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白对虾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是如何降低虾苗培育难度的?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全过程手册)
2025-02-18人已围观
白对虾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是如何降低虾苗培育难度的?
"《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技术革新引领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的水产养殖领域,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养殖虾类,不仅在全球海鲜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为众多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养殖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质污染、资源浪费以及疾病防控难度大等。 在此背景下,循环水养殖技术应运而生,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开辟了一条环保高效的新路径。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概况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海域,包括墨西哥湾、太平洋海岸和加勒比海等地,是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常见生物。 其体色通常呈白色或淡粉色,身体结构典型,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腹部覆盖着一系列背甲。 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的体型大小会因养殖条件和年龄而有所差异,一般能长到 15 - 20 厘米左右。
由于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且产量高,南美白对虾备受养殖界青睐,成为许多养殖户的首选品种。 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使得它在全球海鲜市场上拥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常见的养殖方式包括塘养、循环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等,其中循环水养殖以其环保优势脱颖而出。 这种养殖方式通过对水的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有效减少了废水排放和水质恶化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养殖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专门设计的虾粮来满足其营养需求,确保其健康生长。 但不可忽视的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也面临着一些环境和可持续性挑战,如水质管理难度较大、疾病防控压力以及养殖废弃物的妥善处理等问题,因此各国在发展养殖业时都在积极探索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水循环养殖的原理与模式
水循环养殖的核心原理在于将无污染的地下或地表水引入养殖池中,并按照标准投放虾苗或鱼苗。 当养殖池水流出后,会依次经过多层级的过滤设施和杀菌消毒设备进行精细处理,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和病菌,然后再重新回流到养殖池中,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封闭的水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空气泵持续向池中供应氧气,确保池水中的氧气含量稳定在适宜水平,这不仅能保障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还能有效避免药物残留问题,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防止养殖废水排放中的悬浮物对河道造成污染,从而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循环水养殖场的建造模式独具匠心。 通常,第一排会被划分为左右两侧,而左、右、上、下的池塘相互串联起来,一般情况下,串联的池塘会有 2 到 3 组以上。 这种并串组合的鱼池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流水养殖方法有所进步。 但从建设节约用水型产业的更高要求来看,传统流水养殖方法存在着用水量与养殖水面积和水产品产量紧密挂钩的问题,即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用水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悖。 为了推动渔业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节约型渔业转型升级,必须对现有养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重点聚焦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二是要彻底改变现有的 “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不循环、不协调、低效能” 的不良现状,逐步淘汰那些高物耗、高能耗的渔业生产方式,并尽快建立起节能、节材的资源节约型水产养殖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悬浮物排放量大以及水质检测不达标的难题。
为了实践这一理念,我们利用房前的空闲地搭建了简易棚,并在棚内使用金属方管和坚固的塑料布等材料精心打造了两口长 2 米 × 宽 2 米 × 高 1.2 米的养虾池。 随后配备了粗、细过滤器以及除菌机器等设施,开启了循环养虾的探索之旅。
三、虾苗培育要点与关键环节
虾苗的选取和培育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基础。 虾苗通常被精心装在泡沫保温箱中,每箱装有 5 万尾虾苗,同时箱内还盛有 2/3 的水并充入氧气,以确保虾苗在运输过程中的生存环境稳定。 为了降低虾苗的新陈代谢速度和减少其活动量,在虾苗袋外还会放置一些碎冰,从而有效减少蜕皮现象的发生,提高运输存活率。
在虾苗运抵之前,棚屋建设、池塘准备以及循环水除菌系统的安装等各项前期工作都必须初步完成,以便虾苗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养殖环境。 9 月中旬,我们从南方引进了虾苗,当时南方的水温维持在摄氏 30 度以上,虾苗的状态十分活跃,蜕皮速度也相对较快。 在运输过程中,我们格外小心,密切关注未蜕皮和已蜕皮虾苗之间可能出现的相互攻击刺伤情况,因为这会对虾苗的运输存活率产生不利影响。
虾苗养殖的关键在于精准的水质调控。 在放虾苗前的 2 到 3 天内,我们需要根据南美白对虾从海水生物逐渐向淡水生长的特性,使用海盐将养虾用水的盐度调整到适合虾苗初期生长的水平,为虾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要保持养虾池水的透明度在 30 厘米以上,并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质来促进肥水的分解,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使水质保持一定的养分,从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养殖过程中,虾会产生排泄废物、残留饵料、尸体和蜕皮物等,这些物质一部分会漂浮在水面,需要及时捞出进行处理,另一部分则会通过池底的排水口被粗滤器和细滤器过滤后排出。 经过过滤的水会经由除菌机器杀菌后重新回到养虾池中,再经过增氧机的处理,使水体恢复到高溶解氧状态。 这一循环过程有助于保持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再次繁殖和生长,而单细胞藻类通过棚屋的透光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同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最终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往复,使虾池的菌群和藻类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维持水质的稳定和水色的清澈,为虾苗提供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 废弃物粗过滤器每 3 到 6 天清理一次,以确保池水的生态健康,这种养虾模式不仅能够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保持水环境的稳定,维护虾池的生态平衡,还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当虾苗刚运到虾池边时,首先要使用手或水温表谨慎测量虾苗袋外的水温,由于虾苗在体长达到 3 到 5 毫米时对水温较为敏感,因此水温差异应控制在小于 0.5℃的范围内。 温差越小,虾苗受到的应激伤害就越小。 在将虾苗放入虾池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尺寸为 1 米 x 1 米 x 1 米的小虾苗池,然后将虾苗与袋子一同放入小池中,耐心等待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基本相同后,再小心打开虾袋口,让虾苗缓慢进入虾池。 虾苗进入虾池后,应先让其在池内自由活动 2 小时,以充分适应新环境。 当观察到虾苗的活动恢复正常时,即可开始投喂专用虾料。
四、虾苗投喂策略与注意事项
虾苗的投喂策略对于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初始投喂时间为早上 6:00、上午 10:00、下午 15:00 和晚上 18:00,每次投喂量为 6.6 克,在第一周到半个月内,随着虾苗的生长,每次投喂量逐渐增加至 13.2 克,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半个月到一个月后,每次投喂量进一步增加至 19.8 克,并且投喂时间也相应调整为早上 6:00、8:00、10:00、下午 14:00、16:00 和晚上 18:00,确保虾苗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 一个月后,随着虾苗的快速生长,逐渐增加每天的投喂次数,日投喂量按体重增加至 3% - 5%,以适应其生长速度的加快。
在投喂过程中,务必密切关注水体中的溶氧、pH 值、亚硝酸盐、盐度、水温等关键指标是否发生变化。 这些指标的稳定性对于虾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异常变化,需要首先仔细查明原因,例如是否是由于水质污染、饲料投喂过量或不足、增氧设备故障等因素引起的,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饲料投喂调整,避免因盲目投喂而对虾苗造成不良影响。
使用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时,还需要精准把握以下关键因素:最适水温为 26 - 32℃,其中最佳水温为 30℃,在此温度范围内,虾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最为理想。 虾苗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应范围为 5 - 45,最适盐度为 10 - 25,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较低的盐度有助于白对虾更快地生长,最终盐度可降至 0 - 2,养殖户需要根据虾苗的生长阶段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盐度。 虾苗在半个月左右可长到 2 厘米,此时为了避免过度拥挤对虾苗生长造成抑制,需要将它们从小虾池转移到大虾池,为其提供更为宽敞的生长空间。 在投喂商品饲料时,要特别注意确保饲料中含有磷酸二氢钙,如果饲料中缺乏这一成分,就需要及时补充相应的钙和磷,以满足虾苗生长过程中对矿物质的需求。 随着虾的摄食量和排泄量逐渐增加,水中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亚硝酸盐应严格控制在 0.2 毫克 / 升以下,尤其是对于幼虾来说,亚硝酸盐超标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危害。 因为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如果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中积累超标,这会导致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严重抑制血液的氧气携带能力,引发虾的器官功能障碍、体力下降,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维护水质的稳定性和各项指标的平衡,对于南美白对虾的顺利生长和健康养殖是至关重要的。
五、效益分析与未来展望
使用循环水养虾技术,养殖周期大幅缩短,仅需 60 天左右,虾即可达到上市标准,体长达到 10 - 12 厘米。 首批产量可达 300 千克,单产 75 千克 / 立方米,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个池子每次养殖可获得 2.4 万元的收入,首个养殖周期可获得 0.72 万元的利润,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而且,每年可连续养殖 5 - 6 次,年收入可达 3.6 万 - 4.32 万元,为养殖户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来源。
同时,循环水养殖模式还具有诸多环境和资源优势。 这种养殖方法无需使用任何药物,减少了药物残留对水产品和环境的污染风险。 饲料用量相对较少,两个月用水约为 4 立方米,用水效率高,废水排放量少,每两个月排放一次水,这些废水可用于浇花和蔬菜种植,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此外,虾粪还可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生长,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尽管经过初次试验,我们已经在循环水养虾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缺乏自动化配套设备,特别是在水质监测方面,如水温、pH、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等参数的自动化监测设备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管理的难度和劳动强度,也影响了养殖过程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改进我们的虾或鱼试验工作,我们需要积极引进和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如自动化水质监测系统、智能投喂设备等,并将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知识编写成详细的技术手册,以便向广大养殖户传授,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我们的目标是制定一套易学、易懂、易操作的循环水养虾和养鱼方法,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轻松掌握,从而更容易地引进虾和鱼的新品种,拓宽养殖品种选择范围,增加养殖收益。 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努力发展循环水养鱼技术,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虾的产量和效益,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