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红体如何防? (对虾发红)

2025-02-18人已围观

对虾红体如何防?

"《对虾红体防控全攻略:精准诊断与有效防治》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征程中,红体病症犹如一颗高悬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其高发性和高死亡率常常让养殖户们忧心不已,成为阻碍养殖成功的一大棘手难题。 然而,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掌握准确的判断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就能在这场与红体病的较量中占据主动,守护对虾的健康与养殖的效益。

一、对虾红体发病根源剖析与精准判断

(一)应激性红体

发病成因的深度洞察:

应激性红体在对虾养殖领域较为常见,其根源通常在于对虾难以适应养殖环境的突然变化。 诸如暴雨、狂风、高温、寒潮等恶劣天气的来袭,会在短时间内使水体的温度、盐度、溶氧等理化指标发生急剧波动,导致对虾的生存环境骤然改变,从而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 此外,当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浓度超标时,会对对虾的生理机能造成直接的毒害,引发中毒性应激。 再者,换水过程中操作不当,例如换水速度过快、换水量过大,或者新水与原池水的水质差异显著,都会使对虾受到刺激。 而倒藻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藻中毒现象,也是常见的应激源之一。 当藻类大量死亡后,会释放出藻毒素,这些毒素会破坏对虾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而导致应激性红体的出现。

判断技巧的精准把握:

养殖户在日常巡查中,若发现对虾的触须呈现发红迹象,尾扇尖部也变红,或者在对虾受到药物刺激、拉网等操作后,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出现发红现象,此时应高度警惕应激性红体的可能。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因应激导致的红体现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般会随着水体盐度、温度等理化指标逐渐恢复稳定,对虾自身的应激反应逐渐缓解,发红的症状也会随之慢慢消失。

(二)病毒性红体

发病机制的追根溯源:

病毒性红体主要是由特定的病毒引发,这些病毒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侵袭对虾的机体。 通常,在气温骤变的季节交替时期,对虾的免疫系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此时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另外,当水体的理化指标严重超标,如酸碱度失衡、重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溶氧长期不足等,会导致对虾的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为病毒的感染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判断方法的关键要点:

当对虾群体中频繁出现环游现象,即对虾在池塘中无目的、缓慢地绕圈游动,同时肝胰脏肿大或颜色变淡红色,肌肉组织也变得浑浊不清时,这很可能是病毒性红体的表现。 病虾往往食欲不振,要么完全不吃食,要么只是少量吃食,且在水面上呈现出缓慢游动的状态,显得虚弱无力。 一旦将病虾捞离水面,它们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这是因为其内部器官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病毒侵害,身体机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三)细菌性红体

发病原因的详细解读:

细菌性红体一般是由副溶血弧菌感染所导致。 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当水质不佳、底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溶氧不足等情况出现时,弧菌就会大量滋生繁殖。 对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摄食、呼吸等途径接触到弧菌后,弧菌会突破对虾的体表和肠道黏膜屏障,侵入其体内,并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引发细菌性红体病。

判断依据的显著特征:

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附肢发红,其中游泳足的变红现象格外明显,因此在养殖行业中,这种病症也被形象地称为 “红腿病”。 养殖户在巡塘时,如果发现对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呈现明显的红色,就需要立即对池塘的水质、底质以及对虾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便及时确认是否为细菌性红体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对虾红体的针对性防治策略

(一)应激性红体

恶劣天气来临前的预防举措:

在预知恶劣天气即将发生的前三天左右,养殖户应及时向池塘中补充藻类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常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同时搭配使用 EM 菌。 EM 菌能够有效地调节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藻类的滋生,从而稳定水质和藻相。 通过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可以减少恶劣天气对对虾造成的应激影响,降低应激性红体的发生概率。

抗应激产品的合理运用:

在恶劣天气来临前,提前泼洒抗应激 VC 和幸福 100 等产品。 抗应激 VC 能够增强对虾的免疫力,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帮助对虾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幸福 100 富含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应激、调节机体代谢等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对虾的应激反应,保护对虾的细胞和组织免受损伤,从而避免对虾产生应激性红体症状。

(二)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一旦发病,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在养殖前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如严格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盐度、酸碱度等理化指标,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加强对虾苗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引入无病毒的优质虾苗;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多糖、多肽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病毒的抵抗力。 只有在养殖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地落实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毒性红体的发病风险,因为一旦发病,目前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可能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细菌性红体(主要由弧菌感染引起)

日常预防的关键要点:

定期解毒与消毒杀菌:定期使用解毒产品,如有机酸、硫代硫酸钠等,来降解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余氯、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这些物质对对虾和有益微生物的毒害。 同时,合理选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杀灭水体中的弧菌等有害细菌,防止其大量繁殖引发疾病。

勤改底与定期改底:定期对池塘底部进行清理和改良,使用底质改良剂,如过氧化物类、生物制剂类等产品,分解底部的有机物,减少底泥中弧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场所,改善底部的溶氧状况和生态环境,为对虾提供一个健康的栖息环境。

保持充足溶氧:通过合理配置增氧设备,如微孔曝气盘、水车式增氧机等,确保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充足。 充足的溶氧不仅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和呼吸,还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增强对虾的免疫力,降低细菌性红体的发病几率。

定期补充有益菌:定期向池塘中补充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这些有益菌能够与弧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通过分泌抗菌物质、分解有机物等方式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维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预防细菌性红体病的发生。

发病后的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对虾感染细菌性红体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可以使用乐畅和活力多进行联合治疗。 乐畅作为一种精油产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穿透性,能够直接作用于弧菌的细胞膜,使其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裂解弧菌,达到杀菌的效果。 活力多则可以游离出甲酸等小分子有机酸,这些小分子有机酸能够快速穿透弧菌的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抑制弧菌的代谢活动,从而迅速有效地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 两者强强联合,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水体中的弧菌数量,缓解对虾的病情。 同时,配合改底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水体环境,为对虾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对虾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对虾红体的防控需要养殖户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红体的发病原因和判断方法,采取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对虾红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对虾养殖事业的稳定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