游塘情况大多发生在凌晨,有时也会在上半夜甚至白天出现。 养殖户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水质状况和天气情况来确诊这一问题,并及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立即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通过机械增氧的方式迅速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缓解对虾的缺氧状况。
抛洒过氧化钙等增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释放出氧气,进一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为对虾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向池内注入新鲜水,稀释原有的不良水质,同时泼洒 vc 等抗应激产品,帮助对虾减轻因缺氧和水质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增强其抵抗力。
值得一提的是,EM 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证实。 然而,市场上 EM 菌发酵好的原液虽然使用方便,但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经过厂家和经销商长时间的储存,菌的活力往往会有所下降。 近年来,EM 菌菌种在养殖户中越来越受欢迎,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扩培。 自己发酵的 EM 菌菌液不仅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 在选择 EM 菌菌种时,养殖户们需要关注菌种的好坏。 一般来说,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指标 ——pH 值。 因为 EM 菌种中乳酸菌的含量最多,所以 EM 菌菌液的 pH 值较低,往往意味着乳酸菌含量丰富,也就代表着整体的 EM 菌活性较高。 通常情况下,pH 值在 3.5 以下的菌种就算是质量较好的,如果能够达到 3 以下,那便是质量特别出色的 EM 菌种了。
(二)水质恶化引起的游塘:高温下的水质隐患与解决之道
在冬棚养殖的高温天气条件下,棚内棚外存在着较大的温差,这一环境因素加上残饵、粪便的分解作用,会导致池水亚硝酸盐、氨氮含量升高。 这些有害物质的积累会使对虾感到不适,从而出现骚动不安、游塘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养殖户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排换水操作,通过更换部分池水,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改善水质环境,为对虾提供一个相对清洁、安全的生存空间。
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 充足的溶氧不仅有助于对虾的呼吸,还能促进水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有害物质的分解转化,进一步改善水质状况。
施用微生物制剂,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有益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去除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其他物质,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毒性,保障对虾的健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对虾长时间处于亚硝酸、氨氮过高的环境中,很容易引发肝脏病变,这将严重威胁对虾的生命健康和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必须时刻关注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三)pH 值不适引起的游塘:酸碱失衡下的对虾之扰与调整方法
当养殖水体的 pH 值大于 9 或小于 7.8 时,不仅会抑制对虾的正常生长,还会引起对虾的身体不适,进而出现游塘现象。 而且,对虾在不同时间段游塘,其原因往往与 pH 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早上出现趴边或游塘的情况,一般是由于缺氧、pH 值低以及底质较差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此时,养殖户可以通过适当换水、开启增氧机以及使用底质改良剂等方法来改善水质和底质条件,提高水体的溶氧含量和 pH 值,缓解对虾的不适症状。
中午时间段游塘,通常是因为中毒性问题较为突出,此时温度较高,毒性也相对较强。 这可能是由于水中的有害物质(如藻类毒素、重金属离子等)在高温下毒性增强,对虾受到刺激而游塘。 养殖户应及时检测水质,查找有毒物质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如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同时开启增氧机,降低水温,减轻对虾的中毒症状。
下午太阳下山前后二小时,一般是由于 pH 值高、氨氮中毒所致。 因为温度越高,pH 值越高,氨氮中的分子氨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加。 分子氨会作用于对虾的鳃,导致对虾出现生理性缺氧,从而使虾变得急躁不安,容易游塘。 过了这个时间段,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体的自然调节,虾可能会逐渐安静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可以通过更换新水、施用明矾或 EM 菌液等方法来降低 pH 值,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氨氮含量,如使用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
晚上九点到凌晨 4 点多,对虾急躁不安、狂游,一般是由于 pH 值低,或者对虾正在脱壳等原因。 对于 pH 值偏低的情况,养殖户可以适量换水,并施用生石灰或小苏打来提高池水的 pH 值;同时,施用藻类生长素,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和提高 pH 值,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市面上的有机酸种类繁多,建议养殖户选择含量高且浓缩型的产品,这样在使用时虽然用量相对较多,但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方便携带和储存。
(四)底质恶化引起的游塘:老化虾池的隐患与对虾的求生之举
在高密度养虾池的养殖中后期,尤其是那些连年养虾却未能彻底清淤的老化虾池,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虾类的残饵、粪便以及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会持续聚集在池底,导致底质逐渐恶化。 此时,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指标的浓度会超标,对虾为了逃避恶劣的底质环境,会游到水中上层。 这种游塘现象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是群游,也可能是散游,对虾可能出现在水面或水中上层。 如果底质恶化的情况得不到及时改善,严重时将会引起对虾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 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底质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淤和底质改良工作,如使用底质改良剂、增氧机搅动底泥等方法,保持底质的良好状态,减少对虾因底质恶化而引发的游塘和死亡风险。
(五)疾病引起的游塘:病虾的异常表现与养殖户的应对之策
当对虾感染了红体、白斑、烂黑鳃、荧光、纤毛虫等疾病时,也会出现游塘现象。 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在水面缓慢游动或狂游,多数情况下单游不成群,当受到人们刺激时,反应迟钝,有时会在水面打转或不定向地上下游动,还有可能侧卧在池边浅水处。 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丝、肝胰脏、肠胃等组织会出现各种典型的病理特征,如体表颜色异常、鳃丝肿胀或变色、肝胰脏肿大或萎缩、肠胃发炎等。 一旦碰到这种情况,这往往是病虾暴发的前兆,养殖户应紧密观察,仔细检查病虾,尽快确诊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定期消毒池水,降低病原的危害;施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有益菌群数量,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对虾的免疫力;投喂拌有生力泰和甘力健的饲料,增强对虾的抗病力等,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六)营养性游塘:饵料不足背后的对虾行为与科学投喂之道
由于水体饵料缺乏或投料不够,导致对虾摄食量不足时,也会引发游塘现象,这种情况被称为营养性游塘。 这种游塘现象主要出现在养殖前期或中后期,具有明显的群游性,对虾会沿池边绕池环游。 通过检查对虾的肠道可以发现,其肠内食物缺乏,而且机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病变。 当在池边投放一些饵料时,会有许多虾停下来进行摄食,这是判断营养性游塘的一个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营养性游塘的发生,养殖户应采取以下科学的投喂措施:
在放苗前 10 天左右,使用活肥或者肥水旺等产品进行肥水,培养丰富的浮游生物,保证虾苗下塘时有充足的基础饵料,为虾苗的早期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虾苗下池后,如果养殖密度较大,还应适当投喂高档饵料(如虾片、BP 等),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待虾苗适应环境后,再以投喂破碎料小料为主,并采用带水全池泼洒的方式,确保虾苗能够均匀地获取充足的饵料,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的情况、水质和底质的条件、对虾的健康状况、生理情况以及对虾实际摄食量等多种因素,灵活调整投饵量和投饵频率,做到科学、合理投饵,避免因饵料不足或投喂过量而导致对虾出现健康问题和游塘现象。 当出现饥饿游塘时,应及时增加投饵量,并在饲料中添加高稳维西和黄金多糖等营养物质,同时适量换水,改善水质环境,以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恢复其正常的生长状态。
总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养殖户密切关注对虾的生长状态和养殖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对虾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降低养殖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收获丰硕的养殖成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广大对虾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让大家在对虾养殖事业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